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何要为多尔衮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呢?你怎么看?

密探零零发


公元1642年9月,皇太极暴病而亡。

为争皇位,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剑拔弩张。这时的多尔衮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与豪哥格刀兵相见,第二是让步。刀兵相见必然内耗,满清正盛的势头会减弱,大好的形势有可能丧失。最后多尔衮选择了让步,拥立福临也就是顺治继位,顺治年幼,由他摄政。



从多尔衮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看重皇位,但他更看重大清利益。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排在了第二位。

1643年,顺治登基,年仅六岁。多尔衮率领八旗子弟进入关中,定都北京,问鼎中原,奠定了大清帝国的基础。多尔衮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多尔衮当摄政王期间,杀死豪格,打击异己,排除同为摄政王的齐尔哈朗,抬高自己所在旗的地位,正真掌握了朝廷大权。而他本身就是亲王,拥有当皇帝的资格,要是有心,废掉顺治自己当皇帝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他没有那么做。

多尔衮没有儿子,从他弟弟铎多那儿过继了一个。多尔衮自己不当皇帝也行,但他完全可以把顺治换掉,让他过继来的儿子当皇帝。多尔衮也没有那么做。

多尔衮死后不久,顺治帝先是厚葬,跟着就是掘墓鞭尸,削去了他一切荣誉。顺治给多尔衮定的是大逆之罪。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顺治定的大逆罪,根本不成立,他只不过是泄私愤,同时为维护皇权利用多尔衮罢了。

历史会给多尔衮客观评价,乾隆给不给多尔衮平反都是一样的,因为多尔衮没有后代,平反也改变不了什么。乾隆给多尔衮平反,只是彰显自己多么客观,多么公正,多么伟大,如此而已。

个人观点,欢迎加关注讨论。


豫有得


多尔衮当政期间,满清得以入主中原,如果多尔衮不平反,那么满清入关难道是错误的?所以多尔衮必须得平反。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年仅17岁即跟随皇太极出征,因功成为正白旗主、睿亲王。从1643年开始辅佐6岁的顺治帝,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击败李自成,奠定一统中原的基础,并被封为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死后被清算,在于生前行事多有超越臣子之处。1646年,多尔衮把顺治皇帝信符搬到自己府上备用,使用的礼仪种类和皇帝一样均为20种,甚至下令诸王不得入朝办事,只在多尔衮府上听候命令。

种种事迹,不仅顺治帝不容多尔衮,许多满清贵族也多有不满,故在多尔衮死后仅几个月,多尔衮就被清算,被定了14条大罪,剥夺了一切封赏,并挖坟曝尸。



多尔衮被定罪的主要原因是身前树敌太多,又对顺治帝多有不恭,故死后无人能替多尔衮挽回局势。而随着顺治帝逐渐长大,与摄政王的权力之争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如果多尔衮长命,不是39岁就横死,也会和顺治帝起冲突,那时的多尔衮要么篡权,要么成为鳌拜



多尔衮虽然死后被清算,但是功绩却没法掩饰。作为时任满清的当政者,多尔衮是满清入主中原的首功,后来的满清皇帝都是继承摄政王的政治遗产的,如果多尔衮大逆不道,那么满清入主中原的行为算什么?也是大逆不道吗?



所以给多尔衮平反是必然的,因为银影响满清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不平反是要动摇国本的。多尔衮被定罪,是满清内部矛盾的爆发,不平反是动摇国本,所以两害取其利,只能给多尔衮平反了。



多尔衮的平反是必然的,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在古代有后为前朝修史的传统,用以证明正统。

多尔衮作为满清入主中原的首功,需要等明史修订完毕,完成对明末历史的官方阐述才能给出符合满清利益的评价,而明史,正是在乾隆年才修订完成的,故乾隆给多尔衮平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采薇读史论今



所以乾隆43年,乾隆不单单给连康熙都未翻案的多尔衮平反,还对之前宗室因故削爵和罢出“玉牒”的多铎、豪格、允禩等人进行平反。代善配享太庙,恢复多尔衮睿亲王封号,多铎、豪格恢复亲王封号配享太庙,允禩恢复宗室。


同年,总矛盾在一个意外中爆发。乾隆第三次出巡盛京,收到了一个叫金从善的秀才的请愿书,请求他立皇后和太子。这本来也没啥,历朝历代文官”争国本”的事多了,但触怒乾隆的一句话是“以不正之运自待”。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不想拿自己当“合法之主”了?

