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110”创新接处警机制打造多元“神经中枢”

连续5年“盗抢骗”发案数持续下降,2018年比2013年下降37%;

近3年精准派警率达100%,快速反应率达99%,每年3万余起有效警情及7000余起的求助事项处置率均达100%;

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2018年群众安全感居宁德首位、全省前列,成为全省首批通过扁平化指挥体系一级标准的县级“110”……

福安“110”创新接处警机制打造多元“神经中枢”

这样一份满载硕果的成绩单背后,饱含着福安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简称福安“110”)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接处警效能的进取意识,饱含着福安“110”为民服务、守护平安的奉献精神。

近年来,福安“110”坚持以实战为导向,深入推进“六化”建设,破解发展难题,逐步成为警情处置的龙头、核心、枢纽,成为真正实战型的执法勤务机构。

从“技术活” 到“简单化”

“110”接处警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就福安市而言,一年摘机量就多达20多万宗,一名接线员一天平均就要接100多个报警电话。而电话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涉及抢劫、盗窃、斗殴等,甚至还有许多并不属于公安部门的职责。

“接线员必须熟悉业务,及时判断出电话内容所属的业务部门、辖区等,才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福安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指挥调度中队副中队长陈龙祥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接线员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才能熟悉业务上岗,而接线员流动性又比较大,这就给接处警工作造成很大的难题。

福安“110”创新接处警机制打造多元“神经中枢”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福安“110”经验丰富的民警们商议,将每个人多年的经验和遇到的案例进行整合,通过“解剖麻雀”的形式,对每一类警情如何接警、派警、处警以及有何个性化要求等进行认真分析,分别制定“微预案”,进而集合成一本“宝典”,让每一个新人尽快上手,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重复的事情系统化,大力提升接派警和指挥调度效能。

翻开《分类接处警微预案》,记者看到上面详细地罗列了42类常见的接警内容,并写明询问格式、处理方式、注意事项及相关法律条款等,如同一部接处警“字典”。

“我原本在派出所负责户籍工作,和接处警工作基本没有关联。在‘微预案’的帮助下,我才能很快上手。”民警陈梦洋告诉记者,她去年底刚到中心时,前辈们就给了她一本《分类接处警微预案》。

到岗第3天,陈梦洋就被委以指挥长的身份,负责指挥、协调当天的接处警工作。一开始,她还十分紧张,担心自己无法处理好纷繁复杂的接处警工作,但看到一个个接警电话的内容基本都能对照《分类接处警微预案》进行处理,她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如今,她已经基本熟悉了《分类接处警微预案》中的内容,查阅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成长为一名业务能手。

“‘110’作为连接群众与公安机关之间的桥梁纽带,对外它是群众寻求帮助的第一窗口,对内则在民警处置警情时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因此每一位接线员、每一位指挥长都必须做到敏锐、坚韧、规范、高效。”福安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主任刘仙源说,这八个字看上去虽简单易懂,却是该中心靠多年工作实践摸索出的准绳。随后,他和记者分享了两个解救经历。

2012年,该中心接到一女性群众报警,称其闺蜜在甘棠逛街时突然遭遇一伙男子劫持绑架,请求警方解救。接到报警后,接线员立即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可由于事发突然,报警人并未记住歹徒的人数、体态、特征等,唯一能提供的有效线索便是歹徒将人劫持上一辆白色面包车后,往下白石方向逃走。更糟糕的是,因过度紧张害怕,该女子在案发后一小时才想起向警方报警。最佳的解救时机已经错过,可用的线索又寥寥无几,如何在茫茫车海中寻到这一辆白色面包车?一时间,接到解救指令的民警有些犯难。为了继续挖掘更多有效的线索,该中心接线员在完成接派警任务之后,继续与报警人保持通话,步步引导其回忆现场情况,终于使其想起受害人在挣扎中曾数度踹向车门,致使车辆在行驶出一段距离后车门脱落这一细节!警方随后以此为侦查方向,在该指挥中心视频侦查的配合下,最终于14个小时后在浙江将嫌疑人抓获,成功解救受害人。

福安“110”创新接处警机制打造多元“神经中枢”

在几无线索的情况下,依靠当时的科技力量,于14个小时内成功解救受害人,该案在当时获得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协助的浙江警方也对福安公安的快速反应赞叹不已。可赞誉过后,该指挥中心却陷入了一系列思考:如果嫌疑人没有给他们14个小时怎么办?遇到更为紧急的警情,他们如何处置?那就打造一支更为敏锐、坚韧、规范、高效的专业化队伍!在这种理念下,一场警务改革迫在眉睫。

