我们该如何阅读纸质书籍?

靳源春


每一项技能我都介意你是系统学习。主题式阅读5~10本书,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这项技能,我推荐你阅读六本书。

第一本是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技能在于如何记读书笔记。他的一元化笔记法确实很好用。 他用一本笔记,将如何选书、买书、读书,读书感悟和书评,心情随笔、工作计划等等等等内容全部囊括。所有的内容都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记录。然后在最前面,根据时间来做好目录。便于以后查找。

第二本推荐你读的是《高效能阅读》。



这本书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帮你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这本书最精华的内容就是检索阅读法。这种阅读法打破了过去传统式的从头到尾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法的确比过去传统式阅读法更高效。

第三本推荐你看的是《实用性阅读指南》。



这本书的精华在于如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理解一本书。让你把从书中学来的知识学以致用。更好的吸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第四本和第五本书,出自于同一个作者托马斯·福斯特。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和《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这两本书分别教会你如何阅读小说和阅读文学书。

这两本书从更专业的角度来深入的理解一本书。比如它的结构、历史、文化,叙事视角,语言风格。等等等等。 这两本书一定要在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之后再来阅读。否则你并不能读懂它真正的价值。

最后一本要推荐的是《为生命而阅读》。



这本书不再教你读书方法,而是给你一种读书的意境。让我们明白,人究竟为了什么而读书。

你的问题恰巧是阅读纸质书籍。说真的,在现在电子书泛滥的情况下,我也很少阅读电子书。因为纸质书有一种书香气,这一点是电子书永远无法取代的。真正爱书的人看的是一种意境,爱的是书的生命。 如果你也是爱书之人,很建议你读一读《为生命而阅读》这本书。这本书给读书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和更高贵的灵魂。

当你能够系统的学到阅读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构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那时候你的阅读能力将会变得更强。如果有问题可以关注灰姑读书,我会继续帮你解答。


灰姑读书


阅读纸质书籍,跟阅读电子书籍是有区别的。

他们各有各的好处,阅读起来也各有各的方法。

电子书,我们主要指手机端阅读,随处可以阅读,还能划线、做笔记,更易于翻阅和查找。

比如我习惯用微信阅读,每读一本书,你可以在上面划线、做笔记、写想法,还能看到别人的想法和对于某个词的科普,看完后,还能在自己的“笔记”里查找自己曾经写下的想法。很方便。

但由于是手机端阅读,屏幕就那么大,翻页次数多,有时候要查找自己没有划过线但又印象深刻的段落就会比较艰难。

一般大众一些的书籍我会选择在app上阅读,而一些绝版书、需要深度理解的书,就还是选择纸质书。

纸质书呢,没有那么智能,一切就只能靠自己来做记录、标记。但也因为这样,做笔记时可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

首先,第一遍阅读,你可以随时划线,遇到有必要摘抄下来的段落,就先折一个角。

不建议边阅读边摘抄,会打断你的思路,让你阅读不流畅,影响阅读体验。你可以先折一个角,或者划横线、虚线随便你做什么标记,日后再进行摘抄。

其次,阅读时,看到某个段落觉得非常有感悟时,直接把小感悟写在书上。

很多人爱惜书,不舍得折角,也不舍得在上面写东西。我曾经也是这样,但其实没必要这么爱护书籍的,这本书是你买来的,它就是你的,任你处置,能把知识真正用起来才是对它最好的尊重。

写什么都可以,我不信你看书完全没有任何感想,你只是害怕将这些感想转化为文字而已,你哪怕在旁边写一句:“对对对,就是这样”,或者“这段写得真好”,或者,“我也是这样想的”,都好,都行,都是你自己的东西。

最后,一本书只看一遍的话,是完全记不住的,你只能记个大概。

你可以多看几遍,做个思维导图,不一定要列出个一二三来,只要写出你理解的这本书的内在逻辑便可。 也不一定每本书都要做个思维导图,但那些你认为真正的好书,不多看几遍,不做个笔记或者思维导图,看完即忘,不是很可惜吗?

