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喜欢读书,朋友你喜欢读哪一本书?

九文天下


鲁迅先生诗云:“有病不求医,无聊才读书。"又有古诗云:“刘项原来不读书。"读或不读书与心和行为有关,生活充满了乐趣与激情,去除功利之心,谁还有心去到书里面寻那“黄金屋"、“颜如玉"。但生活总归有寞寂时光,行为的无聊己经够了,怎能让心也无聊?我非刘项之辈,却是无聊之人,读书几年,回望书途,愿童心归矣。

记得我高中时,买的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席慕蓉的作品集,有散文有诗句。我当时是爱诗的,她的诗当然写爱与生活,清新别致,她回望青春心如青春;她的散文也十分生活化,生活的细微变化,都能使她心灵触动,有所感怀。杨澜采访她时,她朗读了自己成名作,《一颗开花的树》。

《小王子》是我喜欢的第一本小说,很短,但很感人。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在书扉页上写着,这是献给长成大人的曾经的小孩。有人说,《小王子》是成人童话,让人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最重要。玫瑰与小王子的爱情,简简单单。起初,他不懂爱,不懂关怀,便轻易离开。他去星际旅行,他发现外边世界真的很大,国王,酒鬼,灯夫这些大人都好奇怪。他遇见过一片玫瑰花海,一只渴望被训服的狐狸,他们让小王子理解了爱的真谛,他爱玫瑰,因为她是自己的玫瑰,正因为爱她,使她变成世界上惟一的玫瑰,她的玫瑰。王小子为了回到玫瑰身边,让毒蛇咬了他,他回去了。我常常听着张蕾朗读的《小王子》入睡,每每听至最后都为之落泪。何真真也是喜欢《小王子》的,不然不会为之创作音乐专辑,每首音乐我都喜欢。

读余秋雨的散文,很能让人沉醉于历史文化中去,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他的笔下开出了花,有时沧桑,有时浪漫,有时孤苦,有时豪迈。《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在旅途探访文化,在读书中理解过往人和事,在历史长河里体会沧桑。他的散文有底蕴,有情怀。他的为人网上略有微词,这也不防碍他的文字,文字是干净的。

安易如,一个美女作家,读诗写字,专注古典爱情的风花雪月。品《饮水词》,写纳兰的情与爱,幻想纳兰性德多么有才,多么专情,多么浪漫;轻松读诗,联想出更多有情有义的爱情故事。《当时只道是寻常》、《人生若只如初见》、《诗无邪》、《陌上花开》,每本都很古典,解读的也不过只是爱情。网上说她略有抄袭,不过天下文章一大抄。

《穆斯林的葬礼》文笔不错,有玉文化的美,有爱情的美,两代人的故事本可一分为二,但作者让它俩并行,很有特色。最喜冰月与老师的爱情悲剧,相恋而生死相离,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看了由它拍成的电影觉得完全没有了书中的神韵,说明文字描写对于情节氛围多么重要。

《动物庄园》一个共产时代的缩影,有群动物为理想世界奋斗,最终生活更糟糕。作者乔治·奥威尔的另一本书《1984》,我未读过,不过和《动物庄园》一样是反乌托邦的经典之作。《动物庄园》读之可笑,想来可悲可叹,我们国家曾经是一个庄园,我们曾是庄园的动物。一个正常国家的走向应是反专制,反愚昧的,应开启民智,走向民主。

《瓦尔登湖》,一本需静下心来读的书,我花了大半年,才有勇气读完它,我是有多么无聊啊!不过,越往后读越有趣,思想的有趣,生活的有趣,像喝酒一样开始觉得难喝,但喝多了就喜欢了。(我不喜欢喝酒)作者梭罗以人生体验方式,入住森

林,在瓦尔登湖畔伐木造屋,自耕自种,自给自足,书中尽是他的精打细算,罗列出生活的种种出出入入,证明原始生产生活的幸福。他闲暇时会散步林中,观察自然与生活,瓦尔登湖的风光在他笔下是自然。他的生活像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生活。他说过,他如果要去某地旅行,决对不坐火车,他觉得坐火车的钱是用繁苦的工作时间换来的,还不如把时间用来步行,这样还可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比工作幸福多了。

张岱,一位明末清初的才子。明亡时,他欲自引而决,但感《石匮书》未完成,所以披发入山,过着清苦的著书生活。他自为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从前的梦已不再,他一一作梦,感怀人世。《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梦如在眼前,两眼却看见的是断壁残垣,不禁让陶庵先生老泪纵横。张岱的一生是一本书,如同《石头记》是一本书一样,宝玉过的繁华生活他有过,也经历了人世变迁,他像宝玉,还是宝玉像他?

