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本文是系列第三幅文字。

#圆明园的历史由来#

现代很多人都以为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长春、绮春三个园子组成的,即所谓的“圆明三园”。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圆明园最盛时,共由五个园子组成:

1)雍正帝即位后,在原赐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圆明园;

2)乾隆帝为退位后颐养天年而修建的长春园;

3)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月,乾隆帝将原康熙四十六年(1707)皇三子胤祉的赐园熙春园,改建为御园;

4)乾隆三十四年(1769)七月,首席军机大臣、大学士傅恒病故,其赐园春和园收回,改作御园。同年十月,传旨做御笔绮春园匾;

5)乾隆四十五年(1780),已收归内务府的原赐园淑春园。

至此,圆明五园成。所以,历史上是先有圆明五园,后才有今日的圆明三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如今的圆明园,除了圆明三园之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

据康熙皇帝在《畅春园记》中所记载,圆明园最早的园子 -畅春园,是:“以畅春为名,非必其特宜于春日也”,“尝闻君德,莫大于仁。体元出治,于时为春。愿言物阜,还使俗醇。”

意思是他老人家作为君主,一定要行仁政,以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物阜民丰,有四时如春之感。

所以,后来的乾隆帝用“春熙”二字,命名该园,也是希望自己所施的“仁政”,“可尽被民斯”,能给更多的百姓带来幸福与吉祥;“自舞花如笑,能言鸟亦怡”,亦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而这一切又都是“由来一以贯,讵是此为私”。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据清宫史料,圆明园在盛时,园内豢养许多珍稀动物,如白猿、麋鹿、朱鹮、仙鹤、孔雀、天鹅以及五色锦鲤等。光是西洋楼养雀笼一处,常年笼养的各种鸟类,就有400多只。其中,在春熙院最值得一提的是古稀之年的乾隆帝与仙鹤的故事。

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五十三年(1788),年迈的乾隆帝曾多次游览春熙院,并留下十余首诗篇,其中被吟咏最多的就是“鹤来轩”。

比如,乾隆四十七年的《戏题鹤来轩》诗中写道:

名曰胎仙岂实胎,误因禹锡笑渊材。不笼无事放之去,傍砌有时招亦来。

刷羽悠然栖古柏,鸣阴戛尔觑春梅。孤山处士前年约,许汝翩投御苑陪。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另据文字记载,盛时的圆明园,还堪称当时的皇家植物园和珍稀动物园。园内牡丹台、竹子院、梧桐院、杏花村、桃花坞、芰荷香、君子轩、松风萝月,以及深柳读书堂等多处景点,均以植物风景特色成名。全园植物,除了松、竹、柳、荷、梧桐、侧柏、国槐、枫树、海棠、山桃、文杏、玉兰、牡丹、月季、菊花、兰花、藤萝等百余种乡土花草树木之外,还引进培植了江南的梅花与芭蕉,塞北的敖汉荷花与乌沙尔器,五台山的金莲花,新疆的桑树,南亚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20余种树木花卉。

所谓“二十四番风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竞放”,说的就是圆明园四时不尽的繁花、蓊郁葱茏的绿树,与层层冈阜、潺潺流水和鸟语禽鸣,交织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圆明园为何是万园之园#

对于盛时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前人和今人都有很多精彩的描述和评论。

1860年10月7日,曾经陪同侵华法军总司令蒙托邦进入圆明园的法军医生阿尔芒·吕西( Armand Lucy)在他的《旅途随忆》中写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历史学家、美术品鉴赏家、汉学家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图写园景,形容尽致。”

英军随军牧师马卡吉则在他的日记中则感慨:“我从未看见一个景色合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大开眼界。”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称盛时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最伟大的综合体”。

清代皇家园林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王道成教授评价:“圆明园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光辉总结。”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专家张恩荫先生说:“圆明园造园艺术中最为独到与精妙之处在于,平地叠山理水,山起西北,水归东南,九州四海俱包罗于其内,与我国版图的山水形势,颇为相似,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与西方绘画与园林艺术不同,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底蕴来自中国山水,中国园林,讲究的是诗情画意,是直观的美衍生而来的境界,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模式。敦煌的飞天是想象中的宇宙,张大千的泼墨山水是大千世界的名山大川,有滚滚东流的长江,也有直插云霄的天都,气壮山河,目不暇接。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各异,有以抒情为主题的江南私家园林,是园林中的小家碧玉。有讲究气势的北方皇家园林,像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和圆明园等。具象空间虽有大小之别,抽象空间不存在大小差别。所谓咫尺天地,可以放大到无限的天际。这种哲学概念源于几千年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结果。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再者,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是意境,是意想中的最美环境,这个最美环境不是静态的,是暗藏在自我思维动态的空间里。

