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北溪2號”再起波折

醞釀兩年的歐盟新天然氣法規近日最終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計劃於下月開始生效。旨在反壟斷的新天然氣法規進一步凸顯了歐盟國家對其能源安全的重視,從俄羅斯直達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則將面臨著新一輪挑戰。

【消息】“北溪2号”再起波折

新法規旨在“反壟斷”

據歐盟委員會官方消息,4月15日歐盟委員會已正式採納這一新天然氣法規,這一法規將在公佈20日後生效。羅馬尼亞能源部長Anton Anton表示,經過多方協商新法規最終獲得通過,出臺該法規的目的則是保障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公平競爭,並維護歐盟天然氣消費者權益。

根據新出臺的天然氣法規,非歐盟國家參與的天然氣管道項目,一旦進入歐盟領土或領海區域,將需要保證實行非歧視性關稅、發佈透明度報告、第三方准入、所有權拆分等規則。為避免市場壟斷,新法規提出,有非歐盟國家參與的天然氣管道項目,所有權將不能由天然氣供應方直接所有。同時,如有歐盟成員國對現有天然氣管道有異議,該法規也可用於限制現有天然氣管道項目,新建天然氣管道如能夠通過多方協商也可能獲得豁免。

據瞭解,該天然氣法規修正案於2017年提交至歐盟委員會,2019年2月羅馬尼亞理事會主席宣佈歐盟各國就該修正案達成了共識。今年4月4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投票通過了該修正案。歐盟議會也指出,在英國正式“脫歐”後,英國也將受到這一法規的約束。

據歐洲議會統計的數據,歐盟國家有70%的天然氣都需依靠進口,通過第三方天然氣管道,主要來源國為挪威、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針對這一法規,歐洲議會成員耶日.布澤克表示,為強有力地保障歐洲能源安全,包括“北溪2號”在內的所有第三方參與的天然氣管道都將受到這一法規的限制。

丹麥成為計劃關鍵

自新天然氣法規正式出臺,一直頗受爭議“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再次成為了焦點。據瞭解,“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將以俄羅斯作為起點,經波羅的海到達德國,其營運主體為俄羅斯國有油氣企業Gazprom主導的合資企業Nord Stream 2 AG,但其中德國Uniper、巴斯夫、荷蘭殼牌、奧地利OMV以及法國Engie均參與出資,出資佔比總計約50%。截至目前,芬蘭、瑞典、德國已同意該管道的建設,並對現有管道線路規劃達成了一致,但“北溪2號”仍面臨著最後一道“關卡”――丹麥。

截至目前,距離“北溪2號”首次提交線路規劃申請已兩年有餘,丹麥仍未“鬆口”。據路透社消息,4月15日,應丹麥方面要求,Nord Stream 2 AG向丹麥能源局提交了第三份“北溪2號”管道路線方案,但丹麥仍未就此事作出決定。對此,Nord Stream 2 AG公開表示,丹麥此舉是為了“故意”讓項目延期。針對這一批評,丹麥能源署回應稱:“丹麥的首要任務是評估這一管道項目的環境和安全指標。”

據悉,“北溪2號”預期完工時間為2019年底,目前Nord Stream 2 AG仍未修改這一期限。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兩年裡,Nord Stream 2 AG已向丹麥能源署提供了三份線路方案,其中第一份方案規劃的線路將涉及到丹麥領海區域,丹麥很可能處於國家安全考慮而否決該線路;另外兩個管道方案則是穿過丹麥專屬經濟海域,一定程度上對新天然氣法規做出了規避。

然而,丹麥能源署始終未對此事設定最後期限,分析認為,“北溪2號”的未來仍是未知。據歐盟能源事務幹事Klaus-Dieter Borchardt在一次會議上直言,丹麥批准所耗的時間很可能在一年以上,而歐洲東南部真正用上俄羅斯天然氣則可能要到2020年後,“北溪2號”很可能面臨數年的推遲。