乾隆虽然牛逼哄哄地回道,我本蛮夷之主。我才不按照你们那套迂腐章法行事呢。


这事放在一个汉人政权下,即便皇帝再昏庸,至少会有一帮言官站出来说话。而对于一个满清皇帝而言,这绝对是挑衅。于是一怒之下,将金从善杀了。

但是这事让乾隆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原来雍正钦定的太子永连死后,自己一直未立太子。原因很奇葩,就是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久。

而拿什么抗拒中原王朝“法统”的这一套?乾隆三步走。

第一步,给承诺。重申自己当初继位时的承诺,不超过康熙的在位年数;

第二步,拉拢满洲宗室,大规模翻案。这里也就是为什么连多尔衮、胤禩也被翻案的原因。

第三步,加强文字狱控制。同年年底,终于对徐述夔案进行“宣判”,这个徐述夔因为写了一首诗《一柱楼》,被认为影射。结果,将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徐怀祖戳尸,其孙徐食田论斩。失察的江苏布政使陶易、列名校对徐首发俱斩监候。已故的礼部尚书沈德潜曾为徐述夔写传,内有赞扬徐述夔“品行文章皆可法”的内容,乾隆帝便也命将其御赐碑仆倒,磨毁碑文,并撤出乡贤祠。


当年顺治打倒多尔衮是为了巩固权力;康熙打倒鳌拜是为了巩固权力;雍正打倒胤禩是为了巩固权力。而乾隆平反他们,也是为了巩固权力。这就是“十全老人”乾隆。


炒米视角


按照《清史稿》的说法,清高宗在乾隆三十八年就准备为多尔衮平反,安排内务府派员修缮多尔衮坟茔,要求近支王公以时祭扫。五年后,乾隆四十三年,直接下诏给予平反。所讲的原因如下:一是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奉世祖车驾进入北京,成就了大清一统帝业。二是死后为苏克萨哈所诬陷,当时顺治帝时值冲龄没有亲政,经由诸王定罪解除了封爵。三是为多尔衮开脱,说如果多尔衮有异志,兵权在握时就可以僭越称帝,不会在死后敛以龙服。四是多尔衮不但未谋反,反而是制止谋反的忠臣。并举例实录记载说,在皇太极去世后,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多尔衮即皇帝位,多尔衮说:“若果如此言,予即当自刎。”誓死不从,于是便拥戴顺治帝即位。并对各王公大臣讲:“自今后有忠于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忠于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五是多尔衮的事迹非常令人感动。乾隆讲,他每览《实录》至多尔衮舍身维护顺治统治处,未尝不为之堕泪。基于以上五点,应该为睿亲王平反:追还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依亲王园寝制,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

以上是官方说法,民间则另有说法,如孟森编的《清代野史》中对此事的说法:多尔衮盗嫂,又夺豪格妻,宣淫致疾,乃猎于塞外而死。“逾年,福临亲政,年已十四,稍知人事,闻而耻之。乃托以谋叛,追削其封。越三传至弘历,思掩其迹,仍复之”。