王国维,民国国学大师,曾是溥仪的老师,后为北大教授,后自沉昆明湖。陈寅恪先生说他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种境界是对诗词的美学品评,也是人生感悟的总结。

梁实秋,一个自由主义者。原谅他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恋爱自由,终恋人一生;评论自由,与左翼鲁迅对骂;行为自由,爱生活有选择。然而他也有不自由,抗战时,毛泽东不让他到延安慰问;两岸对峙时,他无法回国回想故园的恋人和孩子。他应是幸运的,没有历经文革;他应是幸福的,老了又有新的恋情。他的《雅舍小品》,一本对生活趣味的小品。

陈丹青与木心都是画家,学者。一个曾是学生在作笔记,一个曾是老师在讲文学,一本《文学回忆录》便成了。如今木心已去,丹青成为社会公知。木心文字清雅多情,一个老者有颗年轻的心。丹青敢对教育体制不满而辞去美院教授的职务,他少年因画成名,中年因文而更加有艺术气质。

梁文道,一个学者,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开卷八分钟》里,他读书万卷,为你推荐品评有价值的书,《锵锵三人行》里,他点评时事,鞭辟入里。他作《常识》讲民主意识;他作《我读》,亦是读书笔记;他作《我执》,谈论他所追求的事。

董桥,香港文人,爱文字,如爱女人般,细心雕琢,文雅得不得了。他俨然成了香港文化的代表,他作《为红袖文化招魂》,《天气是文字的颜色》等散文随笔都在快乐的摆弄文字,体会文字组合艺术的美。

几年读书下来,自已的喜好己清楚。

小说是用来讲故事的,故事有的偏于情节,有的偏于情感,我喜欢读偏情感类。情节的波澜起伏才好看,这样一来内容就很长,如玄幻我是读不下去的,尽管内容很奇异,但它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字啊!对于情节类小说,我大半没读完就懒得看了,如《基督山伯爵》、《草房子》、《边城》、《红楼梦》,看不完的如果用视频和语音,我是爱的,这样我看了电视剧《红楼梦》,听了《鬼吹灯》,原来阅读只是体验美的一种方式,艺术美应多媒体式的体验。

散文我喜欢有趣的,不管论理,谈情,传知的,我都喜欢。理趣之文,如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周国平,当然我也有心于康德、叔本华等。情趣之文,如周作文、林语堂、何其芳《画梦录》,废名《桥》,汪曾琪《受戒》,史铁生《命若琴弦》。知趣之文,大多谈民主之文,如资中筠、杨恒均、吴晓波《大败局》,刘瑜《送你一颗子弹》,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熊培元《自由在高处》,冯唐《猪与蝴蝶》,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雾满拦江《历史真的很有料》,张发财《一个都不正经》。

网络时代,书籍多如牛毛,书不可能全读,亦有选择。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可以帮我读万卷书,高晓松的《晓说》可以帮我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我不去,不学无术懒得读。读我所爱,听我所爱,看我所爱,读书不再无聊。


武汉房大师


书是我一生除了空气、食物外最需要。我爷爷一辈子教书,我年少时常听人说父亲是书呆子,喜欢看书说书。受家庭影响,在五岁启蒙时就开始读一些间单的书。从此书陪伴我近70年,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不但能为自己提供各类知识,还能在我人生旅途中解惑化忧,因而无论处在何种困境或和家人、同事发生茅盾,一杯茶一本书就能忘了所有烦恼,毫不夸张地说书是我最重要的亲友。老家的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丢失,我参加工作后,只要有自己喜欢的书千方百计去看和收藏,最爱去旧书店,那里书便宜,更时不时可以买到一般书店没有的书。几十年来,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要穿好衣服,相当一部分工资用在了买书,因退休后在几个地方住,每个地方都有书,不下万余本。后来实在没地方放,老伴也反对,只好不再去书市了。虽然家人不太理解,我一生没有几个朋友,也没有几个余钱,但我还是感到自己另类的富有,有书相伴一生足矣。


