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100多年来,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居然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咖啡豆,如今占据全国98.3%的咖啡产值,是星巴克、雀巢等全球咖啡巨头咖啡豆供货基地。

或许很多人也不知道,1公斤咖啡豆在流通环节最高可卖1500多元,即使一杯仅含10克咖啡豆的星巴克,都可以卖30多块人民币,而给星巴克提供咖啡豆的云南“咖农”们每公斤咖啡豆仅仅能卖10块钱不到,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或许更多人不知道,这些“咖农”因豆贱伤农,不赚反亏,干脆就任由成熟的咖啡豆挂在树上不愿采摘,甚至有极端的“咖农”开始砍伐咖啡树。

其实,这些社长以前也不甚了然,直到我跟着拼多多扶贫助农项目组一起来到云南省保山市。

说实话,之前我都没听过云南还有个叫保山的地级市,当知道腾冲就属于保山市的时候,我才有点概念。

除了有火山地热奇观、滇缅远征军的悲壮历史篇章之外,保山市是中国最早大面积种植咖啡且第一个形成咖啡产业化基地的地方,至今已经历时60多年,也是中国小粒咖啡的原产地,种植着20多万亩左右的咖啡豆。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保山的潞江坝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干热河谷气候,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年均温21.3℃,出产的小粒咖啡,气味清新、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以其独到的品质享誉世界,多次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在英国伦敦市场上被评为一等品。

拼多多多多农园扶贫助农的第一站就选在了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覆盖潞江镇赧亢村、丛岗村这两个村的建档立卡人口792人。其中,丛岗村是保山市小粒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的村落,一个村的种植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海南省的种植面积。

为了实际了解这里咖啡产业的现状,我们选择了奔赴海拔1200多米深山的丛岗村进行实地考察。从保山市区开大巴车1个多小时到达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百花溪谷景区后,我们不得不下车换乘越野车,因为前面进村的道路都是崎岖陡峭的土路。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当我们看到政府给从岗村高黎贡山移民安置点盖的整齐漂亮的别墅式新房的时候,心里是非常震撼的。要知道,从岗村非常特殊,他们几乎都是傈僳族人,最初都居住在更高海拔的高黎贡山,但是由于条件非常艰苦,祖辈几乎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他们就顺着怒江而下,到了地势相对平缓的丛岗村,向当地居民租种土地,学习种植咖啡等农作物,多年来种植咖啡豆已经成为丛岗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目前,丛岗村常住人口694户,共计25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3户501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由于少数民族、易地搬迁等多种因素交织,是扶贫攻坚的难中之难。

实际上,由于移民的历史原因,丛岗村这些村民连户口都没有。2017-2018年间,经云南、保山、怒江各级政府努力,全部为他们解决了户籍问题。而且,在丛岗、芒宽两地集中安置,如今他们已全部离开山上漏风漏雨的竹棚屋,住进了现代化的新村,成为典型的“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虽然丛岗村的这些贫困户住进了政府提供的漂亮安置房,虽然他们种植着上万亩咖啡豆,但是却依然难以摆脱贫困。保山市将丛岗村列为2019年脱贫对象。

为什么丛岗村守着上万亩咖啡豆这样的“金豆子”,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云南省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家雄表示,直观来看,受到国际咖啡豆期货价格的低迷影响,咖啡豆价格一路下滑,由226美分/磅跌至不足100美分/磅,目前咖啡豆每公斤的成本在15元人民币左右,但是实际“咖农”每公斤只能卖出10元人民币,导致成本和价格倒挂,不仅不赚钱,“咖农”辛辛苦苦忙一年还会倒贴钱。

社长在丛岗村看到,正常3月份这里的咖啡豆都已经成熟,但是到了4月底,大片的咖啡树上依然还挂着一串串的咖啡豆无人采摘。以至于,新一茬的咖啡树都开花了,而上一茬的咖啡豆还挂在枝头。

“咖农”们实在懒得去采摘,因为即使费了人力去采摘、晾晒、脱胶,最后这些咖啡豆可能还是卖不出去,囤积在家里。部分激进的“咖农”干脆一气之下将辛苦培育多年的咖啡树砍伐掉,改种玉米或芒果、火龙果等水果。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然而,当拼多多梳理云南整个咖啡产业链时发现,咖啡行业利润率充足,只是和“咖农”无关。

根据JingData的测算,咖啡产业链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环节即“咖农”,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

所以,如果现有链条不打破,云南“咖农”不可能靠种植咖啡致富。

同时,导致“咖农”咖啡豆卖不上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咖农”种植咖啡品种单一,都是价格和口味相对一般的卡蒂姆,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使个别意识到,却也没有技术和能力去改善现状。

此外,我们在当地考察时发现,“咖农”们对咖啡都采摘、晾晒、脱胶等加工环节非常粗放随意,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最后产出的咖啡豆品质参差不齐,所以就卖不出好价格。因为其实咖啡豆最终的口味与前期采摘时间、晾晒环境等都有紧密关系,而有的“咖农”根本不知道咖啡豆最佳的采摘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了图省事干脆把成熟的红果和未成熟的青果一把撸;晾晒的时候,随便把咖啡摊在地上,导致敏感的咖啡受到周围环境气味的影响而产生异味。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面对这样的局面,多方在行动。除了保山市政府,上海市作为云南省扶贫对口帮扶对象,也派了援滇干部常年驻扎于此,帮助保山打赢脱贫攻坚战。然而,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紧靠政府和农户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想更好地对接市场,必须有企业参与。拼多多响应政府扶贫攻坚的时代号召,主动请缨,经过数月实地调研,并拿出了可行方案——多多农园。

