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比喻有几种?

269852880003


问题:诗词中的比喻有哪几种?

无论古人的词歌赋,元曲散文,还是明清小说,现代美文,倘若谈到写作手法,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所谓“比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比方”,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相互交流沟通,为了把深奥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也常常不由自主就运用这一修辞方式,比喻可以说是修辞之首,词章之冠,行文之必备神器。

中国古诗词中的比喻

【释义】

比喻,“以此物喻彼物也”这是明代著名学者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

他还进一步表明,诗词用来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假若要达到传形传神,绘声绘色,形神兼备,通常皆离不开比喻,所以说“比喻”堪为辞格之首。

【比喻的分类及例证】

喻景

最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举例:

  •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望洞庭》中作者把洞庭湖水比作洁净无尘的明镜;把洞庭湖上的君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从俯瞰的视角,用比喻的手法,无以伦比的空间想象,让读者身临其境。


  • 李白:《夜下征虏亭》:“山花如秀颊,江火似流萤”。

通过比喻将山花比作少女美丽的面庞,将渔火比作夏季的萤火,展现出美好的诗情画意。

  

喻物(以雪为例)

  

  • 岑参《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骆宾王《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 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张元《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一一一这些比优美雄奇,富有想象和哲理,让读者从想象中领略其意境,都给人美的享受。


喻事(以音乐为例)

  • 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联想,让优美的琵琶音乐有了视觉感;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使琵琶的演奏有了触觉感受。

  • 韩愈《听颖师弹琴》:“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不仅有听觉比喻,同时也有视觉和触觉感知。


喻人(以美人为例)

  •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一一一通过这一系列比喻,充分体现女神的美丽,十分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来去飘逸的风姿神韵。

喻情(以愁为例)

  •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水牵愁万里长”——这种愁如果能够丈量,那得是多长呀?充满了夸张且具有高度的浪漫主义色彩。
  • 陆游:“十丈愁城要解围”;“闲愁万斛酒不敌”————让我们终于明白,原来“愁”不但有长度,还有体积感念,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内心感知!

  •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个“愁”随着感知可以移动自如,既可以在眉间,也可以在心头停留;
  •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个千古一“愁”,正因为随江水滚滚东去、不可遏止,才能流芳后世,念念不忘;

  • 贺铸:“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五种常见的自然景象:烟、草、风、絮、雨来抒发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这样多感官的手法无愧于词坛圣手——“贺梅子”的雅誉!


喻理(宋代诗人青睐的笔法)

在中国妇孺皆知,人可共读的唐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浅显易懂,哲理深邃。

  • 苏轼的哲理风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由于在不同的角度,所以看待问题的结果各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最有代表性的扛鼎之作,莫过于苏轼的早年名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节选)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真可谓人生在世,犹如飞鸿,前途未卜。每一个人的未来就如同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然在雪地上留下了爪印。

待到鸿飞雪融,一切将不复存在。然而,它毕竟飞过了,飞鸿踏雪的轻盈,不计何处的洒脱,惊鸿一瞥的浪漫,还有那翩然来兮的无悔,飘然归去的无迹。

比喻在这首诗中起了贯穿全篇的关键作用,使诗中的人生哲理含蕴更为丰厚、更为深沉。



  • 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诗人——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

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综上所述,基本上涵盖了古诗词中所有的比喻手法,简单作答以飨读者和文友!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原创不易,码字辛苦。敬请关注,评论转发🌹🌹🌹


兵法天下


诗词、散文中常用的有:明喻、暗喻、借喻。

诗词从咏物到赋意,散文从咏物到言志,都要花费作者大量的心血。咏物言志(也称拟人、拟物)是诗词、散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者在生活中对某一个客观景物有所感动,于是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一景物之中,通过这一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管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构思中要掌握以下几个特点:

一、搜求物象,刻划特征。当作者在选择一种能够闪耀某些思想光芒的事物,作出吟诵对象时,便要准确的把握这一事物的特征。在写作时,首先要刻划出它的外形特征,给人以具体的形象。

二、寄情于物,赋予个性。在所咏对象的外部特征之中,还要表现他的内在气质,或者说是要把景物作为人的品格来写。客观事物经过作者主观改造后,必然会染上某种主观的感情色彩。

三、由比入兴,开拓意境。咏物是抒情的基础,托物寄情,实际上是一种比兴手法。他可以通过作者朴实的感情,用华丽的词汇,把他比喻成具有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挺拔等品质,然后再展开联想,阐述她像征的意义。

四、正反比较,深化主题。正面描述和反面衬托相组合往往能使诗词、散文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推进一层,它有助于主体向纵深方向发展。

总之,不同的景物要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灵活的写作技巧,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较好的使用这些比喻方法,写出的作品定会令读者赏心悦目,、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天老大11


比喻,排比,拟人,双关,引用等都归属修辞类。比喻如果给它下定义的话,就是用一个事物形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叫比喻。比喻又分"明喻","暗喻"和"借喻"等。比喻是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修辞手法之一,不单单用于某一指向。中国诗词中的比喻修辞手法俯首可拾,如:"床前的月光,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在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要注意用得贴切,要选用人们常见的,容易想象和理解的事物打比方,要接地气,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修辞的艺术作用。

(简论)


秋风秋雨听秋声


诗词比喻有正反之喻,有明暗之喻,有借鉴之喻,有寄托之喻。你问的简单,我答的也简单。


心是亮的


物和物的比喻:万条垂下綠丝绦

人和物的比喻:指如削葱根、绿肥红瘦

今和古的比渝: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

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和人的比喻: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

相思意意。

人和动物的比喻:感时花溅泪,恨时鸟警

心。

物和人的比喻:煮豆燃豆箕,豆在腹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梅山425



桃花源记18068669686


有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对偶,拟人(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等。


Ze乙e


意喻初原话中清,含蓄待放书里见,细听心声多形象,字里行间生意景!


阿尔法1208


答.这个问题我从来沒想过。到底有几种还请老师明示。谢谢老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