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妝容,眉間俏——花鈿

所謂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兩鬢、眉間或面頰上的一種花朵形的裝飾物。在唐代,花鈿除圓形外,還有種種繁複的形狀。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說韋固妻“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閒處,來嘗暫去”。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

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紙、魚腮骨、鰣鱗、茶油花餅等多種。剪成後用魚鰾膠或呵膠粘貼。


漢服妝容,眉間俏——花鈿


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蓮。

耳墜金環穿瑟瑟,霞衣窄,

笑倚江頭招遠客。

歐陽炯的一首詞就將古代女子映襯得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不需多言,就已明瞭那令人迷醉的風情,是何等的美豔動人,靈氣十足。


漢服妝容,眉間俏——花鈿


關於花鈿的起源,有一個亦真亦假的美麗傳說:南朝《宋書》中寫,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臥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額上,額中被染成花瓣狀,且久洗不掉。

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遂爭相效仿,當然她們再也沒有公主的奇遇,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就誕生了。

這種梅花妝很快就流傳到民間,成為當時女性爭相效仿的時尚。

五代前蜀詩人牛嶠《紅薔薇》“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即是在說這個典故。到了隋唐一代,花鈿已成了婦女的常用飾物。

至宋朝時,還在流行梅花妝,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雲低映花如刻。”


漢服妝容,眉間俏——花鈿


花鈿的質地形狀千差萬別。最簡單的花鈿僅是一個小小的圓點。

複雜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魚腮骨、魚鱗、茶油花餅、黑光紙、螺鈿殼及雲母等材料剪製成的各種花朵形狀,其中以梅花最為多見。這可能是承壽陽公主梅花妝的遺意。

五代後蜀孟昶妃張太華《葬後見形》寫“尋思往日椒房寵,淚溼衣襟損翠鈿”,詩中的翠鈿是用翠鳥的羽毛製成的。

宋代陶谷所著《潸異錄》中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 這是用蜻蜓翅膀做花鈿了。

花鈿的顏色豐富多彩,其顏色取決於花鈿的質料,如金箔片為金色,閃爍反光;黑光紙為黑色,煙煙閃亮;魚腮骨為白色,潔淨如玉。其他根據圖案需要繪上各種顏色的,更是爭奇鬥妍,絢麗多彩。

而在現代的一些影視作品中,為了表現劇中女性角色高貴、神秘或者脫俗的氣質,常常會用以花鈿妝飾,這在唐朝宮廷,題材、武俠題材及神魔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體現較多。花鈿不僅使角色更美麗動人、更富有吸引力,也暗示了角色之間的權力較量。


漢服妝容,眉間俏——花鈿


而現在的小仙女們更多的是選擇用一些顏料繪製,大部分都是紅色系的顏料。更粗暴一點的就是直接上口紅的了,這樣比起那種貼上去的花鈿不那麼容易掉,而且花色也很豐富,只要你會畫畫,腦洞夠大,就不愁沒有新的創意啦!


漢服妝容,眉間俏——花鈿


漢服妝容,眉間俏——花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