龚爱民6965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堆武打连环画,我偷偷藏起来看,被老爸发现,打了我一顿,说我看闲书,不好好学习。后来初中高中也是偷偷看小说。没钱买找同学借着看。眼睛也是那个时候近视的。怕父母发现我看“闲书”,总是在他们睡了以后,躲在被窝里面打着手电筒偷偷的看。记得高中时候,一个晚自习,我正偷偷摸摸的低头看《福尔摩斯》,上面还摊着一本书打掩护,但是还是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并没收了。我的脸红了,内心惶恐不安,不知道怎么办,怕老师骂我,怕被喊家长,怕没有了书还同学。后来鼓起勇气找老师把书要了回来,并保证从此以后不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后来就真的没有再看过。我看书不挑书,只要是好书能看的懂的都看。比较喜欢纪实一点的,不喜欢那种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这样的千变一律的所谓浪漫爱情故事。对了,4月份读书节有活动,买100减50,买了4本新书还在来的路上。这几天就能收到了。愿读到此文的每个人都幸福快乐!


一阵风吹过兰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治愚”。(汉、刘向)余幼时家贫,自识汉字始,便喜文学,总想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自小便嗜书如命。方正的汉字组成的故事及专业知识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发挥着拨云见雾、醍醐灌顶的作用。犹记得十八岁那年初次离家外出打工的日子,每天劳作之余拾些破铜烂铁卖了攒下一点钱,买下那本心仪许久的定价为14.70元的《现代汉语词典》并一直保留至今。打工不是我的追求,我想自己能够飞得更远,于是便选择了合同兵,一个既能赚钱又有着军事化管理的劳务输出的工种,有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有规化地利用自己的薪水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订阅报刊最喜欢的刊物就是《读者文摘》,后更名为《读者》,《青年文摘》以及《演讲与口才》、《青年博览》、《知音》等等。那些优美的短文及动人的故事都散发着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在那个青葱的岁月,让我获益非浅,收获良多。

开卷有益,《红楼梦》让我们俯瞰到一个盛世家族由盛转衰的无常,《金瓶梅》让我们领略了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到最底层百姓生活的全貌,活脱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凡俗人世的众生相。在明代小说大家冯梦龙的笔下更是让人沉思,他的《三言》在引人入胜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劝诫世人如何做人才是正道。现代文学中犹喜欢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毕竟生于农村,所以更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劝世的文学典籍中,以《增广贤文》、《菜根谭》、《围炉夜话》等传统文化为代表,每每读之都能启人心智,让人思忖良久。

武侠文学中最喜欢金庸系列,在诸多大家中,金庸的描写散发着的那种传统的古典的美,让人不由自主地在他布局的意境中流连忘返。

身处社会,游走于江湖,有一种书你又不得不读,虽有些极端但似乎又有着它存在的道理,那就是厚黑教主李宗吾所著之《厚黑学》,它绝对能颠覆你正统的三观,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外国名著则更是数不胜数,由于时间关系,只好到此结笔。


