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

网络小说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 - Anitama新声

在这个书籍销量一年不如一年、业内人士唉声叹气“年轻人远离读书”的时代,小说投稿网站“成为小说家吧”上却涌现出了一批畅销作品:《无职转生》《关于我转生成史莱姆这件事》《平凡职业成就世界最强》《爆肝工程师的异世界狂想曲》……这些小说大多讲述平凡主人公转生到异世界,利用现代知识和天赋才能(“外挂”)大显身手,开起后宫的故事,文笔也平铺直叙,少有花哨修辞,在各方面都注意不给读者造成任何压力。

这些已经形成固定模式的网络小说,也引来了许多人的分析、评论。有人指责,是这一代年轻人失去了进取心,只想等着天上掉馅饼。有人批评,是因为日本社会经济停滞,年轻人看不到上升空间,只能寄希望于转生异世界。

和这些动辄将矛头指向社会和时代的批评者不同,现代商业网站请到了小说家津田彷徨,请他作为一名“成为小说家吧”用户,从数据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网文模式的由来。

网络小说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 - Anitama新声

津田彷徨在现实中是一位医生。他的作品《成为网络小说家吧编年史》,讲述重生的主人公运用统计数据在网站排名上获取高位。

为什么“成为小说家吧”网站上会涌现这种设定和故事进行相近的作品?津田追根溯源,指出,现在的“成为小说家吧”上的作品群的根源,是《零之使魔》的二次创作。

网络小说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 - Anitama新声

虽然由于版权关系,现在“成为小说家吧”网站对二次创作有着严格的限制;但是当年的二次创作文化在该网站仍然根深蒂固。一旦有人气作品出现,很快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设定和故事进行相近的作品。

津田用“RPG 制作大师式写作”称呼这种创作手法。就算不懂编程语言、不会自己画图作曲,只要使用“RPG 制作大师”软件,就可以把种种素材拼凑出一款独立游戏。而“成为小说家吧”上的网文写作也是一样,作者们共同参考的各种元素,成为了共用的素材。

网络小说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 - Anitama新声

如今,“成为小说家吧”上共计有 64 万部作品。虽然其中也有大量并非套路化的作品,但是套路作品的总数仍然非常可观。那么,一部网络小说要想从数以万计的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出种种努力,吸引读者。

津田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提供故事的时间。他认为,对读者来说,网络小说和社交网站性质相似。所以,作家们才要几乎每天都要更新连载,让自己的作品就像刷牙、吃饭一样,成为读者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之所以实现这一点,是因为网络小说没有编辑介入,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机,直接对读者输出故事。正是这种环境优势,才使得网络小说可以“让故事走进日常生活”。

但是,这种体系当然也有问题:出版社的编辑是写作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引导作者的创作走上更好的道路。而网络小说没有编辑,谁来引导作品呢?

答案是:读者。

因为没有编辑的介入,网络小说的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感大幅缩小。在网站的评论区,读者和作者可以就作品直接进行对话。从错别字到故事展开,作者和读者在评论区的对话,可以直接反映到作品中。

从这种含义上,网络小说的读者,是培养自己喜爱的作品和作者的教练、也是把作者和作品送上排行榜高位和商业出版的制作人。他们可以认为,“这个作者是我培养出来的。”

这种读者和作者的蜜月关系,乍看非常理想,但是反过来,这也给故事创作带来了某种限制。

想来没有多少人会喜欢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幸遭遇和压力。同样,网络小说的读者,也极其反感小说中的不幸和压力。

这也要追溯到“成为小说家吧”作品群的二次创作源流。该网上的作品,有许多都是作者自我代入到现有作品的主人公身上,觉得“如果是我如何如何”,才开始创作。而读者也往往倾向于喜欢能让自己代入的主人公。

所以,作者和读者都会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登场人物相重合,不希望主人公有不快经历,忌讳致郁展开。

而“成为小说家吧”网站有每一回的点击量解析功能,这更以明确的数据的形式展现出,当主人公遭遇不幸的时候,读者就会抛弃作品。

致郁展开导致读者脱离→访问统计体现出这一结果→作者看到数据有意避免致郁展开。这就构成了一种循环,才使得该网站上的作品排除了致郁展开。

而随着访问数从电脑转移到智能手机,这种倾向便变得更加明显。在 2015 年左右,这种变化开始显著起来。津田认为,这是读者在每天的碎片时间用手机读网络小说这一习惯带来的结果。

在 2013 年,要提高排名,单回的最佳字数是 5000 字以上;然而到了现在,单回的最佳字数却成了 2000~3000 字。这也反映了读者每天投入在一部作品的时间缩短了。

而这一字数的变化,也是网络小说为了让自己成为日常的一部分而做出变化的结果,是作者们追求“在碎片时间用手机读小说的最佳分量”的结果。

回顾网络小说获得人气的过程和所处环境,津田得出了结论:日常和小说通过小说投稿网站这个空间接壤。网络小说或许是作为对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的一种拯救,得到了人们的欢迎。

网络小说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 - Anitama新声

(https://gendai.ismedia.jp/articles/-/64174)

不管原因如何,网络小说火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网络小说的热度,许多企业也纷纷设立自己的小说投稿平台,试图从中分一杯羹。光是在上个星期,就有 Line Novel 和 Novema! 两家新平台诞生。

对这一现象,轻小说作家水城正太郎发表了一篇博文。他指出,虽然这些新平台的运营方嚷嚷要“让垂死的出版界复活”啦“不是只有异世界转生,夺回小说的多样性”云云,但是市场已经证明,没有多少人完全赞成他们那些口号。就算换成“尊重用户”的态度,估计也不会掀起什么水花。

水城认为,谁都能预想得到,只要你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扩大市场,那不管做出多少努力,都只会助长同质化,最终就是林立了一大堆没个性的网站,连多样性都不可能实现了。而每一家小说投稿网站都以把读者“绑”在自家网站上为准则。这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这就会引起视频网站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的缩小版,就是我们会失去“作为共同语言的小说”。

失去“作为共同语言的小说”有什么不好?不好就不好在这会导致“人们无法知道虽然稀少但确实存在的人的思考方式”。人们只能通过故事的形式认识生活中派不上用场的思考、还有应当隐藏的事项。而小说因为成本低,所以近代人们可以通过它讲述私密的故事(这也要归因于电影和电视夺走了“国民小说”的功能)。而如果人们被“绑”在某一家网站上,不去看别的网站上的小说,那将会是一大损失。

在水城看来,目前许多出版人都想要恢复“国民小说”,投稿网站也是他们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他们想要把畅销小说改变成种种媒体,用赚到的钱出版(他们自己觉得)“有良心”的作品。这一模式明明已经衰退了,出版人却还抱着不放,这让水城觉得是疯了。而且,这种作风对“畅销作品”是一种侮辱。过去轻小说和文学的冲突,已经暴露出了这一点。

那么,应该怎么抵抗呢?水城认为,通过作家将自己私密的内在作为作品展现出来,在网站里提供整个生活方式的模式,以此建立作家和读者的社群,才是解决之道。作家个人向读者展现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在,将会成为小说这一媒体存活下去的关键。他对现状的“高贵文学”还有不少想要抱怨的,但还是不写为妙了。

网络小说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 - Anitama新声

(https://s-mizuki.hatenablog.com/entry/2019/04/19/142009)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359a3bcdfee6c60c?utm_source=tout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