概括来讲,多多农园的思路是覆盖种植、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从源头上发起一场革命,期望重塑整个产业链条,让“咖农”成为链条里的主要获益者,改变云南咖啡的严峻局面。

在种植环节,拼多多平台与云南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在丛岗村和赧亢村搞一块30亩精品咖啡核心试验田和一个74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精品咖啡核心试验田,将用最好技术种植铁皮卡、瑰夏等最好品种,3年培育成熟后收益让渡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以30亩核心试验田为引导点,逐年带动当地咖农参与,扩大精品咖啡种植面积,切实做到增效增收。

示范基地将展开标准化种植改造。一方面提供点对点技术培训,提高咖啡品质;另一方面在试点基地内发放芒果苗、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展开复合套种,直接提升每亩经济效益。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在加工环节,热经所团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引导农户改进水洗、日晒等工序,在粗加工环节实现标准化、品质化作业。保山及周边有多家咖啡工厂,未来3年内,这些工厂将在拼多多的引导下,帮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处理。

在销售环节,拼多多平台提供流量和数据扶持,加速保山优质咖啡上行。拼多多“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的出现,在云端实现了产地信息和消费者需求的高度结合,在空间和时间上产生了归集效应,打破了农产区的销售半径和时间限制,第一次将数亿消费者和数千万小农户无缝对接。

拼多多将多多农园总结为利益引导、高维突破(精品种植)、品牌致胜的三步走战略。而这场源头变革的目标,是对生产要素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让农户成为利益的核心。

但是,这一切战略要推动,人才是最重要的,必须得有“咖农”们自己来推动。然而,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咖农”,一开始并不相信一个来自上海的电商公司可以帮他们彻底摆脱贫困。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为了打破局面,深谙“咖农”心理的拼多多做了一件事情。今年3月,拼多多联合景兰咖啡、云沫大咖、比顿咖啡、云潞咖啡、笔香猫咖啡、世咖咖啡等6家平台商家,以每公斤高于市价5毛钱的价格,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溢价收购了他们滞销的40多吨咖啡豆原料,并在拼多多上销售一空,这让原本已经对咖啡豆失去信心的“咖农”们,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但是,受限于文化水平和小农意识,指望“咖农”们自发配合拼多多实施多多农园的计划,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制度,拼多多的办法是建立“新农商”机制,通过多多大学从当地培训出一批带头人,带着所有“咖农”一起干。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2019年,多多大学将在保山举办多场公开课,主要课题是向档卡户介绍“新农商”机制,引导他们通过合规的方式,保障自己的主体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农商”机制的建立是决定保山咖啡产业链重塑的关键环节。

所谓“新农商”机制,是以档卡户集合的合作社为主体,建立农货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该机制中,拼多多将携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农人为创业带头人,工厂、代运营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政府监督、平台扶持的新农商发展模式,以确保档卡户的核心利益。按规划,未来3年,拼多多将在云南培养1000至1500名符合“新农商”机制的新农人。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我们联合当地政府,预设了从‘做给农户看’到‘带着农户干’再到‘农户自己干’三个阶段。初期由拼多多提供产业扶持和营销扶持;中期形成较为稳定的第三方‘代服务’机制;后期则逐渐退出,合作社全权掌控,并由当地政府确保利益分配依规进行。”多多大学负责人蓝天表示,“这套机制的形成和落实,是‘多多农园’最大的挑战。平台每个项目都会扶持3年,我们相信,3年后,即便‘新农商’分配机制没有完全达成既定目标,也必然会引导整个产业实现良性循环,显著提升档卡户的收益。”

事实上,保山只是拼多多多多农园的第一站,2019年,多多农园还将有5个示范项目于云南逐步进行,分别涉及茶叶、核桃、雪莲果、花椒以及菌菇等5个特色产业。

5年内,拼多多在进一步扎根云南的同时,还将在贵州、甘肃、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宁夏等8省及自治区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

可以说,多多农园的模式,是在对中国农业产业链从根源的一次革命,它不是简单地给资金和销售流量,重点是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产品质量,降低消费者购买价格,形成自主品牌,让农民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最大受益者,让农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产业,吸引外出的人才重新回到乡村,实现“人才乡土化、产业持久化、利益农户化” ,是真正变成助力中国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大行动。

多多农园的保山扶贫助农新样本

实际上,拼多多于2017年底,就开始通过“多多大学”和“新农人返乡体系”,带动有能力的、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返乡创业。2018年,拼多多累计带动18,390名新农人,其中超过11,000名为返乡人才。过去三年以来,拼多多已累积带动62,000余名新农人,基本实现覆盖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我们坚信平台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将远远超越GMV。相较线下和传统电商,拼多多将实现农产品流通的最短链路,我们比谁都清楚,这个链路更进一步的意义。”蓝天表示,拼多多投入巨大精力在全国即将推进的多多农园,更多地是着眼于其社会价值,因为一个企业要走得长远,必须与国家的命运和时代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多次谈到,拼多多对农民是非常感恩的,所以希望拼多多可以用技术的力量来突破中国农业小而散的瓶颈。因为农产品是拼多多早年起家的核心品类,仅2018年度,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就高达653亿元。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经营类目以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预计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累积触达并帮扶17万建档立卡户。

黄峥希望中国的农民可以像美国一样可以获得更多产业链上的利益,多多农园就是正在努力的切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