摩羯四郎101732351


老夫最喜欢的的书是《水浒》,这本小说,我还是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看了,是那种竖排繁体版的,我们上小学时,国家刚刚推广简化汉字学汉语拼音,教我们的老师习惯了繁体字和注音符号,经常在黑板上写下繁体字和注音符号,所以,我读繁体小说不是很费力。那时也不象现在,报纸杂志,电视手机,多的是看的,那时候看书就是最好的消遣,是一种最奢侈的享受。但是不是你想看书就有书看的,那时候看本书也不容易的。我们一个生产队,一两百号人,不知道谁从哪里弄来这本《水浒》,十几个人排着队等着看,看的人多了,书也被拌的翘角卷边,封面拌的没有了,但还是许多人等着看,好不容易轮到我了,我如饥似渴,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书里的人物,个个性情豪爽,人人仗义疏才,惩恶扬善,路见不平一声吼,每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些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我,我爱不释手,放学了看,没光了都舍不得放手,晚上怕蚊子叮咬,点个煤油灯躲在蚊帐里面看,有一次,不小心把蚊帐引燃了,我赶忙用手捻,捻不熄,接着我用自己的衣服一包,才把火扑熄,胆都吓破了。直到现在,里面的人物对话,有的我还能背出来。感谢这本小说,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养成了我的阅读习惯,塑造了我疾恶如仇的个性。后来书看得多了,对这本书我还是情有独钟,四大名著我买了两套收藏着,老夫人生经过了书荒,对书我特别喜欢,现在虽然电视报纸多的是东西看,但我依旧喜欢纸质书籍,我收藏了千余册书,退休后,每有闲暇,我都会把《水浒》找出来浏览,感觉其乐无穷。


用户l4219045136


我喜欢看书,但是也没有偏向那一个方面。比方有的人喜欢看武侠小说,有的人喜欢看言情小说,有的人喜欢看名著,有的人喜欢看国外的小说等等。我是好像每个年龄阶段不同,选择的书籍也不同。再就是和周围的大环境影响也有关系。比方最近流行什么书,大家都在看我也就去看。我小时候就喜欢看侦探小说,再别的书籍就看不进去,好像没有兴趣。经常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把自己吓个半死还要看,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出去玩,小时候吃完饭,小朋友就会来叫上去院子里玩,天一黑就往家里跑,经常被小朋友笑话,他们还故意吓唬我。现在想想真的很好笑。到了二十几岁时就喜欢言情之类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富豪帅哥与穷家女的故事等等,但是都喜欢结尾是喜剧的结尾,不喜欢悲剧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就又在改变,到了三十多就喜欢看断舍离之类的,家居之类的,易经等等,自己也没有个目的,不知道喜欢哪方面的,会不会被人说是个喜新厌旧的人,说实话喜欢看书真的很好,大家常说的调节情操,提高素养。在你高兴的时候去看书,它可以和你一起高兴,在你生气的时候去看书,它可以减少你的愤怒,在你忧愁的时候去看书它可以为你减少忧愁。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书的越来越少。不过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优点,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都用手机在网上看书确实方便,古今中外,网上应有尽有真的很是羡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吧。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和理想。


萍易润


生活是乏味而辛苦的,一本好书能够给我们带来身心愉悦,以前年少时喜欢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品一杯茶,拿一本,阳光午后,就在桌子前,和作者一起畅游唐诗宋词的书海,一起感受诗文化,带我回顾古代诗人的感情,品味着他们的经历,好不快哉!

那是一本写古典诗词分析的书,以诗词作媒介,讲述古人的故事,文笔流畅令人羡慕书名《人生若只如初见》,讲个有趣的故事,以前大学时参加子衿文学社团时,笔试的题目就是以"人生若只如初见“写一篇文章,可见出题人写可能看过此书吧,哈哈!

书中让我了解到了陆游唐婉的爱情故事,那首著名的“钗头凤"是陆游写个唐婉的,重回沈园,四目相对,可那再也不是熟悉的表妹了,我已成家而你也已嫁作商人妇了,文中作者把你当成是一个负心汉,因为母亲的阻挠就这样断了你们的爱情故事,转而另寻新欢,你确实是够残忍决绝的!

书中让我体会到了卓文君的才情,对司马相如抛妻弃子的愤恨,你从一个一贫如洗的穷小子时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你,可你功成名就时却要另觅新欢,糟糠之妻不可弃啊,男人果真都是喜新厌旧的,自以为才情八斗的你以一首《凤囚凰》打动卓文君,又以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少了“忆"来决绝分手,可你却却不知她的文采,一首《怨郎归》叫你自惭形愧,不是我不如你,只是为了你,甘愿做个小女人,隐藏锋芒,做个顾家的好妻子就行,可最后却换来这样的结局,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书中还让我体会到了鱼幼薇和李季兰的才情,还有薛涛笺上诗十首,谁说女子不如男,古代有才情的女子比比皆是,给我打开了一幅文人争艳的画面,学到了很多!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简单的话中却预涵深意,结识这本书也就是这种与君初相识的感觉吧。在我成长的这几年每每困惑难过时,翻翻此书,心态就会放松很多,跟着古人的故事一起去流浪!



