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潜艇击败核潜艇可能性大吗?

割舍是种境界5


英国皇家海军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之一,总体作战能力在世界攻击型核潜艇排名中经常位列前五名之列。

但是,在去年4月份“美英法三国联军”空袭叙利亚期间,“机敏级”却被俄罗斯的“基洛级”常规潜艇驱逐…大概的经过是:“机敏级”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抵达叙利亚外海(估计是在200海里之外) 打算使用“潜射战斧导弹”打击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刚刚进入到发射海域就被俄军“基洛级”跟踪,在进行战术机动后仍然没有摆脱的情况下,最后“机敏级”只得放弃发射“战术战斧”导弹的企图 撤离发射海域。
“基洛级”常规潜艇是1970年代末才研制和建造的潜艇,水下排水量接近3000吨,属于大型远洋潜艇…不过由于设计年代久远,它没有使用AIP水下推进装置,仍旧使用蓄电池组为潜艇提供水下动力。

实事求是的说,基洛级常规艇在深海区不论是水下航速/航程、机动能力、武器装备性能…都比不上“机敏级”!它们之间如果真的是在交战状态“基洛级”的胜率会在20%以下,但是在浅水区“基洛级”伏击“机敏级”的成功率会大增,原因是浅水区要限制了“机敏级”这种水下排水量超过6000吨级别的大型艇的机动能力,并且在浅水区谁掌握的水下海图全面,对于水下的航道、大陆架、礁盘…等环境知道的越清楚谁就会在水下交战的胜率越高,这个事情就相当于在家门口作战一样,守卫的一方会利用“地利”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且在靠近领海的浅海区,己方会布设“水下声呐基阵”去配合己方常规潜艇作战…苏/俄是叙利亚的盟国 在“拉塔亚基”和“塔尔图斯”两个军事基地经营了50多年,为了确保两个基地的安全,在叙利亚外海布置“水下声呐基阵”不是没有可能,并且苏/俄大型电子侦察船也会利用声呐完全掌握了这个区域的海底状况…所以,皇家海军的“机敏级”在海区熟悉程度这个方面要大大的落后,这也就出现了单项透明这样的状况。
“机敏级”


下水时少见的全部艇体外观,红框里的就是它的大型艇舷“被动式声呐基阵”,潜艇在水下基本上使用“被动声呐基阵”去获知外面的情况,只有在发现和确定敌人后,再最后实施鱼雷攻击的时候才使用“主动声呐”…要是一般巡逻时就使用“主动声呐”会被敌方的潜艇探知,这个就和“一个人一边走路一边对着手机大声说话一样”。
总体来说,常规艇要想战胜核潜艇是要有一些条件的,包括:地利优势、其它“水声对抗装备”的配合,现代战争也确实讲求“体系化作战”,谁的体系化越完善,哪怕是在局部区域相当完善也会站得先机,而常规潜艇大部分时间也就是在近洋(浅蓝)活动,你就是让它去“深蓝”它也力不从心。


皇家橡树1972


只有核潜艇才是真正的潜艇,因为核潜艇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期的在水下高速潜航。尽管水下噪音是潜艇的重要指标,静音是所有潜艇的追求,但核潜艇的速度和机动优势才是大杀器,换句话说,即便反潜力量发觉了核潜艇,但你未必能锁定它,即便锁定了核潜艇,但你未必能击沉它。

常规潜艇只能算是能下潜的船,大多数常规潜艇只能在水下高速潜航一小时,慢速潜航一百多小时。即便是配备AIP动力的常规潜艇,也只能在水下低速潜航二十天左右。

例如国产的039B常规潜艇,配备国产的斯特林AIP热气机,是一种使用液氧的闭式循环发动机,在水下启动AIP发动机,功率只有150马力,大约相当于一辆小型的家用轿车,这么低的动力,要驱动一艘3600吨的潜艇,速度肯定是极低的,只有3节左右(折合5.5公里/小时),再加上停车静默海底的时间,AIP动力的平均航速只有2节左右(折合3。6公里/小时)。这大约只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散步速度(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步行速度为5000米/小时,散步或慢走的速度为3公里/小时以下),如果碰到逆向的海流,这个状态下的常规潜艇不仅无法先进,还可能被海流推着后退。

