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荒地越来越多,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山农村民笑哈哈


在我看来,造成农村土地撂荒,荒地越来越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粮食作物价格较低、农田配套设施薄弱、农民挣钱途径增多。

粮食作物价格较低,种植农作物等于入不敷出。



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农作物价格的问题——“一斤粮食还不如一瓶矿泉水贵”,虽然有夸张成分,但确实是对当前农产品价格较低的一种形象的概括。

以我们当地来说,种植一亩玉米或者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需要投入犁地50元,地膜120元,肥料150元,种子100元,人工费1200元,总共需要投入1620元。一亩玉米能收1200斤、马铃薯2000斤,按照玉米0.85元/斤、马铃薯0.75元/斤来算,分别能收入1020元6和1500元,不论如何,是赔本的买卖。而子女上学、柴米油盐、老人看病,都需要花钱,显然,仅靠种地是无法满足基本生活的。

农田配套设施薄弱,设施农业发展条件不成熟。



发展设施农业,搞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蔬菜种植,虽然非常辛苦,需要农民加倍付出,但与种植农作物相比,收益更为可观。但是,却由于灌溉、交通等各种农田配套设施的不成熟很难成功。

我们村子里在前些年,响应号召,大部分农户见了日光温室,主要从事的是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种植,但是,由于本来地处干旱地区、降水不足,而灌溉设施又没有配套,井水水质不符合蔬菜种植要求,所以,最终因为没有水而失败了。所以,更加加剧了土地撂荒的现象。

农民挣钱途径增多,不再只有种地一条途径。



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除了种地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途径来挣钱,而且还需要上交公粮,所以,即使种地产出不高,人们也会精心耕种土地,不会让土地撂荒。

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再需要交公粮,还有外出务工、经商等各种途径来挣钱增加收入,加之种地确实收入微薄,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土地的撂荒。

您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导致荒地越来越多呢?

欢迎关注【农策分析】,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帮您解读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我家是农村的,首先是种粮食,我们这一年两熟,小麦亩产1100斤左右,玉米亩产1300斤左右,小麦和玉米每年价格基本差不太多,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

再说成本,浇地每亩150元左右,化肥每亩200元,收割机每亩130元,播种机每亩70元,刨地机每亩80元,农药每亩30元,种子钱每亩300元,总计960元。不算人工。

也就是说每亩地一年收入1040元,而且是按产量中上等,没有算自然灾害。2018年我们这因为冬天干旱,小麦平均亩产500斤。

我们这每个人1.8亩地,在全国来说地应该不算少。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年收入1872元左右,赶上年景不好,收入更低。

年轻人随便在城里找个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不难吧?一个月收入比种地一年都多,谁还愿意种地。所以现在村里种地的都是55岁往上的人,还有就是残疾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批人都种不动了,肯定就没人种了。地就荒了。土建施工的工人也一样,年轻人越来越少,基本上没什么年轻人再愿意学,愿意干。


紫葡萄叶子


以我的观点来看,造成这个问题的是农村老一辈的种不动,而年轻人不愿意种,而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村人经济压力也在不断上升中。


记得我小时候家人在家也就种个地,偶尔在周边打个零工,虽然挣得也不多,但是生活等开支完全够用,那时上学费用也比较低,也不用进行补习班什么的,结婚彩礼也不是很多,结个婚也就盖个新房子用一些成本,其他的都不是很多,医疗什么的也相对便宜一些,老一辈人也钟爱种地。

而再看下现在,老一辈人已经上年纪了,已经种不动地了,而年轻一辈的人不愿意种,一是因为种地对他们来说也挺辛苦,二是种地对的收入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够,小孩从出生到结婚,哪一步都需要不少的钱,尤其是农村呢结婚风气,房子彩礼都是一大笔开支,种地的那点收入远远不够,而对他们来说,外出打工一月份工资可能比他们在家种一年的地收入都要多一些,而辛苦程度跟在外打工区别也不是很多,这样谁还愿意种地呢?



所以说,农村种地收入主要是因为低才导致的许多人不种,而外出打工,导致的土地大面积荒废。

各位看官,您有不同看法吗?


凤凰号


我来自农村出生的80后,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比较有发言权吧!

爷爷奶奶在家务农,爸爸妈妈做点小生意,小时候都是自家种菜吃,粮食也是自产,到大概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的农田就不耕种了,给村里的农民耕地,收获时适当给我们家一些稻谷!

我上初中时,农民也不耕我家的地了,就转租给别人种植长期农作物,比如番石榴这些,坡地就种植火龙果槟榔这些长期农作物!

到现在吧,我们都出来工作了,爷爷奶奶已经干不动农活了,爸妈因为生意,也没时间打理果园,也就慢慢的坏完了,现在农田也没人租了,地,自然就空闲了,想种点长期作物~槟榔,但现在政府又不给在农田地种槟榔,家里也没有多余劳动力回去管理农田土地,所以就空闲了呗,粮食也便宜,种粮不如打工的说法,在农村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哪还有劳动力耕田呢?

除非粮价价格上调,可能会有部分劳动力耕作,但最好的办法还是政府统一承包给商人耕田,农民分红!