殇逝浅影


书对我的影响可谓异常深远!

创业三年,一步一步艰难往前走,激情、憧憬。一度辉煌时风光无限,省内外10多家分店。以为从此会步入正轨,蓬勃发展!可是天不遂人愿,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合伙人的撤退。资金链断裂,多米诺骨牌式倒塌,最终一切归于寂静。

正所谓“你有的给你更多,你没有的连你有的也要带走”。巨额负债,离婚,自己养孩子,养父母。平时开支,还债,供父母,供孩子!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失败不算什么,可是如何走出心灵的困境,如何寻得救赎之道成为了挡在了我面前的一座山!

可能自己研读和理解不够,《道德经》都说服不了自己!机缘巧合遇到《遥远的救世主》让我从“道”和“术”的层次重新定位自己,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这本书里接触到尼采,最终读了一套哲学书籍。帮助自己从心灵的困境走了出来!

要说感谢,还是在我床边的书籍!是它们陪我度过了那些黑色的岁月,帮我找到了希望的灯塔,带我找到了黎明的曙光!从新拥抱生活!

我还有孩子,有父母,生活自然光明!为自己加油!




文化性格


我喜欢读《道德经》,要读书就要读经典,那怕艰涩难懂,绞尽脑汁。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只要你悟了一些,那么读其它的书就势如破竹,水到渠成。现代社会越来越纷繁复杂,读《道德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象再多,万变不离其宗,道生万物,道就是宗,只要你跟了道,你就很平静,很自存,很遂顺。比如现在都往外求,老子让“兑其口,塞其门”,就是让你向内求,达到解脱身心,获得自由。《红楼梦》说的就是石和玉的关系,石代表道,代表根本,玉代表现象,人要解脱必须回归根本。陶渊明为什么伟大,就是他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追求本真的生活,陶渊明认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是生活,人生最大的追求是自由。


空谷幽兰666666666


高中时期经语文老师的熏陶开始读了萧红的著作。感触颇深,如果说哪本书是人生当中必读的,那我觉得是《呼兰河传》,正因为生活艰难,命途多舛,才要活的精彩,过得漂亮。

说起萧红,她是一个不甘被命运束缚而又偏偏死于造化的女人。她的一生极尽辛酸与悲苦,几乎都在贫病交加中挣扎,生活动荡不安。十多年间辗转各地,生下的两个孩子一个送人,一个三天后夭折,身为母亲的她该是多么的心碎呀。至于她生命当中的三个男人,包办婚姻对象王恩申懦弱无能将怀有身孕的萧红独自一人留在酒店抵债,大男子主义萧军算是她一生当中的挚爱,婚前对她呵护有加关爱备至,可婚后却露出恶狼本性,对她拳脚相向。作家端木龔良,在武汉快被日军占领时,香港沦陷时,都想抛下萧红独自逃命。那彻骨的冰寒,那深切的悲哀,让她对纯真爱情的美好期待都消磨殆尽。在她炽热的感情里,有着极深的寂寞。她曾说:我所有的路都是一个人走的。她像一个孩子般,如果走路摔了一跤,痛得哭了起来,但很快就将痛放下,跌跌撞撞继续走下去。即便是这样,她也对生活充满向往,对爱情充满渴望,甘愿付出,无怨无悔。不仅如此,她热烈的感情中还包含着对故乡的深情,可以说她是个缺爱的孩子,呼兰,这个盛满她儿时回忆而又是她心中最为寒冷的地方。那里几乎都是她伤痛的回忆,她一生都在努力逃离故乡给她预设的人生轨迹,但却在创作中一次次追忆故乡,一次次写下那里的人们的哀痛与绝望。在世俗人的眼中,人们认为她只懂谈情说爱,根本不明白何为真正的生活。然而,她用作品说话,成为那个时代乃至当今时代一

个伟大的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具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她对整个社会的深切感悟绝非仅来于自身,还来于当时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如果她真如人们所说,专于谈情说爱,哪里还会有这些揭露社会本

质,剖析社会内在的代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