我们且不说盗嫂事否属实,顺治十四岁不应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了,而且当时有孝庄皇太后在,不能说苏克隡哈等就能决定追削睿亲王王爵事。所以乾隆所讲第二个理由不成立,其它四个理由是存在的,但不是在乾隆四十三年才存在,而是在顺治年间追削睿亲王王爵时就存在。所以,乾隆是皇上,他想给睿亲王平反,就能平反,原因是可以制造的。康熙、雍正都是聪明绝顶的皇帝,为什么不给睿亲王平反呢?时机不成熟、治理国家的环境不需要。而到了乾隆四十三年,条件成熟了,江山稳固了,皇权稳固了,为了收买人心,给人以皇家不会负心的形象,先是给雍正朝因与雍正政见不合而受打压,削皇籍的皇族、皇亲平反,接着又打又拉汉族知识分子,如曾静、查嗣庭的子女也给予出路等。最后轮到睿亲王多尔衮,均是政治需要。


二曲人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12月,清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因狩猎坠马受伤,一个月后在河北滦河去世,年仅三十九岁。随着多尔衮的去世,顺治帝开始了对多尔衮的清算,正式宣布十四条罪状,取消一切封典,挖墓崛尸并鞭挞其尸体,割下头颅,并把多尔衮尸体公之于众。



多尔衮对于清朝能问鼎中原直至统一全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消灭南明小朝廷还是歼灭李自成农民军都居功至伟。

顺治六岁登基,由于尚且年幼,政事无法自理,由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政。顺治二十四岁染天花暴毙,死后由其第三子玄烨继承大统。从顺治死后的尊号可以看出,虽然是大清第三位皇帝,但是尊号却是清世祖,这与他是满清第一个入关的皇帝不无关系,他的父亲皇太极尊号才是清太宗,可见入关对于爱新觉罗家族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程度。



清朝入关的第一功臣多尔衮,其生前荣耀无以复加,先是叔父摄政王,后累加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由于权柄日重,逐渐生出擅权专政、飞扬跋扈之心。年幼的顺治帝长期在其影响之下,逐渐留下童年阴影,强大的自尊心与尊严日益受到挑战。以至于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宣布十四条大罪,掘墓挖尸,剥夺生前一切荣耀。

而之后作为顺治帝的曾孙乾隆为什么推翻自己太爷的决策,为多尔衮平反恢复其睿亲王的封号呢?



1、在其经历了清初动荡之后,到乾隆统治时期,满清政权已建立一百多年,其统治已经非常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乾隆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皇权,相继为康熙时期参与“九龙夺嫡”的几个皇子、阿哥们平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顺治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平反。所以为多尔衮平反更多的是一种政治需要,并不是说乾隆多么的性情中人或者嫉恶如仇。

2、是认为多尔衮不存在谋反

乾隆说:“夫睿王果有异志,则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进而又说:“摄政幼年,威福不无擅专,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就是说谋反不存在,飞扬跋扈,擅权专政肯定有,但是这些不足以如此对待对大清有定鼎中原之功的多尔衮。



3、主要还夹杂一些个人情感在里面,乾隆同情多尔衮遭遇。以至于以非常同情的语气说:“乃令王之身后,久抱不白之冤于泉壤,心甚悯焉”。



其实这些都是其表面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多尔衮对清朝的贡献太大了,有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之功绩。对待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功臣,平反利于稳定人心,巩固皇权。再加上乾隆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自号“十全老人”的乾隆,务必追求十全十美。对所有存在争议的事情重新定义,是进一步稳定宗室内部团结,调节历史矛盾,收获美名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乾隆也成为有清一朝平反最多的一个皇帝。


慕山曦侃史


政治需要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多尔衮被平反,包括鳌拜、康熙八子九子十子在内的之前被夺爵被下狱的都陆陆续续被平反。

因为,这些人更多参与了最高位置的争夺,是清朝爱清觉罗家族内部的争斗,有些人胜出,有些人失败,但是这些失败的人,说实在话,还有自己的家族和人脉,这些家族和人脉依然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康熙不能平反鳌拜多尔衮,雍正不能平反自己的八弟九弟们,这些责任自然而然就转移到乾隆的身上。

当然,乾隆朝,我一向认为,是清朝盛极而衰的重要关口,所以我们看到了乾隆晚期众多的农民起义。此时平反多人,当然也有着希望政局稳定的希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