你们觉得呢?赞同就给个赞吧!谢谢


符世椋


造成农村抛荒的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是分田到戶造成的,我们先来看一看凡是没有分田单干,仍然走集体化道路的村队有谁把土地抛荒的?又有多少村民外出打工的?当年分田单干前很多地方社办村办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可以讲农民农忙时企业放假务农,我们这里每个大队都机耕队,犁田基本都是机械化,种田基本不太苦,农忙后农民又回来务工,留少数人在田间管理就行了,农民既解决了种田,又有务工的收入良性循环。分田单干的出现,首先集体经济垮了,农机具分了,人心散了,没有文化的,不懂机械的种田就遭罪了,出现了用最原始的办法用钉耙翻地,大田分成若干小块,原先的水渠配套遭损坏,大小水塘的污泥没有人清了,蓄水量越来越少,农民经常为用水大打出手,如果不是当年修造了哪么多大的水库,分田单干一天也搞不下去,农民很辛苦,农资年年涨,粮价上不去,种田又费力,又没有其他的什么收入来源,农村没有能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所以农民抛荒外出是在预料之中的事。如果不搞分田到戶,仍然走集体化道路,今天的中国农村将是一番新天地。


手机用户54672166301


农村荒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严重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一环,究其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淘汰落后的生产力。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不存在,当年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中国的粮食库存可以满足中国13亿人口三年不吃不喝,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库存只会更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粮食价格,粮食价格又直接影响了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撂荒率的增加。

2.农村空心化,粮食的收益率不足以满足农村生活所需导致农村壮劳力全部外出打工,剩下的全是老龄人口无法从事繁重的劳动,从而导致土地荒芜。

3.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目前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都是五六十年代兴修的。几十年来,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不够积极。农民靠天收的局面没有解决,常年的入不敷出导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4.土地的零散化不适合农业的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率极其低下,这也是国家最近几年提出家庭农场的主要原因。

那么撂荒解决的途径又有哪些呢?

1.科学规划,实施土地的集约化,农业的现代化,打造高标准农田。鼓励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施产权,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立。

2.大力兴修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补上短板,实现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养老,有机食品等循环农业,激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鼓励返乡农民创业,努力开拓农产品外销渠道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溪沟纪哥


一、老年人多了,年青人少了!就是计划生育造成的后果。再说了,年青人大多打工,又有一部份当兵。

二、中国开始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化,如果把世界各国比成农村的话,中国就是城市!因此中国的粮食都是从各国(农村)进口的,中国人都快变成市民还用种地吗?

三、以前的中国不但工业不发达,而且农民也要交公粮,如今中国农民有福了,不但不交公粮了,而且还有补贴。交公粮的权力,让给外国人了。

四、在不久的将来,无人工厂在中国大把的出现。有人工厂的人力资源来自外国,不但中国农民交公粮的权力让给外国人,打工的权力也让给外国人了!我们除了游山玩水,就是吃饱了等着饿!个个都是少爷!那时每个中国人都是高高在上的!


袁保新


农村荒地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农产品不值钱,种植成本(化肥、种籽、水费、农药等)越来越高,种地收入不高,有事候一亩地的纯收入就三百多元,(不是特色种植和舍施农业),这样说起来就等于打两天工的收入。如大西北的土地都是一年一熟(收),也就等于几个月时间收入三百元钱,有些家里有小孩上学或者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法出门,也没特长,只能种些口粮田,够自己吃就行了。

二、现在好多家庭,就一两个孩子,无论上个啥学,都不愿再回农村去种地,条件好点的,给父母给个生活费,也不让再吃苦,所以这部分人就不种地了。

三、现在农民种地都是自产自销,有些定单种植,年底减产,老板还能按合同办事,要是盛产,老板只管压价,爱要不要,大多数农民并不想打官司,除了繁琐的程序外,好多人耗不起,本来没收入,再拿钱打官司,多数人都认为划不来。

四、对一些地方的水浇田来说,由于水务局增加了好多智能设施,成本加大,而这些负担又分摊在水费中,所以水费年年增加,农民种植成本年年提高,加速了土地撂荒速度。

总之:农民撂荒原因很多,根本原因还是农产品不值钱,再差劲的打工都比种地强,所以现代的农民并不傻,谁不想干事趋利?


飘逝的红纱巾


今天亲戚开车一起由成都去蒲江西来镇,沿途所见,农村繁荣兴旺,并非有人讲的凄凉破败景象,也没有发现大片撂荒的土地。道路两旁,绿树浓荫,田园禾苗青翠,油菜已花落结籽,小麦正生长拔节。一方方园林,铭牌昭然。有草莓园,葡萄园,金桃园,樱桃园,还有观光农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内林木成阵,暖棚成行。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三五成群,旁边整齐地摆放着轻型摩托,田间小路上,农用车耒来往往,一旁的挖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古镇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饭店里食客滿座。将近一公里的河边茶座人滿为患,游客们品茗闲聊,显然十分开心。河上廊桥內有人打牌助兴,有人在桥边观赏河中游魚,气氛祥和而平静,不时还有西方游客在桥上指指点点,嬉嬉哈哈。沉思良久,感从中来。想想战火粉飞的中东,内斗不断的南美,我们还不是生活在太平盛世吗?


陈老师224723857


耕田不如扫马路,打个比方:一个人一天扫五公里马路,(扫五公里压力多大?没有做过的人不会懂,)月工资2000千,一年就是24000元,凭一个人力耕5亩田,就说种稻谷吧,亩产一千斤,一年两造就是一万斤,一百斤稻谷卖200元也只卖到20000元(一百斤200元有这么值钱???)每亩种子两斤,每亩化肥一班需要约250元,顾人机械打田一亩140元,顾工插秧一亩200元,收割一亩130元(种子一斤40元一年就要800元,加化肥2500元,农机1400元,插秧2000元,收割1300元,20000元除去成本8000元,剩余12000元。)中间要除草,施肥,灌溉,收割,凉晒,这一造五亩地一个人的工作量,谁愿意耕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