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维权不利只怪4S店?莫非4S店模式真的病入膏肓

最近奔驰女车主维权的事情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再一次把4S店以及各类服务费这些所谓新车销售的套路与潜规则推到了风口浪尖。长久以来很多人一听到4S店,总是与黑、暴利、套路联系起来,总觉得4S店仗着自己是厂方授权经销商非常强势,只顾赚钱不管后续,只有趴在引擎盖上哭引来媒体关注才能解决问题,还要乱加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真的是无法无天了。

车主维权不利只怪4S店?莫非4S店模式真的病入膏肓

关于这些现状和问题,小编不是4S店的托,只想以自己的了解来做个客观评述。

首先,4S店并没大家想象中这么赚钱

现在新车销售竞争非常激烈,想要拉拢客户,就只能根据市场行情让利销售,这个价格很多时候是低于厂方进价的,不要不相信,事实真的如此。有人说还有厂方返利呢,就算加上返利,最多微利,也有亏的。那既然亏钱,有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车卖车呢?因为经销商每年会与厂方签订购销合同约定采购数量,不进车违约,遭受的损失将更大。既然卖车不赚钱,4S店也不是慈善机构,做生意总是要有利润的,这个利润从何而来?只能从贷款、保险、装潢以及上牌服务费这些附加衍生业务的返利中获取。这也就是为什么4S店卖车,一定要搭配保险装潢和上牌,还要尽量引导客户办理贷款的原因,只有拿到这些返利,卖出一台车才有可能赚点利润。消费者总说4S店霸王条款,但不厚着脸皮推这些衍生业务,连生存都会困难。

车主维权不利只怪4S店?莫非4S店模式真的病入膏肓

又有人要说了,4S店如果真的面对的是这么艰难的处境,为什么不直接关门?每一家4S店从品牌申请到开门营业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投资人自然是希望能够运营下去的,除非真的难以维持。所以,既然单纯卖车无法挣钱,那就只能通过各种衍生业务和渠道来获取利润了。

再来说说比较敏感的问题车辆退换

车子是厂方生产和运送到4S店的,遇到问题车,客户找的是4S店维权,其实这4S店也是很无辜。4S店的质保索赔,尤其是新车出现严重问题涉及退换车,需要向厂方递交证据提出申请,只有厂方同意了才能够退换,不然随意给客户退换车辆,造成的损失由4S店自己承担。其实,从4S店的角度,他们并不希望惹来这么多麻烦的,反正只要厂方同意退换车,又不需要他们出钱,4S店自然是希望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的,谁会希望给自己惹麻烦呢?但是,很多时候是4S店向厂方提出了申请但是被厂方驳回,至于如何安抚客户,这也是你4S店自己的事情了。

车主维权不利只怪4S店?莫非4S店模式真的病入膏肓

4S店只是周转在厂方与客户之间的一个桥梁,但往往两头受气,只是消费者可能并没有感受到而已,因为很多解决方案需要与厂方进行沟通,不是4S店自己可以应承下来的,尤其是严重的车辆问题。厂方对于4S店往往也是很强势的,不太会轻易同意,总觉得客户提出过分要求是你们工作没有做到位。于是,厂方生产的有瑕疵的车辆通过4S店卖给了客户,客户找到4S店要求维权。如果是小问题,4S店就只能自己掏钱赔偿客户,如果是大问题确实4S店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那就只能被投诉了,一不小心就成了公众事件,然后无论是媒体还是厂方都出来针对4S店,4S店还只能认罚。在消费者心目中异常强势和唯利是图的4S店,从这方面来说也是弱势群体,无论是上游的厂方、下游的客户,还有外界的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全都不能得罪,个个都是爷,冷暖自知。

既然4S店这么吃力不讨好,为什么不取消4S店呢?

假设没了4S店,厂方是不可能有精力自己来针对直接用户卖车的,将全部由现在所谓的综合汽贸店或者是网络平台来销售新车,那么这个时候市场将会更加混乱,车主遇到问题维权将会更加投诉无门,这些汽贸店都是租个小门店就开始经营了,没人监管,真的有问题完全不会来理你的更不会与厂方协商解决。而且,没了4S店作为价格标杆,那么新车的价格也会失控的,这个时候再想想吧,好歹在4S店你坐到引擎盖上哭一下还能引来关注,在汽贸店和网络平台可能连哭都没用了。

车主维权不利只怪4S店?莫非4S店模式真的病入膏肓

所以,现在4S店处于风口浪尖是一种非常无奈的事情,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厂方的不作为或者管理上的疏漏。不过类似的4S店其实不错,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并不能从一个个体事件而波及到所有4S店,对于4S店的无良行为我们要抵制,作为媒体自然也要曝光,但是对于4S店这种模式,从目前的汽车行业来看4S店的存在也算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因此看待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