欢迎 点赞,或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戒猫组长


我现在一年大约看50本书(其中有一部分kindle电子书)

读书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

——当然, 对虚构类的另当别论。

所以,我读书一定要在书上做批注,不拿只笔在书上画个乱七八糟,我是不会去读的。

看书要耗掉很多的时间,看一本无感、都让我提不起兴趣、画个重点、写个批注的书,我是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的。

所以,我从来不借书,也没法借——我们单位有一个图书公益组织,有大量的好书,因为我的这个习惯,永远享受不了那个福利了!

另外,看完一本书后,我必须从头到尾,花一两天的时间,将自己的批注再看一遍。


对于电子版的书,我依然会画标记、做批注。

只是现在电子版书籍的配图实在太差,即便是比较好一点的kindle电子书,也是如此。


对自己特别有感的书,我会重复再读,有些会写一些书评,或者将书中的观点进行拆解,写一些文章,以加深印象。


好的,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祝好!


石头聊家庭教育


其实,阅读纸质书籍和阅读电子书籍是一样的。

都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有所不同的是,纸质书籍读起来是看3D电影的感觉,电子书读起来,更像是看2D的漫画。纸质的书,你在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前后翻,自己不懂的点,可以反复看,更加方便。



具体的阅读方法是:

一,阅读前言,序,目录。首先浏览一遍,大致了解书籍讲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有些人会觉得这个步骤简单,根本不值得去看。其实,这个步骤,藏着很多的阅读技巧,用好了的话,会给后续的阅读带来很大的方便。

目录更像是作者针对一个问题深入思考的路线图。我们读目录,就相当于顺着作者的思路,理清他是怎么思考的。

我们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对书籍有期待的,不但期待作者讲了什么,而且,也期待自己能从书上获得什么。在读目录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导航,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想了解的地方。

目录也是一个导航标,他会告诉我们,章节里面的关键内容是什么。这个关键的操作方法,就是找关键词。找到关键词之后,就可以用笔,把关键词画出来,这个就是我们后续读书时候,需要重点看的内容。



二,根据自己画的重点,准备阅读。

通过阅读目录之后,找到了自己想要去读的内容。直接翻到需要读的章节。准备开始读。

在这个步骤,也是有方法的。

首先,先快速的浏览一遍。尽量先读每一章前面的几段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或者是最后一句话,找到作者的主旨。案例之类的,可以放到最后阅读。

之后,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试着简单的画一副思维导图,理清书籍的脉络。

最后,在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重新回到书中,这个步骤主要是检查自己阅读的内容,看看有没有漏掉的,或者是记得不太清的内容,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是否重读。



第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读书方法。

如果是为了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那么,前面两个步骤做好的话,基本上一本书就算是读完了。

如果是想积累写作的素材的话,那么书中的案例就需要认真的研究。关于案例的积累技巧,我前面的答案里面有相关的内容,你也可以去看。

读书,是一个最简单的投资自己的方法。好在,我们也有各种的工具辅助读书,我们可以搭配各种软件简化自己的读书流程。节省自己的读书时间,从而读到更多的书。

读书的路上,我们一起吧。


作者:悦思益明 “一枚正在努力的宝妈”!

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不一样的生活。

爱读书,爱写字。希望用走心的文字,记录自己看过的书,走过的路。

写作的路上,愿我们一起前行!并肩作战!


