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一位作家最大的喜悅,恐怕就是有真心喜愛他的讀者,願意沉下心來,仔細體會他藏在故事中絲絲縷縷的細節,並從細節中參透作家幽微的心事。這是讀書人的快樂,也讓作家快慰。

《布魯克林有棵樹》已經和大家一起讀到尾聲了。今天,我們特意約請了一位讀書高手,和大家一起聊聊她從這本書中讀到的那些細節。不知道這些細節,您是否也在閱讀中敏銳地發覺了。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十分細膩的小說。作者用生活細節和日常趣味將小說內容填充得滿滿當當,讀後又不乏想象的空間。書中充滿了值得咀嚼的細節,也有貫穿整部作品的象徵和隱喻。這本書快讀完了,作者留下的這些線索和小細節你們看出來了嗎?

一棵樹會像什麼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貝蒂•史密斯沒有想過要拐彎抹角,文中的“樹”的重要性在書名和小說開端就體現出來了。整本書中,貝蒂•史密斯並沒有真的想用更多文學和詩意的語言來敘述樹的象徵意義,相反,她直接告訴我們這棵樹是什麼樣子的。

這棵樹象徵著什麼?從書中,我們讀到了一些關於這棵樹的事實:

這棵樹所需要的真的很少——種子落在哪裡,樹就會生長出來;

即使在最貧瘠和最艱險的地方,它也會茁壯成長,它甚至可以長在水泥地面上;

弗蘭西坐在太平梯上被樹葉包圍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住在樹上;

如果你把這棵樹砍倒,會有另一棵樹從它的樹樁上長出來。

好了,如果現在要你把這棵樹描述成一個人,你會如何描述它的性格呢?你會覺得它是積極堅定的?還是充滿希望的?你能想到的性格特點,就是這棵樹的象徵意義。

那麼,貝蒂•史密斯這麼描寫這棵樹,樹隱喻了些什麼呢?只要一翻開這本書,我們就能時刻感受到這棵樹和弗蘭西的性格之間的鮮明對比。

首先,作者幾乎是明確地告訴我們“弗蘭西像是一棵樹”。事實上,在弗蘭西剛出生的那年,很多人都對弗蘭西的媽媽凱蒂說,弗蘭西太虛弱了,“這孩子怕是養不大”。凱蒂回答說:“什麼東西都在努力地活下來,你看那棵樹,還是長得那麼結實,都是因為它活得很要強。我的孩子也會那樣結實的。”

通過這些描寫,再加上弗蘭西那麼喜愛那棵樹,常假裝自己是生活在樹上,我們能看出,這棵天堂樹已經和弗蘭西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在這本書的最開端,作者就這樣描述了這棵樹:“不管它的種子落到什麼地方,都會長出一棵樹來,向著天空,努力生長。”這句話讓你想到書中的哪位人物了嗎?毫無疑問,是弗蘭西。儘管出生在貧民區,弗蘭西依然“向著天空,努力生長”,樹的出現,預示了弗蘭西在這本小說中的人生軌跡。

我認為,不管遇到什麼,弗蘭西都會勇敢面對,努力成長,就像這棵樹一樣。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錫罐頭儲蓄罐

弗蘭西出生的時候,她的外婆告訴她的媽媽凱蒂如何製作罐頭儲蓄罐,並把罐子釘在櫃子裡,每天存錢。外婆說,不管生活多麼貧困,存錢是很有必要的,存夠了錢去買地,就可以使家庭脫離貧困。

在第1章,弗蘭西和弟弟賣廢品,會將賣得的錢的一半放進儲蓄罐裡。當第12章弗蘭西家裡需要搬家時,他們只存了3.8美元,而媽媽必須支付1美元給搬運工。在他們第二次搬家的時候,錫儲蓄罐裡只有8美元,而媽媽這次必須支付2美元。而在第36章的時候,爸爸約翰尼去世,錫儲蓄罐裡的錢不夠支付墓地的費用,媽媽凱蒂必須向姐姐借2美元。如果說存錢是為了買地,那現在目標實現了——他們買了墓地,好吧,真是個戲劇性的結局。

