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功勳工人”吃不起抗癌藥,社會當對其溫柔以待

原公浦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國家重點工程,但願他在社會關懷下,早些擺脫“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困境——雖然這般困境有各種各樣的成因。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社会当对其温柔以待| 新京报快评

原公浦。視頻截圖

文 |任君

退休老人原公浦的命運,讓很多人為之唏噓。

據媒體報道,今年85歲的原公浦曾參與十次原子彈試驗,1964年,他成功加工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部件——鈾球,被“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形容為“一顆非常重要的螺絲釘”。不過,退休後的原公浦卻因看不起病、吃不起藥而奔走無門。在與癌症相伴的7年裡,他受困於貧窮、病痛和昂貴的抗癌藥。他寬慰自己,“多活一天算一天”。

讓原公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從2011年底被確診為前列腺癌晚期到現在,7年多來,他不僅遭遇了身體上的創痛,“全身骨頭疼”,並接受了相關手術;精神也備受折磨,術後巨大的經濟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

有人說,不是能夠報銷嗎?是能夠報銷。不過,從甘肅省某核基地退休回到上海的原公浦夫婦不屬於上海人,並沒有上海醫保。從2004年開始,兩人作為支內退休人員,開始享受上海醫療幫困補助,但報銷比例遠低於正規醫保。術後治療每個月上萬元的個人負擔藥費,根本吃不起,一度停藥。而每一次向原單位求助,雖然也能獲得一些慰問金,每年也有相關部門、單位對其進行慰問,但是這些在鉅額的醫藥費面前,仍是杯水車薪。

他申請的長期治療和藥物補助至今也沒有下落。對此,有關部門認為“對原公浦在內的退休人員,國家相關的政策可以說是到位的”,其最要緊的就醫用藥問題,目前還無法突破;而原單位中核集團儘管認為原公浦的退休金在上海“是比較低的”,但也只好如此。

這也意味著,至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原公浦無法獲得更多的制度性救濟。他所殷殷期待的解決看病貴、吃藥貴難題,恐怕不好破解。而癥結就在於,“這個口子不能開”。

依法、依規行政,不打折扣地履行國家相關政策精神,當然該是有關行政部門應該秉持的行政理念,這點無可厚非。

而以目前原公浦的境況,相關部門如果能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盡最大可能給予幫助,多探索一些救濟渠道,釋放更多的善意,解決更多的實際困難,整個社會若能對其多些關懷和救助,可能會更讓這個對國家做出過特殊貢獻的老人心安。

無論如何,對一個曾經的奉獻者、現在生命隨時都可能失去的老人多些善意,是社會責任。

揆諸現實,“大國重器”背後的“大國工匠”越來越成為社會、民眾日益推崇、尊重的人群。在這種語境下,原公浦作為原子彈“功勳工人”, 從1959年隻身前往戈壁灘,到妻子也追隨而去,再到1994年退休回到上海,原公浦和妻子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國家重點工程,到頭來卻“看不起病、吃不起藥”,這讓人有些遺憾和惋惜。

儘管這裡邊夾雜了歷史的因素、地域的因素、政策對接的因素,也不排除個人患病這個特殊情況,但社會不能虧待曾經為這個國家做出過貢獻的老實人。

“我是個工匠,在戈壁大漠安下心,紮下根,獻青春,獻終身……我該怎樣應對沒有藥吃的局面?”,希望有人能聽到原公浦的呼告,也希望我們的社會讓每一個努力的人都有一個“老有善養”的美滿晚景。

□任君(媒體人)

這裡有一份“海軍70週年海上大閱兵”觀看指南|京釀館

清華取消博士論文發表強制要求,讓大學教育擺脫功利| 新京報社論

把地球一半讓出來給自然,可行嗎| 新京報專欄

水電繳費信息暫不採集:徵信系統審慎是好事 | 新京報快評

別把區分正統汾酒的責任轉嫁給消費者| 新京報快評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社会当对其温柔以待| 新京报快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