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能迅速得到晋升,在管理别人前,先管好自己!

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因自己的际遇和能力不同,职业发展速度也会不同。有些人可以仅仅3个月就得到晋升,有些人工作多年还在基层岗位。

信奉运气论的职场人会认为,能得到升职,除了依靠自身的能力还需要运气。当然运气很重要,但作为理性的我们,难道应该每天等着运气降临?

查理·芒格曾说过:想要得到某样东西,首先让自己配得上它。

同样,要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话,当晋升机会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又能抓得住吗?想要成为管理者,我们是否先得让自己拥有相匹配的能力?

那什么能力才是匹配的能力?今天,木辛君为大家采访了一位在1000人企业中,仅用3个月就成功晋级团队管理人的牛人,为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工作法。

为什么别人能迅速得到晋升,在管理别人前,先管好自己!

01、管理别人之前,先管理自己

在跟大家讲方法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背景。

我的这位朋友是上一年年末刚从国外留学回来。过年前一个月就找到了一份在深圳拥有1000人的公司做运营工作。

前几天约饭的时候,他无意中透露了自己刚刚获得晋升的消息,哥几个都十分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其实也没什么方法,就是养成了一些不错的习惯。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上,我都挺推崇罗胖的“死磕精神”,对自己的管理上,更是死磕到底。

每天早上,都会提早半个小时回到公司,利用这段公司比较安静的时间,规划好自己一天的工作。

当然,在安排上也是有窍门的,我会根据自己的精力高低以及思维活跃程度去安排工作。

为什么别人能迅速得到晋升,在管理别人前,先管好自己!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并不足以支撑我们每时每刻都保持高涨的情绪,以及灵活的思维。

因此,在做时间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精力管理。找准自己情绪聚焦点,和思维最活跃的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这段时间完成。

比如:我每天思维最活跃的时间是下午3点到6点的这段时间,那么我会将创作性较强的工作,放到这部分时间进行。

其次,在每天晚上8点到10点,反而是我精力最能集中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我就会把比较重要的工作,比如活动策划放在这段时间去做。

那么在其他的时间上,我会安排重复性较强的工作,比如活动推广发布等等。

这样的工作方式,让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超过了其他同事,当你能超额完成任务,你的能力上司自然看在眼里。

其实这位朋友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据美国研究机构发现,我们每天要接受的信息是34G,占了我们一生能够处理信息的六分之一。

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自然没有办法完全接受,但也没有办法完全忽略。这样,信息就会不断地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而对于即将成为管理者的人来说,团队管理说到底是对团队目标的管理,也就是团队注意力的管理。

衡量一个团队好坏的效率,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目标的聚焦程度。因此,要成为一个管理者,最起码的,要懂得管理注意力。

而在管理别人之前,首先要懂得管理自己。

为什么别人能迅速得到晋升,在管理别人前,先管好自己!

02、流程化工作,到复制流程

其次就是要懂得把工作流程化,以及懂得把有效的流程复制给别人。

怎么说?其实在晋升之前,朋友的公司手上有两个人选,为了考核谁更适合,公司让我的朋友和他另一位同事分别带人负责一个项目。

在这里插一句,当你在晋升过程中,遇到我朋友这种情况时,你要有心理准备。公司不仅仅是考核你能否完成任务,还是在考核你能不能管理好人。

因此,这种情况下,考核的不仅仅是结果,还有过程。

我的朋友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为了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他把工作分成两个部分去考虑。

第一,如何让自己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第二如何让自己的团队理解自己的意思并提高效率。

为此他在实施任务之前,会用思维导图,把任务所有的细节和关键节点罗列出来,自己演绎一遍,找到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解决方案。

然后,他会把自己平时总结的好的工作经验,和问题方案,用思维导图总结给他的队员。

比如,有一个环节是要与客户进行谈判的,他就会把自己平时用的步骤总结出来复制给他所带领的队员,在提高队员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自己的项目进展。

“这样你不就把自己的绝技都传出去了?”我好奇问道。

重要的不是我的技巧和方法,而是思维方式和执行力。这两种东西是总结不出来的,靠平时锻炼才行。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会习惯把社团活动和学习案例在脑海中演绎一遍,并自己列出关键点并在实施中验证和改进,一直持续到现在。

确实,作为管理者重要技能之一,是带领团队快速攻克任务。管理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优化效率的过程。

能否将工作流程化,并在流程中不断优化,就很重要。这就需要前文中所说到的“流程化思维”。

要锻炼这种思维,需要我们可在平时工作中,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尝试分解自己的工作流程。

为什么别人能迅速得到晋升,在管理别人前,先管好自己!

03、掌握正确复盘的方法

当然在做完之后,就需要我们把整个活动进行复盘总结,把其中的经验总结起来。

现在很多文章都提倡复盘的重要性,也都分享了很多复盘的步骤和方法,但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实操的时候却很难做到方向性的客观。

关键不在方法和步骤,而是在思维上。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他的新书《终身成长》中分享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往往会把失败往更坏的情况上思考。比如考试仅仅获得C+,就会想自己是不是运气差,是不是不适合这类课程等等。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往往会把成功和失败往更好的地方去思考。比如同样获得C+,成长型思维的人就会想办法让下次成绩提上去。

为什么别人能迅速得到晋升,在管理别人前,先管好自己!

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归因思维”的差别,或者说是归因偏差的谬误。

想想看,我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是不是会把原因归到环境,运气等外在因素上。而获得赞赏的时候,是不是习惯性把功劳归于自身?

这就是归因思维偏差带来的不客观。而这种不客观,会让我们在复盘的时候产生方向性的错误,复盘出来的经验,很可能不正确或者不能被验证。

要掌握正确复盘,首先要学会正确归因。

中管院“智库”心理学家--荷然在创骐云课堂分享到。正确的归因应该是,适度的内向。

比如,一次市场营销活动的粉丝增长量不达标,应该理性的分析内外部因素,然后在总结原因的时候,适度与自己挂钩。

是自己面对突发情况没有处理好,还是哪个步骤处理不够完善等。


以上就是对于管理者如何在管理别人之前,学会管理自己的分享,喜欢我的分享,请大家顺手转发、点赞,你的举手之劳,是对我们的鼓励。

关注【创骐云课堂】,我们每天为你分享一篇干货文章,并有音频、视频,希望你的每次到访,都能得到收获满满。

点击下方链接,我们为你网罗100多位名师的300多门学习视频。注册下载,即能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