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习、应用口风和气震音

“口锋”是吹笛时唇部吹气孔的专用称谓。“锋”字具有锐利、纯净、迅捷的涵义。口锋的控制是八度音变化、音量控制及发音纯净度的关键。

首先,曲笛与梆笛的口锋是有差异的。曲笛的口锋较松、稍大;梆笛的口锋较紧、稍小。其次,吹奏低音时口锋较松、稍大;吹奏高音时口锋较紧、稍小。同时,由口锋控制的气息角度在吹奏低音与高音时也是不同的;吹奏低音时出气的角度稍下,大致呈二十五度方向;吹奏中音时出气角度适中,大致呈四十五度方向;吹奏高音时出气角度稍上,大致呈六十度方向。

进行口锋训练时,应多吹弱力度的高音,尽量减少出气时的“嘘”声等杂音,追求发音的纯净度。同时,应使吹出的弱力度高音弱而不虚,既要有亮度也要有穿透力。

可对着镜子进行口锋训练,观察口锋的外形与大小并随时进行调整。

“气震音”也称“腹震音”。对初学者就具体动作而言,“气震音”这个术语似教“腹震音”好理解。气震音的运用原理是:在实际吹奏时,运用从腹部至口腔的整体控制,使气息在体内形成震动并吹出,以造成听觉上的“音波”效果,“音波”的效果使旋律的进行富有歌唱性。在实际应用时,“音波”频率有快慢之分;吹奏具有昆曲风格或古朴、典雅风格的乐曲(如《姑苏行》、《妆台秋思》、《朝元歌》等)时,“音波”的频率要慢,幅度要大,类似“吟唱”的感觉。在吹奏富有朝气与激情的乐曲(如《三五七》、《扬鞭催马运量忙》等)时,“音波”的频率要快,幅度要匀,近似“歌唱”的效果。好的音波效果应是频率与幅度均匀,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快慢控制自如。

怎样练习、应用口风和气震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