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棟大棚“婆婆丁”沒夠賣


千棟大棚“婆婆丁”沒夠賣

春風十里,野菜飄香。在雙陽區平湖街道尚家村,上千棟大棚裡的“婆婆丁”即將售罄。“現在全村就剩這4棟裡還能挖點,其他的都賣光了。”尚家村村主任張學東告訴記者。

走進大棚,撲面而來的泥土氣息非常清新,幾位農家婦女正用小鏟子小心翼翼地起“婆婆丁”。“起‘婆婆丁’必須從大棚中間開始,因為中間的長得大、葉厚,外圈的還能再長長。起的時候必須整棵整棵地起出來,根都要完整的。”大棚主人孫豔軍一邊指導工人幹活,一邊告訴記者:“我家一共半垧地,我扣了7個棚,從2007年就開始種‘婆婆丁’,一年收入十多萬元不成問題。”

“婆婆丁”學名蒲公英。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昔日司空見慣的山野菜,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婆婆丁’在年前時價格特別高,一公斤最高能賣到28元;開春後便宜一些了,價格在每公斤14元左右。一個棚能產750公斤到1000公斤。”一算賬,孫豔軍笑了。

瞅準商機,雙陽區平湖街道尚家村積極發展山野菜產業,除了種植,還嘗試對山野菜進行深加工。在尚家村的長春市鬱勃山野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山野茶生產車間,工人們將炒制、風乾後的蒲公英根切片,分裝到一個個包裝盒內,完成蒲公英根茶的最後工序。合作社負責人劉寶山告訴記者,蒲公英根回收價為每公斤4元錢,平均每年能收5萬公斤,可為種植戶增加20萬元收入。

除了蒲公英外,尚家村還種植有小根蒜、柳蒿芽、刺五加等山野菜。尚家村黨總支書記高偉平介紹,該村發展山野菜種植已有近30年曆史,特別是近幾年,山野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種植戶由最初的3戶20棟大棚,發展到300餘戶、1000多棟大棚,種植面積達70餘公頃,年產值達1000餘萬元,吸納周邊村、屯剩餘勞動力就業200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