所谓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是也。中国古典园林之妙,妙在把自身置于咫尺空间之中,用思维去遨游、去品赏,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道法自然”,这条道家哲理的核心,常被运用到中华文化艺术的领域,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理论把具象的景物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境界。老子所倡导的“大象无形”,大象指的就是境界,境界是个完整而优美的思维概念,是人置身于景物中,观察由景物所构成的环境,通过自我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美的领悟,在思维上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以比兴或寓意的方式,求得一个完美结果。所以,北宋四大名家之一的郭熙在《林泉高致》里就概括人对自然的审视: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除了前面讲的美学哲理基础不同之外,圆明园这样的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区别在于:空间的组织。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宫殿和喷泉以及沿水池的雕像构成壮观的园林景观,组成景观的这些物象都没有构成中国古典园林式的闭合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构成源于老子的哲理:“有之为利,无之为用”。就是利用具象物构成“无”的空间。一只碗或杯,利用的是器皿中间的空间。一间房被利用的是四壁之间的室内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赋予情趣和境界,正因为它具有丰富而生动的空间,游人陶醉在境界中,由此引发诗情画意。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正是源于中国古典的空间构成。圆明园100余处景点,景点内的空间各具异趣,境界有别。后湖以180米×200米的大空间到九个景点中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院落,生动活泼,步移景异。后湖的尺度是雍正皇帝探研人的视觉极限的结果。后湖既要考虑皇家园林的气派,又能布置九个小岛,故不能太小。也不能过大,超过200米的视觉尺度。这个尺度,是雍正首创。

沿后湖的景观,则非随意而为。既要考虑环湖整体所构成的长卷效果,还要注意各个景点因借和得景的关系,也要强调中轴和景观构图上的需要。诸如什么地方堆山叠石,什么地方建楼阁观景,驳岸的曲直处理,亭廊的安排,均要因地制宜,因景而设,这正是圆明园用心规划设计的结果,也才有了“东岸堆山,西岸平坦,景色天然。层次重重,近观修篁万竿,平湖艳阳,霞光万道;远看万寿西山、晚霞映然,华丽辉煌”的皇家气象。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从本质上来讲,圆明园才是清朝的皇宫,康熙、雍正、乾隆,包括后代的慈禧,每一任统治者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园中度过。对于正值鼎盛时期的乾隆来讲,建造大清的皇宫,彰显大清的国力,让万民敬仰四海臣服,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所以揽天下之人才,所以举全国之财力,所以注毕生之精力,最终筑成的圆明园,如何不美?如何不壮观?如何不是万园之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为何不重修圆明园#

对于这个问题,一位香港朋友评论:与其让这种负面情绪长期困扰国民,为何中央政府不牵头众筹重建圆明园?这是领引中国抚平过去痛楚,不再纠结于过去,走向一个自信和开放文明的一步。Some demons need to be exorcised。圣母院和圆明园是两件无相关的事。

我回答:你错了。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巨大的损失之一,也是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如今这座万园之园,肯定是回不去了。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而且碎掉的瓷器即使粘好,裂痕依旧存在。如今的圆明园处处透着苍凉之感,太多断壁残垣,当年那一把火烧掉的不仅是一座中国的皇家宫殿,更是全世界的问候瑰宝。

中华民族的后人,并没有复原圆明园。因为复原一个假古董假园子,又有什么用呢?红木柱、白玉台阶可以再建,但朱红不会沉淀,白玉不会圆润,历史留下的痕迹永远无法模仿。

那就这样吧,就让它保持原状,与岁月融为一体。让那断裂的石柱、仅存的台基来提醒我们曾经的历史。

(花生余,2019年4月23日,写于福州)

花生历史:万园之最 圆明园

【参考文献】

  • 1、何重义 曾昭奋. 圆明园园林艺术 2010年9月第1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00-8404-4.

  • 2、圆明园史介2006-12-07

  • 3、James L. Hevia. English Lessons: The Pedagogy of Imperi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Duke University Press. 24 November 2003: 74. ISBN 0-8223-8506-6.

  • 4、The palace of shame that makes China angry. 英国广播公司. 2015-02-02

  • 5、The loot from China's old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that still rankles. Oxford Today. 2016-03-07

  • 6、维克多·雨果 "The sack of the summer pal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ESCO Courier. 1985年11月/文章原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维克多·雨果

  • 7、《1860年北京条约》俄国 布克斯盖夫登男爵 着

  • 8、《圆明园史介绍.》,圆明园官方网站

  • 9、《英法联军选择烧毁圆明园作为惩罚手段的来龙去脉》,博讯新闻网,2003年11月30日

  • 10、《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袁伟时着

  • 11、Coating of Yuanmingyuan Lakebed Challenged,中国日报,2005年3月30日 (英文)

  • 12、Fury of the Europeans: Liberal Barbarism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mperor's Summer Palace, by Erik Ringmar (英文)

  • 13、《圆明园》(全五册),中国圆明园学会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初版,ISBN 978-7-112-09486-8

  • 14、汪荣祖着,钟志恒译:《追寻失落的圆明园》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15、《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 郭黛姮 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 16、《圆明园园林艺术》 何重义,曾昭奋 着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 17、两遗失海外圆明园兽首将回国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5-12.,亚太日报,2013年4月27日

  • 18、圆明园兽首追索加速 中国律师向法方递“禁拍令”,网易,2009年2月21日。

  • 19、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下落及追索大事记,新华网,2009年2月25日。

  • 20、流失国外145年 圆明园“4兽首”将去沈阳,华夏经纬网,2005年6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