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紫砂壶经久泡养,壶在茶的浸润下会日渐温润形成包浆,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养壶」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泡养对比

养壶,是壶友们每天必做的行为,也是许多壶友玩壶的乐趣所在,养好的壶细腻,质感很强,但是玩不好会有以下现象。

(1)壶面假亮

有的壶友喝茶时用喝茶的剩茶汁淋壶,用茶汁擦壶(用软的笔状刷子在壶身上抹匀茶汁)。等干了,再用麻木擦拭,致使壶身发亮。有的壶友喝完茶不洗壶,下回泡茶时继续泡茶。这种做法不仅不卫生,而且导致壶内大量细菌衍生,危害人身体健康。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看上去养壶出效果快,但往往养出的是“和尚光”,经常用茶汁淋壶,壶料颗粒粗的话,会造成壶表面花的。

(2)壶面无光

壶身热时用毛巾沾茶水擦拭壶身,不断地推搓。这种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将茶汁一层一层擦在上面。养亮后,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泽会逐渐褪去。

(3)壶面光泽不匀

泡茶时将茶汁淋在壶身,茶汁倒出后,再用手来回擦拭。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这种方式养的壶,变亮较快,但养成后,最怕人的手气、水汽。一旦沾到了壶面,则养成的光泽容易褪去。

(4)壶面油腻发黑

泡茶时将茶汁淋在壶上,认为这样壶就能多吸收一些营养,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壶被一层茶垢包起来,壶表面变得腻黑而无美感。

一把好壶可能用个十几次就有变化了,但是有的壶友甚至泡养了一年都没有包浆,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决定紫砂壶是否易泡养,有两个根本的因素:「泥料」和「明针功夫」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泥料

一把紫砂壶,泥料是根本,工艺再好,没有好泥料也是空中楼阁,是经不起推敲的。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本山绿油性断面

我们常说紫砂泥料,都会说「本山、原矿」这样的前缀,本山、原矿即是指黄龙山,比起长兴、安徽等地的外山泥料,黄龙山原矿的紫砂泥更易泡养。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原矿底槽清

本山料大部分都是鳞片状沉积矿,含有有机物,且有油性更佳;外地矿料很多是粉质状或石块状,绝大部分无油性。

这也就决定了你的紫砂壶的泡养,若是很久都未变化,可能是外山料,而非原矿紫砂。

明针

明针是紫砂制作的一个工具,用来在成型生坯表面进行刮压处理,因材质多为牛角,所以俗称「牛角片」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明针

明针,不仅仅是把紫砂壶表面压平刮整,也会使较细的颗粒(俗称浆)溢上表面。

同样的窑温,明针工艺到位的紫砂壶烧结的程度就高,烧结到位,不仅颜色周正,而且坯体强度高(不易破碎),紫砂透气不透水的特性也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石瓢生坯

如上图可见,生坯已极有光泽,明针功夫直接关系壶身水色,也直接影响到壶体表面「包浆」的形成。

一把壶明针光几遍和十几二十遍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同种泥料下,明针功夫更多更好的,也更易包浆。

而更夸张的泡养一年都没有变化,更多的可能是其泥料或者工艺有问题:

1. 本身是灌浆壶、手拉壶

这两种是极细的泥浆,加入了水玻璃,严格意义上失去了紫砂的透气性,因此就算泡养也是变化不大的。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手拉壶

2. 进行过度的抛光

紫砂壶烧成出窑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是有的商家为了光亮美观进行过度的抛光,这类的紫砂壶也是泡养变化不会大的。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抛光工艺处理

与此同时,掌握正确的养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有助于更好的养成,

我们应该怎么养壶呢?

一把新壶拿来泡茶,就意味着茶者和这把壶结下了缘,需要细心地养护它,养壶的同时,也是在养自己,从茶中品悟人生,修养身心。

因为新壶刚出窑,所以壶表面往往都较为暗沉,还附着窑中的一些灰尘,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开壶,洗净壶身,去除灰尘。紫砂具有吸水性,每一次的泡养,茶水都会慢慢的渗透进壶身里面,时间久了,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茶壶就会越养越漂亮。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泡养半年的仿古

紫砂壶是有灵性的,泡养的过程中,壶中注入了茶者的情感和对壶本身的用心,甚至是智慧、豁达、果敢、孤傲等个性特征,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养出来的壶是不一样的原因了,因为喝茶习惯不同,有人爱喝普洱有人爱喝铁观音,再加上每个人对紫砂壶的爱惜程度不一,终体现在茶壶上的,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一个人的形象是他精神面貌的体现,那么茶壶,同样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

近距离看一下: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远看甚至有一种通透的感觉,可能有些抛光壶、拉坯壶远看也会这个样子,这个时候要知道怎么分辨:看上图,底槽清泥全手工壶在黄灯下特写,即使在泡养半年后,壶表面挂瓷、包浆,但是手工拍打造成的泥门褶皱依旧是不会消失的,这是紫砂独特的质感。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泡什么茶,决定了之后茶壶所呈现的包浆是什么样的质感,普洱茶之类的茶汤颜色比较浓厚的,泡久之后紫砂壶就会有一种古朴文雅的质感,一般这类茶比较适合养紫泥或者段泥类的壶。铁观音,生普这类茶叶比较适合泡养朱泥壶,会更加养出朱泥润泽光亮的质感。所以,一种茶泡一把壶,也不是不无道理的。每一种茶的属性,每一把壶的属性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搭配好,才能养出漂亮的壶来。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同泥料、同窑温、同一个艺人的清水泥壶对比(清水泥泡养后远看有点像朱泥)

特写对比: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壶养不出来,是方法不对,还是泥料??????


包浆的养成需要正确的方法,很多人虽然养壶很长时间但却不见其效果,其实将茶汤直接倒在紫砂壶的表面上,而不对其进行擦拭,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久之便会在壶的表面堆满茶垢,则破了紫砂壶的“相”,应该用干净的专门的养壶巾对紫砂壶的表面进行擦拭。

养壶切忌不能急功近利,这和喝茶的道理是一样的,应该注重享受的过程,只要方法适当,一定会有比自己预期很好的包浆效果的。但是:想养好壶,首先也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原矿泥料制作的手工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