悦思益明


对于那些需要反复阅读,且十分烧脑的神书著作,我一般都是用纸质阅读。纸质阅读有电子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自然是更好。


边读边做笔记


纸质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感受到书籍拿在手中的实在感。这种触感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而且下意识地去专注阅读。这一优势电子书非常难以比拟。


如果你抱着手机阅读,如果不是手机上的内容非常吸引人,那么你只需要点击退出,然后点开别的软件,比如头条,比如悟空问答,比如抖音。


但是,如果手里拿的是书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脑海里产生了不想看书的念头,那么你需要放下手里的书,找到一旁的手机,拿起手机,解锁,点开想要的软件。


这比用手机看书多了不是一两个步骤。

你可能会说,这一两个步骤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啊。但是就是这点麻烦,可以让你在阅读时更静心。如果你能够将手机放在比较远的地方,再增加寻找手机的复杂程度,那么你丢开书去看手机的几率就更小了。


为了将纸质阅读这个优势发挥到更大,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将重点的字句划下来,甚至是在一旁写下自己的感想。如果手边没有笔,可以将书籍折起来,提醒自己这一页有重要内容。


这么做的好处是,当你阅读完整本书之后,你基本上就知道整本书的重点和精华是什么,你触动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在生活中。

快速进行检视阅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特别提到了读书的一个阶段——检视阅读。所谓检视阅读,就是在阅读之前,翻看书籍的目录、序言、结语,甚至于可以随便翻翻,随便看两页内容,或者是在不同章节之间跳跃。重点是搞清楚,这本书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作者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等,这些最基础的问题。


如果是电子书的话,这种翻来覆去的跳跃很不方便,如果想要返回目录,一般都最少需要两步操作,才能够实现。但是如果是纸质书的话,做检视阅读简直毫无压力,很快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款!


整理成电子版读书笔记和卡片


尽管纸质书有电子书不可替代的好处,但是电子书也有方便的地方。

当阅读完一本纸质书之后,最好将书中的精华整理成思维导图。对于一些教材,或者是非常经典的书籍,最好可以形成比较小的卡片,方便复习。


我阅读的很多书都整理成了思维导图,如果想起来要用哪一本书了,我就将思维导图调出来,只需要看一眼,我就知道我要找的内容在哪里。


其实纸质书的阅读还有非常多的方法,比如古人有“撕书法”,就是读完一面撕一面,目的是强迫自己将这一面的精华完全吸收。但是,我始终相信,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最好的办法是将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在阅读上有更大的收获。


我是顾浅舟,专注阅读写作,想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人生。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还可以关注我哦~


顾浅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这句话是著名作家高尔基说的。

书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书中汇集了人类千万年甚至是更长久时间之内的积累的智慧。今天,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我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人一年都不会读一本书。如何阅读纸质书籍,我就那自己举个例子吧。

无论是专业,还是充电、休闲,首先应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这样的话能够更有效的选择想要看的书。当然,在选择买哪本书的时候,不但要看出版社、作者、目录,还要看各大网站的书评等,如此可以避免买到达不到期望的书。

当书拿到手之后,其实是应该制定一个大体的读书计划的,确定一个阅读周期,在这个周期之内完成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是可以做笔记的,或者将金句和重要的知识点标注和摘抄下来,加深记忆。阅读要保持连贯性,每次阅读保证十几页到几十页,不要看几页就停止阅读。在平日的生活中,抽空阅读,替代自己看手机,特别是无意义在网上闲逛的时间。


读完一本书之后,要记得复习,回想一下这本书的大体框架和内容,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写一个书评。在平时与别人的交流中,也可以通过引用书中内容的方式加强对于书的记忆。

如果想要找个有气氛的地方看书,不妨去图书馆或是书店哦。


在计划下一本书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选择与之前读过的书相关联的书籍,这样阅读就会变得系统有目的性,阅读之后的收获和提升也会是相当大的。

现在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好书出版上市,真的是一个好时代,所以如果你喜欢阅读,那就拿出时间看纸质书吧,从书中你能获得的东西绝不仅仅是书面上的内容那么简单。