“我们从抓认识入手,转变局党组一班人把基层‘110’作为‘养老’岗位、只是转达群众报警求助的错误认识,配强配齐‘110’队伍,精选10名民警、5名文职人员、19名辅警充实‘110’指挥中心接处警调度岗位,指挥情报中心实行指挥、情报、科通‘一体化’运作,扁平化指挥。”刘仙源介绍,警务改革期间,福安市公安局党组保持前卫认识,在城关所保留一支专门的路巡警组,2014年组建由百余名警力组成的巡特警反恐大队,负责城区日常接处警、武装巡逻、应急处置、反恐防爆等任务,并配套建设警犬训练基地,成为城区日常接处警的“专业队”、处置紧急警情和突发性事件的“主力军”。

3月17日,福安一女子因家庭纠纷欲带两个未成年女儿轻生,指挥中心接警后与各部门迅速联动,查控搜索,最终在一个小时后仅凭该女子发布在朋友圈的一个小视频,成功找到母女三人。彼时,当事人正握着已打开的农药瓶,欲服药轻生。

在过去,福安“110”曾面临警情管辖争议、推诿扯皮,指挥不动、调度不灵等问题。

许多老接线员都记得过去的那些“老大难”问题,如一座桥架在两个辖区间,按约定俗成只能将桥“对半切”,每个辖区各负责一半,这就往往容易造成争议。比如,报警人在桥上拨打报警电话时,接线员只能问“更靠近哪边”,让报警人一头雾水。由于难以确认辖区,也延误了出警时间。

“‘110’是守护地方平安的第一道防线,警情稍有疏忽、延误,就可能造成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指挥情报中心教导员陈宏说,为此,福安“110”从抓问题入手,发现、分析研究解决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用补丁加补丁的方式,最后形成一整套制度,保障警情处置高效运转。

福安“110”创新接处警机制打造多元“神经中枢”

针对出警不及时、落地难及态度差问题,福安“110”出台《接处警工作有关规定》等“四项制度”“五条措施”以及“3个告知、4个必须、5个报告”。

针对警情归属不清产生的问题,福安“110”逐一研究破解、明确职责。如明确“飞地”警情由飞入地辖区所负责出警处置;桥面、道路等争议地带由警力人数多的派出所负责管辖;因车辆致人伤亡的“三类案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重大责任事故、过失致人伤亡事故),分别涉及交警、治安、刑侦多个警种,在警情处置前期存在界线认定、事故定性不清问题,通过出台警情处置协作意见,明确辖区“道路”界定范围、案件管辖分工、事故定性以及派出所、交警、治安、刑侦等职责分工问题。

同时,福安“110”针对接处警民警明知警情归属而推诿,明确提请移交警情必须由部门带班领导核查同意并负责。针对后续侦办管辖不清的问题,出台纪要强调刑事案件由刑侦大队兜底,行政案件、纠纷、求助由属地派出所兜底。针对其他接处警争议问题,以“110”派警指令为权威,抓好接处警责任落实,减少了工作内耗。

过去,“110”往往仅充当“二传手”,简单地将警情接来送给派出所和刑侦部门。

如今的福安“110”,不仅融城区接处警、应急处突、社会面防控于一体,还实现了就近出警、动中处警、快速反应。

“很多时候,民警在一线调查办案的时候,难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就要求我们中心必须从创新入手,充分应用大数据战略,不断提升警情处置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做到情勤对接,情指联动,实现扁平指挥、主动警务。”福安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副主任陈彬介绍。

福安“110”创新接处警机制打造多元“神经中枢”

一路走来,福安“110”本着“情指一体化”的理念,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探索出了如今的“福安110”经验——

2013年,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情报指挥服务全市公安执法勤务十项措施》,24小时为全市警情处置、案件侦办提供综合情报支撑;同年,创新涉毒人员联合研判机制,创新禁毒工作新途径、新模式、新战法;

2015年,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人力情报体系建设工作规范》,填补全省这一领域的空白,加强了人力情报体系建设;

2016年,制定推出《追逃联合研判协作规定》,既推进追逃工作制度化,又解决案件办理执法规范问题;

2017年,建成人像识别指挥系统,创新“四种”机制战法,实现人像追逃突出战果,截至目前,共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22名,其中包括成功漂白身份的全国特大网络诈骗案件头目、公安部B级在逃人员等……

同时,福安“110”还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不断完善“4+4”,即“快处、快捕、快堵、快防”+“路巡、夜查、图侦、专班运作”相结合的主动巡防警务;合理规划1、3、5分钟快速反应圈,加密巡防、就近出警、快速反应;推行“视频+”处警机制,将传统巡逻与视频巡查相结合,主动查找发现警情线索,积极预防打击;强化夜间巡逻,加大对疑人、疑车、疑事、疑物盘查力度,严打各种现行违法犯罪。

“我们将大力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接处警效能,争取110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刘仙源说。

(本报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郑雨桐 韦廷信 张文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