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精选:4股获机构强烈推荐

泰和新材:受益于芳纶量价齐升,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1.72亿元,同比增长39.72%;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56.25%;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同比增长62.50%。2018Q4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102.64%,环比增长4.88%;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下降50.87%,环比下降63.41%。公司发布2019Q1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49.86%,环比8.97%;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14.75%,环比增长173.33%。

氨纶行业仍在整合,有望底部复苏,公司差别化和园区化发展迎来新契机。当前我国氨纶行业整体偏过剩,根据公司年报数据,2018年全国氨纶总产能达到78.6万吨,同比增长约11%;而国内氨纶表观需求量仅58.5万吨,同比增长10%。新增产能多于退出的落后产能,供过于求的问题依然突出,行业利润较同期相比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预计国内氨纶产能达到86万吨,表观需求量约64万吨,短期内仍将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但随着环保和园区化政策的不断推进,部分小产能有望加速退出,行业供需趋向平衡。2018年公司氨纶业务带来营收12.38亿元,同比增长30.59%,约占总营收57.00%;但毛利率由2017年10.93%下滑至2.21%,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以及宁夏越华处于试生产,长调试周期带来高成本,导致2018年公司的氨纶业务出现亏损。公司本部现有氨纶产能4.5万吨/年,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推行双基地建设,规划在烟台开发区化工园建设3万吨高附加值的差别化氨纶项目,目前一期1.5万吨/年产能正在建设中;同时,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宁夏地区实施低成本扩张策略,积极参与行业重整,规划形成氨纶产能6万吨/年。新园区建设完毕后,公司将关停本部现有4.5万吨/年产能,实现退城入园。预计2019年氨纶原料价格同比有一定的下降,且宁夏越华达产,公司氨纶业务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芳纶下游需求旺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作为国内芳纶产业龙头,成功推动业务转型,业绩发展进入快车道。芳纶产品主要应用于防护服装、航空航天、光纤增强、汽车工业等领域。近年来公司逐步拓展下游渠道,在森林防火服、士兵作训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进展。目前国内芳纶产能投放有限,且下游需求持续增加,产品供不应求,销售价格呈上涨态势,芳纶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芳纶量产的企业,拥有间位芳纶年产能7000吨、对位芳纶年产能1500吨,芳纶产能居全国第一。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芳纶行业供需紧张影响,公司芳纶销售价格持续上涨,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产量、销量、盈利水平同比大幅增长。2018年公司芳纶业务带来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56.12%;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42.27%,较同期增长约4.5个百分点;毛利率高达37.41%,较同期增长约11.9个百分点,成为公司贡献利润的主要业务,公司成功推动业务转型业绩发展进入快车道。

公司芳纶产能将持续扩增,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目前,国内芳纶需求仍较多依赖进口,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材料,芳纶的国产化迫在眉睫。泰和新材(002254)发布《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将在规划期内扩建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年产能各1.2万吨,实现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国际市场占有率25%、10%,国内市场占有率60%、40%,发展成为全球芳纶龙头企业之一。2018年7月21日,泰和新材在宁夏启动3000吨/年产能高性能对位芳纶工程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一季度投入试生产,目前基础工程已建设完毕。另外2019年公司将推进烟台8000吨/年间位芳纶项目,预计2020年投产。届时公司间位芳纶产能将达1.5万吨/年,对位芳纶产能将达4500吨/年,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芳纶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于芳纶产业高增长和进口替代趋势;公司氨纶和芳纶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但产能投放后移,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2.56/5.43亿元,EPS分别为0.34/0.42/0.89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于预期;氨纶行业复苏低于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公司产品价格下行风险。

立讯精密:中报指引持续高增长,5G和智能穿戴提供全年业绩保障

公告:公司公告2019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0.19亿元,同比增长66.9%;归母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增长85.04%,接近预告上限。同时公司公告1-6月归母净利润14-15.7亿,同比增长70%-9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受益智能穿戴行业高景气,业绩持续高速增长:Q1为消费电子淡季,公司收入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双双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1)智能穿戴行业高景气,我们预计公司一季度AirPods出货量快速增长,利润率同比大幅改善;2)18年下半年公司切入大客户多款新品,19Q1同比快速增长;3)基站、数据中心业务品类、份额都有扩张。