這之後媽媽扔掉了錫儲蓄罐。在第43章,弗蘭西和尼雷重新做了儲蓄罐,想要存錢為全家人購買聖誕禮物,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在他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裡,儲蓄罐代表著他們擺脫貧困、開始新生活的希望;後來,弗蘭西和尼雷的新儲蓄罐似乎只代表著更直接的需求,但是,仍然飽含著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追求。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圖書館

在書的第2章,我們就讀到弗蘭西去圖書館,借了兩本書。弗蘭西覺得圖書館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儘管它又小又昏暗。

作者告訴我們,弗蘭西小姑娘每天都要讀書。她渴望去閱讀和了解外面更廣闊的世界,而在圖書館裡按照字母順序選擇閱讀一本本書就是她的方式。她不願意只讀一本書,相反,她會讀所有的書。對弗蘭西而言,閱讀就是她逃離貧困的家庭、逃往另一個世界的途徑

愛讀書這件事也幫了她的大忙,讓她在模範文摘局的工作得心應手,很快升了職,家人的生活也過得更好了。她一直愛著的圖書館,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狀況,而不僅僅是弗蘭西的命運。最後,當弗蘭西準備搬家的時候,她又去了一趟圖書館,歸還了她借的圖書,但是留下了借書卡。圖書館、書、借書卡——這些東西代表著弗蘭西所受到的影響,和她最終擺脫貧困的方式。

音樂線索——一首生命之歌

讀完這部作品,你會感受到它具有很強的音樂性,人物和情節常常會伴著配樂出現。書中有大量的旋律和歌謠,毋庸置疑,這些音樂與人物的性格刻畫息息相關。作品中的音樂構成了一首生命之歌。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爸爸

在這部小說中,爸爸是和音樂有著最密切聯繫的人,這充分體現了他性格中的理想主義和不現實的生活態度。

他喜歡古老而浪漫的民歌,他認為它們以“它們應當如此”的方式講述事物。他試圖通過對音樂的熱愛謀生,儘管這讓他的家庭極不穩定。另外,他在工作時並不被允許唱他最喜歡的歌,而是要通過唱別人想聽的歌來賺錢。

當生活不如歌曲中所唱那般美好時,爸爸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沮喪。當他去海邊的旅行沒有按計劃進行時,他覺得被歌曲“背叛”了:“他唱過很多和坐船有關的歌,其中不乏出海的主題,歌中喊著號子叫著口令。他不解,為什麼現實不像歌曲所唱的那樣呢?”爸爸所唱的關於海的歌曲,裡面並不包括具體的生活細節,也不包括可能會遇見的每一個意外,所以他不會去想那些事情。但真正毀掉美好的,正是這些關鍵的細節

最終,無休止的酗酒剝奪了爸爸的歌喉。失去了創作音樂的能力,他很快就死去了。表面上看,酗酒導致了爸爸身體狀況的惡化。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爸爸對音樂的熱愛代表著他的理想主義,而失去聲音也就失去了希望,某種程度上講,他因理想破滅而亡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媽媽

媽媽總是忙於各種事物——但沒人會怪她。真的,總得有個人來確保這個家裡的人不會被餓死。或許我們可以說,爸爸的理想主義導致媽媽變得更加現實

然而,媽媽不僅僅滿足於照顧孩子們的日常需求,她還以自己的額外付出換取孩子上鋼琴課的機會。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舉動也是媽媽為了將尼雷打造成與他父親不一樣的男人的計劃的一部分。雖然她也希望她的兒子成為一名藝術家,但絕對不能像他父親那樣。

好吧,讓我們來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媽媽的性格太硬,有時甚至令人不太舒服。但毫無疑問,音樂讓媽媽變得柔軟了一些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弗蘭西

