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在天津隨地吐痰 最高罰200元

“我正走著呢,嗓子癢癢,一口痰啐地上了,戴紅箍的過來了,非要罰錢。罰多少?五毛,給你一塊,沒錢找,好,甭找了,再來一口。”上個世紀80年代的這段相聲,其情景繪聲繪色,刻畫了一個無公德的人,還不把罰款當回事。不過,五毛錢,以當時的生活水平,也明顯是低了一些,所以,對不文明行為施以重罰,一直是人們的共識。從今年5月1日起,《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規定了隨地吐痰是違法行為,將受到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處罰。

記者早上去菜市場買菜的路上,前面一位騎自行車的大爺邊騎邊扭頭吐了一口痰,那唾液飛沫隨風恰好刮到記者的胳膊上,好惡心啊!隨地吐痰、隨處便溺、亂扔紙屑垃圾……這些市民普遍反感的、影響社會環境的不文明行為,過去一直處於道德層面,大家都知道這樣做不好,卻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從今年5月1日起,在本市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隨處便溺、亂扔垃圾的,都屬於違法行為,違者將受到處罰。《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63條規定:隨地吐痰、隨處便溺、亂扔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隨地吐痰真的是最讓人煩的不文明行為,有些人,不分場合,不分地點,隨口就吐,真是噁心,所以,必須重罰,”記者隨機進行街頭採訪時,市民們對於隨地吐痰行為的厭惡溢於言表,引起大家的反感,主要是這個行為破壞環境不說,而且直接關係到他人的身體健康。對於重罰此種行為,人們一致表示支持,但是,大家最擔心的還是執行是否到位的問題。

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些不文明行為往往是瞬間發生,面臨著難以確認實施人、難以取證的難題。記者認為,除了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外,還需要廣泛調動市民監督的積極性,讓廣大市民群眾都參與到拍照取證的行動中來。為此,《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75條規定:單位和個人有權對不文明行為予以勸阻。不文明行為實施人對勸阻者進行辱罵、推搡、威脅的,相關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對其不文明行為依法從重處罰。不文明行為實施人阻礙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下月起在天津隨地吐痰 最高罰2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