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怎麼辦?怎樣預防?

南開孫藥師


寶寶吐奶,大多數都是正常的,這屬於生理性吐奶。有一小部分寶寶吐奶屬於病理性吐奶,這個才需要父母加強護理。

生理性吐奶

胃的上方與食道連接,連接的部位叫做賁門,寶寶的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比較松馳;而胃的下方與腸道連接,連接的部位叫幽門,寶寶的幽門括約肌比較緊張。所以寶寶吃完奶後,奶水流入十二指腸的速度比較慢,孩子就容易吐奶。這就屬於生理性吐奶,也是正常現象。


■生理性吐奶如何護理呢?

1、堅持拍嗝

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次吃完奶之後,我都建議家長給孩子及時拍嗝。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喂完奶或者餵奶過程中,都應該給每次寶寶拍嗝。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促進奶水進入寶寶腸道,有利於奶水的消化和吸收;第二是能排出多餘的空氣,預防寶寶腸脹氣。


2、避免過度餵養

注意寶寶吃奶的表情。當寶寶快吃飽時,吞嚥的動作就會明顯放緩。甚至會光含奶而不往下嚥,此時媽媽就可以用手指輕輕的頂一下寶寶的嘴,然後終止餵奶。還有的寶寶的確是吃著吃著就困了,此時可以輕輕的提一下寶寶的耳朵。等寶寶吃飽了就要拔出來,避免孩子養成奶睡的習慣。

3、餵奶姿勢要正確

因為孩子的胃是呈水平位,所以進行哺乳時保要保持寶寶頭高腳低。儘量避免躺著餵奶;其次,每次哺乳時儘量保持寶寶深含乳,避免銜乳過淺;奶粉餵養的寶寶,要讓奶水完全充滿奶嘴,並且要攪拌奶粉時避免奶瓶內有大量泡沫。如果寶寶吞嚥的空氣過多,寶寶在打嗝的時候就會帶出奶來,這樣也會造成吐奶。


病理性吐奶

寶寶病理性吐奶,一般表現為吐奶量大,有大量未經消化的奶瓣。並伴有發燒、噁心嘔吐、哭鬧、精神狀態不好等等這些表現。

■病理性吐奶的常見原因包括:

1、消化道畸形:比如肥厚型幽門梗阻、腸套疊、食道或腸道閉鎖,先天性巨結腸等;

2、炎症感染:急慢性胃腸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以及寶寶患有腦膜炎等;

3、寶寶有牛奶蛋白過敏、或者寶寶有便秘,這些原因也會導致孩子腹脹和吐奶。

■病理性吐奶如何預防和護理?

寶寶有病理性吐奶,需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這不是家長護理的問題,同時寶寶病理性吐奶家長也是預防不了。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給我留言。


爸爸不講理


新生兒為什麼會吐奶呢?

新生兒吐奶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嬰兒自身的解剖結構的特點所致吐奶。寶寶的胃處於橫位,此外嗝肌發育不完善也容易發生吐奶現象。

二是嬰兒患有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所致吐奶。

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於自身結構引起的吐奶,很多寶寶都發生過這種現象,在有的寶寶身上還挺常見,這種吐奶不需要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好轉。

寶寶吐奶後怎麼辦?



寶寶吐奶後爸爸媽媽不要驚慌,要讓孩子測生躺一會,然後再抱起來拍嗝。防止奶迴流發生嗆奶,從而發生危險。

怎麼防止寶寶吐奶?

1.不要給寶寶吃太多

為防止寶寶吐奶,要記住不要給寶寶喂得太多,太多了胃裝不下,容易漾奶或者吐奶。可少量多次餵養。

2.喂完奶後,不要馬上讓寶寶平躺

此外,餵奶後不要馬上把寶寶放下平躺,應讓寶寶直立趴在大人肩上一會,並用手輕拍寶寶背部,或者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支撐住寶寶的背部,讓寶寶腿的方向傾斜,輕輕拍後背,打嗝後再把寶寶放下。

3.可以給寶寶枕枕巾

把寶寶放下的時候,可以用一塊乾淨的枕巾,摺疊成2-3釐米,枕在寶寶頭下,可以預防寶寶吐奶。

4.每次吃完奶後拍嗝

每次給寶寶吃完奶後要拍嗝,可以有效預防寶寶吐奶,具體拍法如下圖。


丁媽親子時光


一般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容易吐奶,他們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吐奶,嗆奶都是正常現象,可以每次餵奶後都拍嗝,排出胃裡多餘空氣減輕胃負擔來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