古生物探索


首先得说,这年头,还能坚持纸质书阅读的人,已经不多了。至少就我目力所及,除了自己就是在做出版这一行的,或者是做媒体的人之外,崇尚纸质阅读的人群,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你今天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赞赏,因为纸质阅读尽管跟电子阅读相比,有携带不便等劣势,但也有优势啊,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那么伤神。大家知道,电子阅读会给视力带来不小的损伤,即使是那么保护眼睛的kindle等,对眼睛也总是有些刺激的,也不是很好。

那么如今应该怎样坚持纸质阅读呢?我这里提供几种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个,你想要坚持纸质阅读,可以采用尽量多买新书的办法。理由很简单,因为新书一般刚刚上市,都是纸质本,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电子版,那么你如果利用这个时间差完成纸质阅读,就会发现,你比别人早读到这本书,你就会更有成就感,更倾向于纸质阅读,这样你就容易坚持下去。

第二个,你可以买旧书阅读,特别是那些比较冷门的旧书,一般都没有电子版的。而且,如果你习惯了读旧书,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读旧书是一件颇有乐趣的事情,比如,你会在书里看到前一位读者的旁注、划线和阅读心得,你还会看到夹在书中当做书签,或者只是不小心混入书中的某些东西,这些小物件,会让你浮想联翩,去猜测这前一位与你有着同好的读者的职业,家庭生活等等等等,总之,甚是好玩。


马维


我们该如何阅读纸质书籍,我看书的过程中有一些小的窍门,接下来我就说一下

  1. 首先阅读一本书跟浏览一本书是不一样的,阅读就是高质量的而浏览就是看看书的内容,我们往往是浏览群书而不知其中意,作为一个小书虫来说,看书最大的乐趣就是要弄明白作者这本书的用意是什么,这才是读书的乐趣,第一点就是弄清楚作者意图,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2. 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故事的脉络,不管是大的脉络还是小的脉络,只要是脉络就行,有了脉络才能流动,就像一棵树,有树根,有树躯杆,有树杈,树枝,树叶,这就是脉络,捋清楚这些,那么他要讲的东西基本上就能搞清楚了,人物关系是关键点,这也是事情的节点,也可能是导火索,就像看红楼一样,必须要把人物关系梳理出来,要不然真的云里雾里的。第二点就是这本书大概的落笔走向。
  3. 阅读一本书你要了解这本书的背景,要不然不知道也不可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时代背景很关键,这是我们读一本书先要了解的,还有作者的生活经历,这些我们读书时候就应该搞清楚。就像我们上学时期语文课文里面对于一篇课文的描绘一样,作者背景,是什么样子的人,都了解一个大概。接下来才能看。
  4. 总得来说就是要,了解作者以及他生活的时代背景,还要了解文章的脉络,最后是人物关系!看一本书差不多就这些了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交流!

相魄


买一本纸质书,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专注的精神力就够了。

闻。阅读的过程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懂的就去搞懂,做学问就是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重点的划下来,做笔记也很重要,还有就是略有所悟时立刻用笔记录在旁边。

思。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也是一个学习的历程,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不会自己跑出来,需要我们去发现。“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的去阅读,以诚明的态度去思考,去汲取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进而在“修”的时候转化为智慧。

修。“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我们都知道,遇到对的书,进行阅读和思考之后,应该不断的对自身查漏补缺,不断的完善和修复自己的人格。无论什么知识,学习总是要〈知行合一〉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醍醐灌顶、融会贯通的收益。



奉天法古


纸质载体并没有任何优势所在,也不能带来什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阅读,有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

如果可以,尽量把钱花自电子载体上意义更大。

执着于纸质载体的选择,只能说明这个人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在降低。

所有应用在纸质书籍上的阅读方式、习惯,都能在电子载体上找到一样的,甚至更好更便捷的体现。

除了虚无缥缈的习惯情怀,纸质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仅限于物理载体的不可复制性,使得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其他的没有任何意义所在。

真正喜好阅读的人,在乎的是阅读的收获,信息的接收,而不应该拘泥于方式方法的不同,只会为了提高效率而去改变,而不会因为情怀习惯之类的东西降低阅读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