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祭風"儀式始於明朝初年,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相傳明代年間,雞鳴三省一帶連年天災,民不聊生,雞鳴三省彝人祖宗相信這是由於“轟轟洞”內妖魔邪怪作祟,所以每年的春天芒種時節請來法師作法驅邪和殺豬祈禱。久而久之,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在轟轟洞門前"祭天"成了雞鳴三省彝人的習俗。目前,該民俗活動已被列入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祭風"是雲南、四川和貴州交界一帶彝族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祭天有祭神仙祈福和鎮壓驅除妖魔邪怪兩個目的。祭的對象是"風波雨師",彝人祖先認為,風波雨師就是掌管天晴下雨的神仙,祭祀它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祭祀神壇上只能寫風波雨師位。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遊客依次進入祭祀現場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喝彝家酒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今年的農曆三月初三的祭風節十分具有儀式感,無論遊客、村民還是攝影師,在儀式之前均不能進入祭祀現場。首先是祭天儀式,法師在神壇前念彝人先人流傳下來的祭天詞,叩首作揖,奠酒插香,配以酒水,點燃香燭紙錢,鳴炮殺豬。殺豬後,將豬打脹,刮毛剖解。然後將豬頭割下來放在神壇上。"豬剖解後,必須把豬的五臟割一點下來,'回熟'祭天,然後剩下的才能用來製作食物,共進晚餐。" 將"回熟"的祭品貢在神壇上,法師做法進行祈福儀式。祈福儀式過後,鳴炮響起嗩吶,隨著法師的口令,凡是來的人都手持一炷燃香,在神壇前磕拜。彝寨裡家家戶戶、大大小小都參加這個儀式,以求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村民將活豬抬入即使現場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小孩們在廣場上耍“磨磨秋”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彝族大媽在教針線活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祭祀現場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轉山祈福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三月三,水潦岔河古老的彝族“祭風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