【消息】“北溪2号”再起波折

多方博弈仍未停止

事實上,長達1225公里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自提出以來,就因地緣政治及歐盟國家能源安全等因素而飽受爭議。美國從始至終對“北溪2號”項目持強烈反對態度,指責德國無視盟友的利益,讓能源淪為俄羅斯制衡歐洲的一個重要政治工具。馬克龍則以不想過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以及損害個別歐盟國家的利益為由,決定將在歐盟投票表決中對該項目投反對票。反對這個項目,即反對這個項目的支持者和獲益者——德國,這無疑會對當前德法密切夥伴關係帶來沉重打擊。

3月12日,歐盟議會全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召開,歐洲國家在針對俄羅斯問題上,卻達成了非常果決的成果:歐盟決議叫停北溪-2項目,並且解除了歐盟與俄羅斯的戰略伙伴關係,開始籌備對俄羅斯新一輪的經濟制裁。

歐洲議會以402票贊成VS163票反對通過了這項決議。雖然看似票數是壓倒性的,但這對於歐洲聯盟來說,卻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支持北溪-2的國家無非是受益的德國、荷蘭、奧地利等,而反對的國家必然是波蘭、英國、西班牙等國。對於波蘭而言,這不僅關係到地緣政治主動權,也關係到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波蘭是少數的幾個加入歐盟後絕對受益的國家,每年領取鉅額的補貼,還要藉著制裁俄羅斯的名義從歐洲各國獲得許多相應的好處。

而西班牙等國則無關緊要,首先這些國家的天然氣來源相對多元化,另一方面,不管是直接進入德國的管道,還是途徑烏克蘭和波蘭的管道,西班牙等國都一毛錢賺不到,自然會順應大潮流,投票反對北溪-2。反觀德國,早已厭倦了烏克蘭和波蘭利用對俄關係對自己進行敲和詐,如果北溪-2成功通氣,德國不僅能夠獲得向其他國家轉口的天然氣利潤,還將擺脫俄烏邊境的地緣政治在能源方面的連累。

表面上歐洲議會已經否決了北溪-2,但事實上,德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是可以獨立於歐盟做決定的,而且北溪-2通過專屬經濟區的荷蘭、瑞典、丹麥等國家都支持管道經過。所以歐洲議會的這項反對,事實上是一種非常幼稚的行為,明知決議不會被實施,反而會加深脆弱的歐盟內部矛盾。波蘭甚至提議從美國進口天然氣,取代俄羅斯天然氣,但事實上,即使忽視美國天然氣高昂的價格,歐美目前尚無能力建造天然氣管道跨越大西洋,而輪船的運力想要滿足整個歐洲天然氣需求,無異於天方夜譚。

作為傳統天然氣“中轉站”的部分東歐國家也因利益受損表達了強烈反對。

其中,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不止一次地強調反對“北溪2號”的修建。4月12日,據塔斯社消息,波羅申科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時表示:“面對安全問題,德國與烏克蘭有不同的理解。烏克蘭在‘北溪2號’項目中看到了來自俄羅斯的政治威脅,因此將一直反對該項目的建設。”

分析認為,“北溪2號”若持續推遲,為滿足歐洲天然氣需求,俄羅斯天然氣將不得不“借道”烏克蘭。據標普全球普氏消息,此前烏克蘭國有油氣企業Naftogaz首席執行官Andriy Kobolyev曾公開表示,由於短期關稅費用更高,烏克蘭將作為天然氣中轉站,偏向與俄羅斯進行一年期的短期合作。但出於歐盟天然氣供應安全的考慮,歐盟委員會則表示希望烏克蘭長期作為天然氣中轉國,並計劃於今年5月與烏克蘭、俄羅斯進行會談,促成俄烏十年長期合作協議。

在多方博弈未果的情況下,有業內人士指出,俄羅斯天然氣“入歐”進程若持續受阻,歐洲天然氣很可能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據《金融時報》報道,Nord Stream 2 AG在聲明中強調, “北溪2號”的持續延期很可能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歐盟國家消費者的利益損失也將不可估量。

(中國石油石化綜合國際能源參考、澎湃新聞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