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曾有人評價“鳳凰”:

“我的“鳳凰”就這樣一直陪伴我多年,期間雖大小修補無數次,但整體車架和鋼圈依然結實規整,一如飽經滄桑的壯漢,歲月磨損了他的容顏,卻骨骼清奇寶刀不老。”那個年代的“鳳凰”,才是貨真價實的鳳凰。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擁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代表著一種“奢侈”的代步方式。

那個年代的人擁有一個共同的記憶:“腿別橫著,半踩半回”。不知道當年那些學騎二八大槓的追風少年們還有幾人能記得當初這句獨門絕技?

或許再過不久連生產二八大槓的上海鳳凰都沒人記得了!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也許還會有人問:這家老店現在還在麼?如今鳳凰這家百年老店確實活著,但也似生不如死。

1、百年老店為共享陷入危機

4月20日,上海鳳凰發佈2018年度財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62億元,同比減少46.68%;實現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2018.02萬元,同比減少73.73%。

對於虧損的原因,上海鳳凰在財報中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上海鳳凰應收賬款賬面餘額為3.10億元,其中ofo的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共應付鳳凰自行車7191.61萬元。不過,目前鳳凰只收到3574.62萬元的賬款,仍有3617萬元沒有追回。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上海鳳凰方面表示,2018年以來,作為共享單車主要生產供給方的自行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因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佔用了自行車企業大量流動資金,而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新品研發和市場開拓的投入嚴重不足。

相比曾經與共享單車的蜜月期,2017年,依靠共享單車的訂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億元,同比增加126.63%;營業成本12.2億元,同比增加154.87%;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7682.41萬元,同比增加45.26%。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鳳凰總裁王朝陽在2019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高峰論壇期間曾表示,2019年共享單車行業正在比較健康發展。此外,OFO小黃車的欠款正在陸續正常回收。

然而,事實並非那麼美好。這筆欠款至今仍有3617萬元沒有追回。

2、早年的鳳凰自行車是自行車界的“奔馳寶馬”

鳳凰自行車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光緒二十三年,即1897年創設的車行——同昌車行。

當年,二八自行車可算是當時最酷的交通工具了,它長得方方正正,敦敦實實,黑漆的車身,電鍍的把手。是上世紀70年代男方迎取姑娘必備的物件,在相親市場上的地位,堪比今天的奔馳寶馬。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1959年,“鳳凰”商標的註冊被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鳳凰牌自行車就此誕生。鳳凰自行車打誕生以來,就廣受市場歡迎,是無可置疑的“一線大牌”。

1980年,鳳凰牌自行車首次進入歐洲市場,成為出口創匯的重要輕工業品,鳳凰牌自行車還被選為中國輕工產品的代表,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時,都曾將鳳凰自行車作為國禮贈送給國外領導人。

1993年上海鳳凰自行車正式成立公司,因業績良好在一年後,整體改制成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發行A股和B股,成為國內最早上市的一批公司。

但鳳凰的最好時代僅限於此。

3、共享風暴來襲,鳳凰成功扭虧

進入21世紀的上海鳳凰逐漸掉隊,匆匆上馬的電動車、轎車零部件項目反響平平,主營的自行車業務依舊江河日下。彼時,國內汽車已成為主流出行方式,“四輪”代替了“二輪”成為人們在出行工具上的新追求。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在汽車的衝擊下,即便擁有120年曆史的上海鳳凰,也難抵傳統自行車市場需求連年疲軟,加之2005年7月,歐盟對中國自行車徵收反傾銷稅,稅率由30.6%上升到48.5%,讓鳳凰損失慘重。在2003年至2015年,連續13年扣非歸母淨利潤為負。

數據顯示,僅2012年至2015年,上海鳳凰營收從7.99億元下滑至4.91億元,除2014年外,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數百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虧損超千萬元,其中2014年虧損超6200萬元。

直到2016年共享單車的火爆,讓自行車再次獲得了注視的目光。

2016年4月,以ofo、摩拜為首的共享單車蔚然成風,30多家共享單車集體誕生,資本光環的加持下,共享單車在各大城市“攻城掠地”。一時間,大量共享單車訂單湧入市場,單車工廠都不夠用,已經倒閉的工廠,又重新開了起來,還在堅守的自行車廠,成了“香餑餑”。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面對來勢洶洶的共享單車,上海鳳凰起初並未理睬。上海鳳凰總裁王朝陽曾表示“鳳凰是老字號的傳統制造業,對互聯網思維和運營都不熟悉,融資能力也不是強項”,明確表示不會加入共享單車大戰。

但2016年下半年,ofo、摩拜被資本越捧越高,王朝陽坐不住了。8月,王朝陽跟公司負責自行車生產和銷售的人員開會討論如何“吃到”共享單車這塊“大蛋糕”。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2017年5月,王朝陽得償所願,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下稱“東峽大通”,ofo運營方)與鳳凰自行車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約定,東峽大通將在未來一年時間內向鳳凰自行車採購不少於500萬輛單車。

據當時預期,在足額採購的情況下,鳳凰自行車將獲得4000萬元收益,即每輛車獲利8元。雖然單位利潤微薄,但對當時在虧損邊緣的上海鳳凰來說,還是一筆可觀的收益。

但2018年5月,上海鳳凰發佈的公告顯示,鳳凰自行車共向東峽大通及其關聯公司提供各類自行車產品186.16萬輛,實際只完成了500萬輛的37.23%。

受此影響,2018年上半年,上海鳳凰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只有1911.35萬元,同比下降55.44%。為此,2018年8月,上海鳳凰把東峽大通告上了法庭,通過訴訟,上海鳳凰追回2806.18萬元,剩下的東峽大通答應分期付款。

今年一季度,東峽大通累計償還上海鳳凰的各類款項3574.62萬元,其中有2792.61萬元由法院直接劃轉。由此計算,僅ofo方面,上海鳳凰仍有3617萬元沒有追回。

很顯然,上海鳳凰與共享單車的合作,從某種意義上講,無異於飲鴆止渴。在自行車行業與共享單車之間關係逐漸冷淡,一系列連鎖反應給行業帶來的相關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為共享單車所累,百年老店上海鳳凰業績不斷下滑



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鳳凰已注意到了依賴代工共享單車的不足。上海鳳凰在年報中提及,隨著共享單車發展進入拐點,共享單車對傳統自行車行業的衝擊趨勢正在逐步減緩,國內自行車市場將逐步走向復甦。

市場的復甦過程中,對自行車產品升級的要求將逐步呈現,以山地車為代表的中高檔產品將成為未來自行車市場的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