费率改善显著,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公司一季度毛利率18.89%,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精密制造实力强劲,新品导入之后,通过管理的优化和产品良率、生产效率的提升,快速提升产品的获利能力。费用方面,公司一季度销售、管理、财务费率分别改善0.44、0.59、1.33个百分点,研发费率保持稳定,带动净利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达到7.04%。?中报继续高增长,5G和智能穿戴提供全年业绩保障:公司展望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15.7亿,同比增长70%-90%,对应Q2单季度增速为60%-9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判断增量依旧来自于AirPods和18年下半年导入的新品。展望全年,我们预计AirPods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3000万,提供全年业绩保障。随着5G逐渐到来,公司围绕基站和数据中心布局的基站天线、滤波器及数据中心互联产品也将具备充分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持续突破整车厂和Tier1客户,未来也将提供稳定的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19-21年公司净利润至40.2、53.3、66.8亿元,对应EPS为0.98、1.3、1.62元,对应PE为26.7、20.1、16倍。基于公司近两年较快的业绩增长预期,19年估值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爬坡缓慢;大客户销量不及预期。

安井食品:收入利润稳健增长,成本控制优势凸显

公司公布2018年年报,实现收入42.59亿元、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5%、33.50%。EPS为1.25元/股,10股派3.76元(含税)。单四季度收入13.19亿元、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11%、16.55%。

火锅料和面米保持20%左右增速,针对餐饮渠道的菜肴制品成为新的增长极:2018年公司整体产量43.19万吨、销量41.3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2.83%、20.70%,吨价10302元,同增1.3%。18年产量增加8万吨,火锅料增加4.4万吨、增量主要来自于泰州二期和辽宁一期,面点增加1.8万吨、增量主要来自于厦门二厂五车间和辽宁几条生产线的内生增长,菜肴类增加1.8万吨。

分产品看,18年公司实现面米制品10.98亿、肉制品11.95亿、鱼糜制品15.67亿、菜肴制品3.95亿(原速冻其他制品升级扩充),分别同比增长18.64%、20.71%、21.29%、45.86%。面米类增速不及平均主要由于产能受限。18年确立并执行“三剑合璧、餐饮发力”的经营策略,将其他制品分类升级后,适应和针对餐饮渠道特点发力的品类归为菜肴制品,产销管理更为清晰,菜肴制品成为新的增长极,占比提升1.62个点至9.28%。

涨价平抑成本上涨,规模效应带动销售费用率下降,净利率稳步上升18年上半年尤其Q2猪价下降明显,下半年猪价环比持续回升、同比下滑幅度大幅放缓,鸡肉价格继续同比上涨,公司采购成本出现明显上涨。公司通过一方面加大原料提前采购量、锁定低价原料,另一方面在9月、12月下旬两次针对原料上涨较多的产品进行间接提价、减少促销力度。9月提价效应主要体现在18Q4,12月提价体现在19年。可以看到原料采购单价鱼糜类、肉类同比增长6.31%、2.67%,速冻肉制品和速冻鱼糜制品毛利率分别为26.7%、25.88%,同增2.24、1.18个百分点,提价平抑了成本的上涨的同时带动毛利率上涨。面米类毛利率18.64%、略下降0.76个百分点,菜肴制品29.72%、减少9个点,主要是加大千夜豆腐促销力度、利用最高毛利率产品去抢占餐饮市场的策略导致。

全年综合毛利率26.5%同增0.2个点,税金比例0.85%、同降0.1个点。规模效应带动销售费用率同降0.6个点至13.43%。受人员工资上涨的影响,管理费用率(含研发)同增0.03个点至4.39%。受短期借款利息、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增加影响,财务费用率0.38%、同增0.3个点。全年净利率6.34%,同增0.5个点。

