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读书都有什么方法,选择哪一方面的书,是细读还是精读?

隔壁翻墙过来的大叔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说两句领会吧。

第一句话就是,看书要读得薄,但也要能够厚得起来。

每本书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我们把这个中心思想找出来,就是把书看薄了,然后我们将之推演出去,就可以解释万事万物,这样就自然而然将书看厚了。

这实际上是一种“道家看书方法”,书就是我们学习的“王”,书的中心思想就是“道”,我们进行学习,实质是“儒”,而“儒”是治理天下万物的。

《道德经》的表述是“(学习之)道生一(书,统领学习),一生二(道,即中心思想),二生三(学习的师生),三生万物(客观世界)”。

第二句话就是,看书要“一以贯之”。

弟子问孔子,您的思想核心和主旨是什么?孔子说,子路懂我,弟子问子路,夫子的思想要义是什么?子路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比了一下,众人不解,子路解释说,夫子的意思就是“一以贯之”啊!

这实际上是“儒家看书方法”,重点在于悟,而且我们回味一下,是不是与佛教的禅宗的拈花微笑有类似之处。

第三句话就是,看书要“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实际上是“王者看书方法”,重点在于知识的多样性和大量性,不在于有意识的看点什么,而在于无意识的遇到点什么。


河东来


读书己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只是兴趣,没有规划,别人说那本我就看那本。说《围城》就看围城,最精典的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关于青春的,青春之歌,青春赞歌,也不记作者,也不关心谁是谁,只是傻傻的看故事情节。

自从进入今日头条才知道关注作品与作者,想想也是惭愧。鲁迅的《孔乙己》、《祥林嫂》是课文里读到的,所以从小崇拜鲁迅。

毛泽东选集也是我们的基本读品,《悲惨世界》是看了电影找书看的。

笔者看书基本是服囵吞枣,走马观花兴趣使然。


诗词散文古文化


以前读一些励志的小说,当然是挑选作家,比如王蒙与冯骥才的早期作品,明代归有光的散文,孙犁的书,史铁生的经典作品《我与地坛》,张承志的开拓性作品。

年龄的增长看一些个人传记,尤其喜好司马迁的《史记》,这样的大作是集大成之包罗万象,上至掌握国器的君王,下到庶民百姓的百态人生,甚至于不凡有斗鸡走狗的凡夫竖子。从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这个人很是了得,见盛观衰,国祚更迭,大人大器,小人见智,袁盎的智,汲黯的直。无忌的仁,聂政的烈。一个《六国年表》你得用多大的心思去理解认识它啊:“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做事者必出于东南,收实功者必常于西北。”这样的中华地域风水使然也就是二千多年前的司马迁能够理解与分享,别人望其项背,旷废心思。近代的事例,中正在蜀(重庆)而收倭寇侵地,红色革命在陕而有天下。这里的深奥机理是有很大的缘由,读书不可不察矣。


杨柳青青春之声


第一,我是根据需要、带着问题去学习。第二,有的只有过目标题,就知下文;有的则是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第三,有的是应该死记硬背的,但能力有限。也只好保存,需用时再查找,无奈。谢谢!


无悔人生ZgH123


你好朋友

我个人推荐多吃海参,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半途而废还不如不吃!


海岛世家海参


这个看自己了,如果看到喜欢的书那么久精读,读过之后细细品味里面的内容。


比例1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