那么,常规潜艇的水下平均航速如此之慢,在实战中,如何与敌人的核潜艇或水面舰艇作战呢。只好采用合适的战术来弥补速度的缺憾。常规潜艇在水下作战多采用伏击的方式,通过远程侦察和指挥体系的引导,常规潜艇以极低的慢速潜入事先规划好的伏击区,然后在水下静静的潜航,或在水下停机静默待命,当声呐探测到敌方核潜艇或水面战舰的音响信号,通过舷侧阵声呐或拖曳阵列声呐的连续测距,测得敌方舰艇的航速、航向和角速度了,再启动高速水下航行的模式,抢占发射阵地,发射鱼雷或潜射导弹,实施战术攻击动作。

相对常规潜艇的低航速,核潜艇的水下航速具有非常巨大的战术优势。大多数核潜艇都能以25节以上的高航速,长时间的潜航,这在战术上就具有极大的主动性。核潜艇可以利用深潜去接近或者摆脱目标,更可以利用水下高速机动能力去寻找更多的盐度梯度,洋流和水温变层,或坐沉海底,让海底洋流去隐匿自己。

例如有美国核潜艇的艇长曾回忆,洛杉矶核潜艇就经常以25节的航速连续潜航四五天。曾经是航速最快的苏联705型阿尔法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水下航速可以达到41节,而且能够长时间保持最高航速。在这个速度下,即使敌人发射鱼雷也不太可能追的上,核潜艇可以大摇大摆的扬长而去。中美俄海军都有过体验,核潜艇凭借30节的航速,可以完虐任何现役的反潜体系,甚至连重型反潜鱼雷在二三十公里以外就抓不住已经被主动声呐罩住的核潜艇。

核动力潜艇的这些优势,决定了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也不无法跟核潜艇相提并论。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全世界最先进的日本苍龙级常规潜艇,在中国最古老的091型攻击核潜艇面前,也是个矬子。

综上所述,全世界各海军强国都对核潜艇有着不可抑制的欲望,只要预算足够,就玩命的造核潜艇。无他,那玩意在水下跑的太快了。


科罗廖夫


常规潜艇与攻击核潜艇虽然都叫潜艇,都能发射鱼雷、导弹,但它们的差距却非常大,大到现代喷气战斗机与二战螺旋桨战斗机那么大。常规潜艇想击败攻击核潜艇的可能性非常小。(弹道导弹核潜艇任务不同,不在讨论之列。)

海洋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三维世界,潜艇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上运动。攻击核潜艇体型大,机动强,设备多,拥有近乎无限的能量供应和续航能力,从而对常规潜艇,包括AIP潜艇形成了绝对的碾压。

第一、无限续航优势。

攻击核潜艇能在水下长期潜伏,自持力长达90天。仅氧气供应这一项,核潜艇就比常规潜艇优势的多。

压缩空气、电解水、氧气罐、再生药板、氧烛等是潜艇水下氧气供应的主要方式。其中电解水制氧量巨大,却需要大量的电能支持。

▲电解水装置

核潜艇只要反应堆不停就有无限电力供应,可以任性的电解水大量制氧,再配合空气过滤系统,使艇内空气充足清新。而常规潜艇就惨了,宝贵的电池不能制氧,只能靠氧气罐、再生药板和氧烛供氧,时间一长氧气含量下降,空气污浊不堪,船员就昏昏沉沉,四肢无力。

常规柴电潜艇水下靠电池航行,需要经常上浮充电。不依赖空气推进的AIP潜艇,倒能在水下低速潜航10几天,但AIP 功率小,高速航行还得靠电池。

除了氧气,核潜艇携带的生活物质也更多,生活环境舒适,士兵战斗力也更强。

第二、速度优势。

速度快的欺负速度慢的,这是潜艇对战中的规则。核潜艇水下速度30节以上,海狼、阿库拉等在35节以上,苏联661型核潜艇甚至飙过44.7节的高速。就算水下静音巡航,“海狼”级攻击核潜艇都有20节,与常规潜艇的最大速度相当。

跑的快好处多多,不但能跟随水面舰队出征,甚至不惧普通鱼雷的攻击。

鱼雷的射程与速度成反比,跑的越快射程越短。以美国MK-48鱼雷为例,速度50节时最大射程才8千米。若核潜艇以35节速度狂奔,那攻击距离稍远的鱼雷耗尽燃料也追不上的。

