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發火、發怒,是脾氣不好?不,那是病!得治!

經常發火、發怒,是脾氣不好?不,那是病!得治!

文 | 洞主

1.

網絡是個神奇的場域,常常散播憤怒和仇恨的火種,讓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大動肝火,彼此攻訐,直至一方勝利,或一方厭倦退場。

很常見的場景: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在微博上討論某部電影,說著說著,其中一人冒出一句“你根本不懂電影”,於是那人被激怒,怒火令他情緒激動,他脫口而出“你 TM 懂電影?”“你人品有問題吧!”接著,什麼“聖母婊”“雙標狗”等等不便描述的髒話,從雙方嘴裡噴出。

嚴重時,憤怒還會上升為仇恨。

在對罵過後,雙方很可能為之前的過度反應而懊悔,但破口大罵的過程中,他們彷彿被惡魔附體,無法控制自己的激動情緒與過激言辭。

旁觀者不理解,覺得你們就事論事不就行了,這麼情緒化幹嘛?互罵能有什麼結果?理性都去哪了?

旁觀者也許還會拿出“羅伯特議事規則”和哈維爾《對話守則》,強調雙方討論問題時的基本準則,比如著名的 8 條守則:

①對話的目的是尋求真理,不是為了鬥爭;

②不做人身攻擊;

③保持主題;

④辯論時要用證據;

⑤不要堅持錯誤不改;

⑥要分清對話與只准自己講話的區別;

⑦對話要有記錄;

⑧儘量理解對方。

然而現實是,氣頭上的人,被情緒裹挾的人,常常無法冷靜下來,無法通過理性思維分析問題。

被無故指責謾罵後,還能保持理性,嚴謹探討,這種人十分少見。多數人的心態是:不罵回去,難掩心頭之恨,而且,最好獲得罵戰的“勝利”。

情緒化的對罵中,對錯無關緊要。什麼對話的規則,討論的意義,即便心知肚明,也會拋到腦後。而最先沉默不言的一方,則是輸家,當然,這是從雙方的感性層面而言的。

感性與情緒之中,勝利者收穫快感,失敗者感到沮喪或被羞辱,甚至將仇恨埋藏心底。

如果細想,情緒化的罵戰,互罵中的負面情緒,這些既然與理性有如參商,水火不容,那麼,和憤怒者講原則,則是對牛彈琴。

文化和教育,有助於培養理性,但被情緒綁架的那段時間裡,人常常會丟棄積累多年的理性。

一個平時博學儒雅的高素質者,當 TA 被難聽的罵聲戳到痛處,也很可能瞬間怒火中燒,失去理智,化身惡魔。

憤怒具有破壞性,仇恨的破壞力更大,但仇恨這顆火種,不是多受教育,多積累文化知識,就能熄滅的。

2.

一些暢銷作品,試圖描述和歸納人在情緒中的破壞行為。比如《烏合之眾》裡的這句: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可是,這類著作,多是對現象的總結,至於人為什麼會智商降低,拋棄是非,則沒有深入研究。

有本在國內十分小眾的書《仇恨的本質》,作者小拉什·多茲爾(Rush W.Dozier,Jr),畢業於哈佛大學,是一位曾獲普利策提名獎的記者和科技作家。

這本書,專門探究人的仇恨、憤怒等等情緒的根源。

科學研究表明,仇恨、憤怒等情緒,源於一種人類的求生本能。

在進化歷程中,人腦對外界威脅產生的最原始反應,包括兩種基本行為,分別是戰鬥和逃遁。憤怒和仇恨等情緒,屬於戰鬥反應。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這類反應和行為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能力。試想一下,在原始時期,一個不會打架也不會逃跑的人,註定難以生存;TA 的基因,註定無法通過繁衍傳遞下去。

人的所有行為,都由大腦操控,問題是,有些行為能被意識到,我們知道它的前因後果,而

有些行為,發作於意識之前,無法用理智解釋,它們常常顯得無腦,充滿誤判。

那些不被意識控制的行為,那些非理性的情緒化反應,那些過激的憤怒和仇恨,通常被人腦中一個叫做“杏仁核”的部分支配。

在人腦古老的情感控制中心,神經科學家發現一個關鍵區域:位於前顳葉背內側部的杏仁核。

杏仁核在仇恨、生氣、恐懼、欣喜以及愛等許多情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關鍵在於,它像是情感和行為的一個報警裝置——在人自覺意識到發生的情況前,自動引發的一種反應。

這種“前意識反應”幾乎在瞬間發生,屬於人類與生俱來的行為方式。比如說,不自覺地睜大雙眼、緊繃肌肉、呆立不動等。

在充斥情緒的罵戰裡,雙方能夠意識到自己在說什麼,但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攻擊性言語多麼難聽,多麼令人厭煩。

由杏仁核支配的神經網絡,通常被叫做初級神經系統,或邊緣系統,與之相對的,是人腦的高級神經系統。

初級神經系統,只能進行最簡單的思維。非黑即白,刻板印象,都源於這種簡單思維。

看到“男人”、“女人”、“黑人”、“白人”、“美國人”、“德國人”、“英國人”這些詞彙,高級神經系統會冷靜看待它們之間的異同,而初級神經系統則不然,它往往會把這些詞彙變為刻板化印象,再賦予強烈的感情色彩,比如白人永遠勤勞奮進,黑人必然好吃懶做,英國人總是紳士懂禮,德國人一定呆板執拗……

初級神經系統就像一個弱智兒,它只會對事物進行簡單定義,然後憑“直覺”,輕易將刻板化的印象分為兩類,一類能夠提高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能力,而另一類則對生存和繁衍,是一種威脅。這樣的分類常常不準確,甚至錯誤。

如果一個人的腦中,只有初級神經系統,那麼 TA 的思維和行為,將與其他爬行哺乳動物幾乎一致。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初級神經系統,能夠輕而易舉地征服一個幼稚或欠缺發育的高級神經系統。

如果高級神經系統抑制不住初級神經系統,我們就進入了一個過分簡單化的兩棲哺乳動物的世界。

同樣,如果理智抑制不住過激的情緒,我們將進入一個遍地魔鬼的世界。

3.

想要不被初級系統操控,人不只需要經受教育和訓練,還需要經歷持續不斷的挑戰,比如經常受到對方的言語刺激,同時不停地調整心態,長時間在“情緒戰場”中,鍛鍊維持理性的能力。如此,才能形成複雜的神經迴路,使得自身的高級能力得到釋放。

人類這種生物,偶爾被情緒化控制,還屬正常,但有些患有“間歇性病態失控症”或“間歇突發性障礙”的人,常常會突然產生強烈的仇恨感,並且伴隨著瘋狂的暴怒。

盛怒之下,這種人可能殺害周圍任何人。

研究表明,患有這兩種疾病的人,病因也與腦部杏仁核關係密切。

在《仇恨的本質》一書作者小拉什·多茲爾看來,憤怒、仇恨等等情感,一旦過激,就要視同抑鬱症等疾病,關注並且給予治療。這時候,它絕不僅僅是情緒問題。

在漫長的進化歷史中,沒有人能完全擺脫“動物性”,沒有人能完全擺脫初級神經系統。

對自我和人類,心懷一份敬畏,不要自負地認為,“惡魔”與自己無關。在情緒波動時,盡力關注和調整自身心態,也許才能保住屬於人的那一份尊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