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考試院公佈不跟風3+1+2,堅持目前6選3選科模式,你怎麼看?

張老師生涯課堂


今天碰巧江蘇省正式頒佈了新高考方案。江蘇省是8個實施“3+1+2”方案的省份之一,高考綜合改革主要體現在下面五個方面:一、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製度:二、深化統一高考考試科目改革;三、建立健全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四、改革統一高考招生錄取模式;五、推進高等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



山東省教育學院日前宣佈仍然堅持目前的“3+3”模式,筆者相信政府作出這個決定是慎之又慎的。該模式和江蘇等地高考模式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分文理。那麼不分文理會不會導致物理學科選的人大幅減少?這點不容置疑,山東2017級選科統計裡已有所體現。現在有近一半高校對物理提出選考要求。因此,考生選報物理就意味著以後可報專業範圍廣,錄取難度小和就業前景好。所以,物理學科帶來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物理選報人數有望增加。
既然相關問題得到了解決,高考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那麼山東省這次不跟風其它8省進行高考改革,而是延續以前高考政策,就在意料和情理之中。至於兩個高考模式利弊我們只能交給時間來考查。


Scarett


從8個省市集體選擇“3+1+2”模式來看,已經很明顯證明了“3+1+2”模式比“3+3”模式更適合現在的實際。所以,未來不排除山東也會使用“3+1+2”模式。

但是,現階段山東不跟風實行使用“3+1+2”模式是正確的。這是因為:

一、山東的“3+3”模式還是比較成功的!

由“3+3”模式到3+1+2”模式轉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3+3”模式下,學生出現“棄物理”現象!這在浙江省尤為明顯。

但是,山東作為人口大省,考生數量多,又有了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試點經驗,所以山東出現“棄物理”現象並不明顯。

從山東省2017年選課情況看,選擇物理的人數有210816人,佔比39.52%,雖然在所有科目中僅高於政治學科,排名倒數第2,,但是這樣基本上滿足了高校在山東的選課需求。流失的這部分學生屬於“自然流失”,也就是說即便是原來文理分科時選擇物理的可能達到60%左右,但是其中很多學生到大學並不選擇和物理有關的學科。

而新高考下,選擇物理的這21萬多考生,不僅是需要學物理的學生,而且還是物理學得很不錯的學生,所以這部分學生選擇物理,是適合的,對學生對國家都有利!

不僅如此,隨著學生對新高考認識的深入和各市各學校的引導,在之後的2018級、2019級的學生中,選擇物理的學生還可能會繼續增加。

既然沒有出現“棄物理”現象,“3+3”模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就更適合學生,所以就比“3+1+2”模式更好!其實,“3+1+2”模式對物理和歷史都好的學生以及物理和歷史都不好的學生,都是一種傷害。

二、短時間內改變模式對學生不利

既然山東省的政策是平穩的,這個時候馬上換成“3+1+2”模式,對學生是很不利的,對學校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各地學校已經為“3+3”模式準備了,而且這種改變,也會降低教育廳的公信力。

所以,我覺著山東省這個決策是對的。

三、應該加強選課指導,減少“3+3”模式的弊端

儘管從整體上來說,山東省實行“3+3”模式問題不大,但是因為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導致了很多學生選課也會出現問題,比如:

1、為了考高分而棄物理,導致志願填報時專業受限明顯。比如學生選擇地理化學生物的比較多,佔比10.06%,排名第4位。雖然這個組合的學生可能會比自己選擇理化生組合賦分更高,學起來更容易,但是報考志願時,發現有17個理工科和管理科專業要求必選物理,這些專業都是排除在外的,所以根本沒有資格選,你只能和那些要求理化生任選一科或者不限選課的學生進行競爭,結果可能會發現競爭更加激烈,分高也進不了好學校。

2、為了好學而放棄物理,結果到了大學發現已經上當受騙!不選物理而選擇理工科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問題,理化生之間的聯繫不是很密切,但是到了大學,物理是化學的基礎,化學是生物的基礎,三科聯繫很密切,大學學習壓力就大了。比如你選了生物專業,但是沒選物理和化學,選了生物歷史和地理組合,那麼地理和歷史對你的專業沒有任何幫助,但是大學你要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甚至還有學大學物理,結果如何,你可以自己去想象。

因此,各個學校開始職業規劃和選課指導,是山東省必須要解決的緊迫問題,但是據我所知,多數學校都是站在高考博弈的角度指導學生選課,對大學的要求,很多學校的老師一無所知,或者根本不關心,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對學生未來發展非常不利,希望儘快改善!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長期奮戰在高考一線,對新高考有一定的研究,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俺是湖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