弗蘭西對她周遭的事物十分敏感、善於觀察,所以她對音樂也擁有同樣的敏感度。當爸爸唱起動聽的歌曲,弗蘭西甚至感動地流淚,心中滿是自己對爸爸和他的的音樂的愛。

弗蘭西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求知慾的女孩,對音樂也是如此。她喜歡聽街頭藝術家演唱,跟著他們從一個街區跑到另一個街區。她甚至想象長大後她也會成為樂隊的一員。

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弗蘭西通過對音樂的感知,預感到爸爸的生命即將結束。當爸爸唱起《莫莉•馬龍》的最後一段時,弗蘭西“回到床上,把頭埋進枕頭。不知怎的,她哭了”。再一次,我們通過音樂直觀地感受到弗蘭西是一個怎樣的女孩。

時代韻味的小細節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地久天長》是一首通常會在除夕夜唱響的歌。這首歌改編自20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的一首詩。就像書中第46章中描寫的那樣,大多數人都對這首歌非常熟悉,並且會在唱這首歌的時候自己現編歌詞。歌名的德文為Auld Lang Syne,常被蘇格蘭人翻譯為《美好的昔日》或《很久以前》。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布什威克大道

在第25章中,爸爸帶著弗蘭西和尼雷走上布什威克大道。布什威克大道以幾個知名度極高的釀酒廠而聞名。該地區毗鄰威廉斯堡,但是與諾蘭一家的居住環境有著天壤之別。當爸爸帶著孩子們走上大道的時候,道路兩旁全是氣派的豪宅。

但根據攝影師Meryl Meisler的記錄,80年代初的布什威克會發生停電、搶劫、火災甚至爆炸。“社區附近到處都是碎磚頭,破碎的混凝土,倒下的木材,還有隨風飛揚的冷卻掉的灰燼。附近僅存的還能夠使用的建築的功能也很多樣:一部分是學校,一部分是避難所,還有一部分是監獄。一切都看起來是那麼令人困惑,學生們在混亂中學習和玩耍,了不起的老師們則努力在這個破碎的地區建立秩序和目標。我在布什威克的執教生涯從1981年持續到了1994年。這十幾年中,每一天往返地鐵站的路走起來都充滿驚險刺激,因為沒有人會知道在這樣一個遍地瓦礫的地方會出現什麼人或者什麼事兒。”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老猶和外邦狗

在第5章中,弗蘭西對賣醃黃瓜的老年人說:“給我來一分錢老猶醃黃瓜吧。”這句話裡的“老猶”惹怒了這個猶太人。老猶原文為“sheeny”,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說賣醃黃瓜的猶太人是不誠實的。弗蘭西在這裡把醃黃瓜叫作“老猶醃黃瓜”,她並沒意識到這麼叫是對猶太人的侮辱。

猶太人生氣了,狠狠地罵弗蘭西為“外邦狗”。“外邦狗”原文為Goyem, Goyem 或者 Goyim都是意第緒語中的詞彙,是猶太人用來指非猶太人或對猶太人一無所知的人。這個詞往往含有貶義。顯然,買了醃黃瓜的小女孩弗蘭西根本不懂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小歌后

小歌后,是爸爸在弗蘭西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給她取的綽號,弗蘭西非常喜歡聽爸爸這麼叫她。“小歌后”的原文為Prima Donna,指的是歌劇中的女主角或者是首席女歌手。

如果一個人稱某位女性為Prima Donna,往往代表這個女性在他生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父女之間的感情紐帶,從這個綽號中就能窺見一二。偶爾,這個詞也被用來指一個喜怒無常或者很虛榮的人。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肩衣

第27章中,諾蘭一家過聖誕節。瑪麗外婆送給每個人一件自己親手做的肩衣。外婆在把肩衣帶來之前,已經讓神父祝福過。肩衣,原文為scapular,是天主教徒穿的宗教物品。它的設計是以一些僧侶和修女的修道宗教習慣為藍本的,他們總是穿著一件看起來像一塊長方形的的布長衣服,中間有一個洞,以便於頭部從中穿過。外婆在給弗蘭西穿上肩衣的時候祝福她:“願你走到哪裡都有天使陪伴。”

讀書就該像這個樣子——想了解這本書,一定要看到這些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