核潜艇还能大变深变向机动,再用水下气幕弹干扰一下,鱼雷的燃料就更不够用了。所以常规潜艇要想攻击核潜艇,需要贴得很近才行。

而核潜艇打常规潜艇就不一样了,常规潜艇速度慢,水下巡航4~8节,全力冲刺才20几节。低速鱼雷射程远,核潜艇能在安全距离之外攻击。

再加上常规潜艇高速冲刺电池消耗快,只能维持1~2小时。一旦电池耗光,和平年代只能上浮投降,战争年代就阵亡了。

第三、性能优势。

核潜艇体型大,装载的设备多。无限电量供应,使核潜艇电子设备功率更大,性能更强。

和雷达一样,声呐直径越大探测距离越远,效果越好。“海狼”级核潜艇使用的AN/BQQ-6型艇艏球形声呐基阵直径就有6米多,而常规潜艇最大才4米左右。

艇身两侧的被动舷侧阵声纳也比常规潜艇大的多,还有TB-16D、TB-29A两套拖曳线列阵声纳。TB-16D声纳阵长100~150米,光拖拽缆绳就有800多米长。这种大体积、大功率的电子设备常规潜艇根本装不上,也用不起,性能差距太大了。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装备的宽孔径舷侧阵测距声纳

第四,机动优势。

在开阔的水域,攻击核潜艇的机动能力比常规潜艇强很多。就像空战中的能量机打狗斗机一样,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而常规潜艇抢不到发射阵位,追也追不上,跑也跑不了,开到极速在核潜艇面前也跟乌龟一样慢,真是气人啊。

不过,要说常规潜艇一点机会都没有也不对。

近海水浅,地形复杂,岛屿暗礁众多,渔船众多,各种地质水文条件限制了核潜艇的机动、隐蔽能力。在特定的近海区域和关键水道,多艘常规潜艇联合起来阵地伏击,或布放智能水雷也能让核潜艇寸步难行。

▲智能水雷

核潜艇不傻,不会一头扎进危险水域。它会提前侦查,就算常规潜艇坐潜海底不发出任何声音,主动声纳也有可能发现它。再加上海洋那么大,还是三维的,所以彼此错过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核潜艇恰好经过某艘常规潜艇的伏击区,又恰好在很近的距离上,那常规潜艇就有一次鱼雷攻击的机会。若一击不中,常规潜艇麻烦就大了。

所以综合来看,打击核潜艇这类任务还是交给专业的反潜舰、反潜飞机和已方的攻击核潜艇吧,它们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立体反潜网

常规潜艇专注于近海防御、封锁破交、偷袭水面舰艇和侦察就行了,这才能发挥它灵活机动,性价比高的优点。它跟核潜艇不在同一个舞台上,还是不比较的好。


和风漫谈


这里我先从两者作战方式来谈。常规潜艇目前绝大部分已经AIP化。尽管方式不一样但性能提升是一样的。目前AIP潜艇里瑞典,德国,日本是一个技术系统,中国俄罗斯是一个技术系统。常规潜艇从性能上就决定他是伏击型作战。主要作战方式借助岸基和海空军系统对特定作战区域进行伏击做啥。主要功能是,近海反潜,远洋破交。如果要和核动力潜艇作战,常规潜艇最大问题属如何近身。核潜艇的探测能力是常规潜艇的几倍不止。很多核潜艇都有自主侦查机器人无人潜艇。另外,核潜艇普遍比核潜艇最大潜深更大。最后耐力,核潜艇可以在几个月时间里在水下执行作战任务,常规潜艇只有一个月左右。而且航速核潜艇是30节左右,常规潜艇只有十几节。但是常规潜艇不没机会。


红猪的翅膀


核潜艇的特征就是海底潜航时不受动力约束,不需要上浮充电,可以长期保持20多节的高速,抢占和脱离战位都有优势,而且相较常规潜艇来说艇体巨大,各类探测设备的能力有巨大优势,总体来说就像业余和职业拳手之间的差距。要想逆转获胜,不是绝无可能,得看天时地利各种因素吧。





可能性存在,但是绝对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且不说核潜艇排水量更大,体积更大,可以装备更先进的声呐系统。

就说用来抢占发射阵位的机动性,SSK就比SSN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吃甜筒的树懒


这个不好说,不能光考虑潜艇性能还要考虑现场环境。在潜艇火控设备和武器没有太大代差的情况下,如果是太平洋深海地区,常规潜艇死定了。如果是沿海地区水比较浅,而且暗礁和岛屿星罗棋布的地区恐怕核潜艇要凉凉。


唐朝的猪


做梦…这么说吧,常规潜艇发射的鱼雷可能连核潜艇都追不上,更别说探测距离,自持力,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好比歼20和歼七的差距………


四散画虎烂


埋伏性偷袭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这就是潜艇跟其它舰艇不同之处。


手机用户九十度


看作战环境,近海浅海防御作战,先进常规潜艇有的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