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帝国向日服软 中国遭遇“慕尼黑阴谋”

文章摘自:现代快报

二次大战前的英国最擅长“大国折冲术”,经常通过牺牲别国利益,来谋求暂时的苟安。在欧洲,英国首相张伯伦制造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与希特勒共同肢解了主权国家捷克斯洛伐克。而在中国,张伯伦也想如法炮制,制造一个“远东慕尼黑阴谋”,来满足日本侵华的欲望。

英帝国向日服软 中国遭遇“慕尼黑阴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美英租界

最新一期美国《战争画报》杂志披露了这起“远东慕尼黑阴谋”的详细过程,为我们展现了那段“绥靖逆流”最猖狂时期的国际政治黑幕。

日军封锁了天津的英租界

1937年7月30日,日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赶走中国第29军,占领了华北商埠天津。但日本人并未控制天津全境,因为那里有多处外国租界,尤以英租界面积最大,后台最硬。那里生活着1500名英国人,其中一半是军人。

1939年4月9日19时30分许,日资控股的华北联邦储备银行经理程锡庚在天津英租界大光明影院看电影时,突然被抗日人士枪杀,由于枪手出手慌张,还连带打死在场的瑞士商人格拉萨。日军宪兵队指控六个生活在天津英租界的中国人策划了这起谋杀,迫于压力,英租界巡捕房将六人逮捕。随后,英国驻天津领事贾米森安排将其中两人交给天津日本宪兵队,希望换得租界的平安。

日方起初保证不会虐待这些中国人,只对他们审讯五天,之后就把人还给英租界。但日军宪兵队没有信守诺言,他们用严刑拷打,迫使嫌疑对象供出暗杀计划,还承认暗杀行动得到英租界巡捕房的秘密支持。日本媒体公开了调查结果。

这样一来,这起暗杀事件的影响迅速扩大。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听说日军宪兵队想把英国人也牵扯进中日战争后大为愤怒,他直接下令天津英租界,不准向日方移交任何抗日人士。

在“天津事件”爆发之初,有亲英倾向的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杉山元本打算大事化小,可是他的参谋长山下奉文却希望借机端掉欧美在天津境内的所有租界。飞扬跋扈的山下奉文越过杉山元,直接上书日本陆军部,鼓吹利用此事,一举端掉天津英租界。

1939年6月,日本陆军部直接向华北派遣军下达“大陆令”,如果英国拒绝交出剩余四名抗日人士,就派兵封锁天津英租界,必要时可动用武力解决“英租界问题”。6月14日早上6时起,日军开始行动,对天津英租界外围的七条通路实施封锁,并在通往英租界的白河下游水域实行水上船舶许可证制度,禁止一切食物和燃料进入英租界。

英国驻天津领事贾米森向日本驻天津领事田代重德提出抗议,并下令租界内的英军在租界竞马场道口架起机枪示威。但日军在6月15日开来坦克助阵,结果双方对峙数个小时后,英军无奈撤去。之后,封锁租界的日军气焰更加嚣张,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强迫英国侨民接受近于脱衣裸体的检查。

英国犹豫是否要派远征军到中国

日本政府宣布,英租界已成为反日分子的基地,租界当局只有交出所有抗日人士,才能换取日军解除封锁。然而,一名日军发言人却这样说道:“皇军已箭在弦上,事情已不是(英国)仅仅移交四名抗日人士那么简单了。”日本陆军部借本国媒体之口,要求英国政府交出南京国民政府存在英国银行的所有白银储备,英国在华租界禁止反日广播,取缔煽动反日情绪的中小学,并禁止英租界内流通中国法币。

日本陆军部的无理要求激怒了英国,英国各大媒体也加大了日军侮辱英国在华侨民的报道,尤其是一些反映日军虐待英国侨民的照片引起了公愤。英国皇家海军元帅罗杰·凯斯认为,日军的行为已等同于向英国宣战,他敦促伦敦向中国派出远征军。英国首相张伯伦也感觉到事态严重,他命令陆军部和海军部协商制订一份军事应急方案,以调集部队前往中国作战。

1939年6月26日,英国陆军部、海军部和外交部联合向内阁提交一份报告,他们认为,打破日军封锁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战时紧急动员,组建远征军10个师,随后编组为3个军,另加1个独立坦克旅,由英国皇家海军运往华北实施强行登陆。在空中方面,英国皇家空军则应向香港地区集结500架战机。

但这份报告附加了一份声明,表示在纳粹德国蓄意挑起欧洲大战的情况下,英国再去开辟一个远东战场是不明智的。张伯伦还面临法国的巨大压力,法国总理达拉第竭力劝说张伯伦在欧洲大战迫在眉睫之时,不应将英军大量投放到远东。此外,英国也得不到美国强有力的支持,美国总统罗斯福告诉英国大使,“(美国)不会为了英国的利益,而在中国同日军展开厮杀”。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张伯伦只好训令英国驻日大使罗伯特·克莱琪,在避免损害尊严的前提下,英国应尽一切可能,和平解决“天津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