针对非瘟和成本上涨、公司推出全套应对方案。针对1月查出的含有非瘟阳性病毒肉丸批次产品,18年报计提存货跌价581万元,包含了对19Q1的潜在影响。去年针对行业发现的问题,公司从18年10月开始陆续采购进口猪肉对国产肉进行替代,采购检测设备,截止到目前为止,原料猪肉以进口为主,各个工厂也具备检测能力。今明两年猪价上涨带来成本压力较大,进口猪肉较国产更贵一些。面对此种情况,公司采用提前采购低价原料、锁定一部分成本,未来或将通过再次提价的方式应对。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缓急,调整可转债项目,将原募集4.87亿全部投向四川15万吨的计划,变更为2.5亿投向无锡民生7万吨面米制品,2.37亿继续投向四川基地,无锡民生预计2020年上半年达产,以解决面米制品的市场需求缺口。预计2020年上半年投产的还有河南和湖北工厂。

我们预计19年四川工厂先期释放2万吨产能,泰州释放3万吨,辽宁内生技改提量1万吨,共增加6万吨。考虑到18年9月12月两次提价,价格贡献在个位数。预计19年收入增速在18%,利润端考虑到成本上涨承压,规模效应继续降低费用率,增值税下调利好公司流通渠道部分增厚盈利,进项税和销项税的税率差下降1个点,预计增速略超收入。预计2019~2021年收入增速18%、23%、20%,EPS为1.50、1.88、2.31元/股,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以及成为速冻行业龙头大型食品企业的潜力,给予今年35倍PE,目标价52.5元,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达预期,猪肉等成本上涨幅度超预期

剑桥科技:ICT终端重要厂商,光模块5G小基站新星

公司核心团队海外技术和市场积累深厚,凭借对行业需求深刻的前瞻判断,成长为重要ICT终端设备厂商。

公司创始人有多年海外运营商、设备商工作经验,核心技术团队实力雄厚,利益绑定完善。凭借公司核心团队的前瞻判断,公司选定GPON及BOB技术路线,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下游客户需求,迅速成长为全球重要ICT终端设备厂商,与主要设备商形成JDM/ODM等紧密合作方式,是电信接入终端产品市场重要厂商。

受益流量增长和宽带提速,公司传统主业有望实现稳步增长,智能化集成化大趋势有望增加产品价值量。公司在自动化和精益化生产领域积累深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工信部、发改委发布的《信息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城镇地区2020年实现千兆宽带接入能力,运营商近期接入网设备集采中高速的10GPON产品占比快速提升,行业有望进入升级换代周期。同时,接入产品集成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量。受电子原材料涨价影响公司短期利润率承压,但公司在自动化和精益化生产持续投入,成本优化能力突出,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

公司完成对全球领先光模块企业收购,掌握数通及电信高端高速光模块技术,叠加公司自身生产成本优化管控能力,有望长期受益云计算+5G需求拉动,形成重要业绩增长驱动力。

公司已经完成MACOM和OCLARO日本资产的收购,研发、销售人员整合顺利,生产设备和核心技术交割完成。公司逐步将产能转移到上海生产中心,结合自身光模块研发和生产技术和产能储备,有望融合全球领先的光模块技术、整合数据中心和电信大客户渠道,叠加公司成本管控和优化能力,切入数据中心和5G高端光模块市场,受益网络流量持续增长以及新一代网络技术的需求,助力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公司在无线网络设备领域布局很早,5G小基站产品研发储备丰富,有望逐步开始实现对设备商的出货,长期受益5G深度覆盖建设的需求。

公司2014年开始拓展无线网络设备,前瞻性布局5G小基站产品研发,预计于2018年四季度开始向诺基亚实现4G/5G室内小基站出货,对公司产品技术和质量形成有力背书,有望长期受益5G深度覆盖建设需求,成为公司另一长期增长驱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ICT终端业务稳步成长,光模块、小基站等新产品有望对公司带来长期业绩贡献。预计公司19-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2.12、3.03亿元,对应19年市盈率36倍、20年市盈率24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参考行业19年平均37.4倍PE,给予公司“增持”评级,目标价41.14元。

风险提示:运营商资本开支低于预期,技术研发风险,整合进度低于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