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醉墨客林世伟


关于中国画的境界有很多种说法:

一、古人将中国绘画作品分为四个等级:能品、妙品、神品、逸品,也可理解为四个境界。

能品:对描绘对象画得“像”,也就是造型准确,画松树像松树,画人物像某人。

妙品:除了画得“像”,绘画技法娴熟,笔墨运用得当,得心应手,所绘对象形象生动。比如画一棵松树,不仅画得像松树,还显现了松树的苍劲等个性特点。

神品:对绘画对象除了画出了它的特点,还画出它的精神和“味道”,比如某人的气质,山水流动的气韵,松树的坚韧、风骨等“神韵”,也就是从“形似”达到了“神似”的地步。

逸品:不追求所绘对象是不是“像”,而是画家某种精神、观念的表达,极具画家的个人特点和风格,并且是要能读懂画家心理、观念、情绪的人,才能欣赏的作品。

二、有学者认为中国画其实就二种境界:写实与写心。这本身也是中国画创作从写实到写意升华的一个过程。

写实:就是画得真实,画得“像”,是一种对自然、事物原有状态的客观描绘。

写心:就是写意,是画家对描绘对象有选择性的、主观性的描述,所谓写景即写情,直接表达画家的心意。

三、也有人认为中国画有五种境界:一曰形,二曰神,三曰道,四曰教,五曰无。

一曰形:形即基本的造型,所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二曰神:”形“为”神“服务,即表现描绘对象的神韵,遗貌取神,得鱼忘筌。

三曰道:道为一切事物之本源,所谓道在途中,是途径,是门径,所谓众妙之门。

四曰教: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

五曰无:无即艺无止境,艺海无涯,无法之法,大象无形,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无法既是突破,又是自由。

四、有的人说得更玄,说中国画写意的境界有:虚幻之境,画外之境,拙丑之境,寂寞之境,萧散之境,荒寒之境,淡雅之境,淡雅之境,心灵之境。

(好吧,这个我已经很难解释了--)

五、我个人还是比较主张第二种说法,中国画”以形求神“,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精神,是中国画与西画艺术表达方式最大的区别,从“写实”到“写心”(写意),是一个过程,也是二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实也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写实的工笔画其实一样是一种写意,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徐悲鸿的写实马与齐白石的写意虾,你说谁的境界高?我看就说不清。

中国画坏就坏在了过分强调“写意”,不注重对描绘对象的研究和技法、材料多样化的研究,这很容易导致中国画玄学化、神秘化,比如第四种所谓的“中国画十大境界”,就是典型的瞎扯。

无论是谢赫的“六法”论、荆浩的“六要”说,还是黄宾虹的“三要”、潘天寿的“五宜”等历代诸多理论,中国画创作是有一定的程式或者说标准的,但并至于如此玄虚,否则则会走火入魔。

只要笔墨造型能力强,能反映事物的精神,有生活、时代的气息,能感染人、美育人的作品,我认为都是好作品,好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雅俗共赏,既有画家的精神追求,又能让大众感觉到审美愉悦(当然有个接受的过程),那有那么多所谓的“境外之境”!


西江书画艺术


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水墨大写意来书写画家的艺术情感因为:

一是国画主要是用水墨通过毛笔在宣纸上作画,

二是国画的造型也是以水墨为主通过“点,线,面,墨,白,灰,虚,实”等技法完成的,

三是水墨大写意作画最在宣纸上产生笔墨效果营造出“气韵生动”的氛围,和“墨分五色”感觉,这也是国画家最难把握之处,

总之,水墨大写意是国画的最高境界








天仁艺上


国画的最高境界古人早已说明。古话说:人生有三个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山水画乃道法自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画有诗的意境,画的诗化,画的文学化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欧阳修在诗中论画时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知见诗如见画。花鸟画的境界贵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之所以经久不衰,不单单在于用笔,技法,更重要在于作者的要表达的的思想境界。花鸟画的意境美在于写画,特别是文人画中,往往把画的对象为喻人格化,更提高了审美的意境,这在四君子画中尤为明显。人物画为传神,主张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唐代张操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便是自然的生命,心源便是自我的生命,但无论是天源还是心源都是对自我生命的展示。都表达作者的一种感受,表达作者此时的心境及意境。由此可见,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人物画诗书画印合为一体都包含着来自自然的现象和来自作者自身的审美信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


夜色主义绘画


喜爱中国画的朋友一起聊聊,提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什么角度看待,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宇宙天地间,不与禽兽相比,面对草木一秋,往往是有所感受,有所觉悟,有所追求,一人一追求,一人一心境,一人一意境,由于个人的性情、修养和格局的不同,从而,达到的境界不同,相对于混吃混喝的等死,甚至是嫖赌毒等的作死而言,不媚俗,不庸俗,不恶俗,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追求健康、幸福和希望是永恒动力,这样,喜爱中国画的朋友,就能理解,中国画家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表达内在的思想感情,即使是鉴赏者也能从其中产生艺术共鸣和个人体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画艺术传统,综合分析,中国画主要有追求传道、寄寓和畅神的境界,文以化人,艺以载道,从艺术主体的角度,最高境界是笔墨和真我的圆融一体,从艺术客体的角度,最高境界是笔墨和情景的浑化一体,从中国画创作的角度,中国画最高境界何在?画如其人,画品人品互为表里,人品的高低就是画品的高低,简单的说就是真善美,不仅仅是外在笔墨技法水平的高低。中国画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强调传道,魏晋南北朝以前,以人物画为盛,主要是辨神奸,明善恶,披图可鉴,中国画论中代表性思想有“昔夏之有徳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之备,使民知神奸。”(周代•左丘明《左传》),“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南朝齐梁代•谢赫《古画品录》),“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人性的觉醒,文人地位和人文理想的变化,生命的脆弱,沧海的变迁,时间的流逝,上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考,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盛,所以有外国人不理解,甚至是崇洋媚外的国人也不理解,特别对梅兰竹菊和松莲等题材,还有仁山智水,在此,寄寓代代中国文人的个人的气节风骨和人生理想,更是有个性化的真性情的情趣意味,畅神其中,“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哉。”(南朝宋代•王微《叙画》),喜爱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画传统的代代国人,为什么如此热爱?!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君子之道,非小人可言,不见代代的奸佞更是热衷风雅,标榜清廉,可见中国画境界高低所在。纵观中国画发展史上,以宋代郑思肖的《墨兰图》、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为例,喜爱中国画的朋友,可以通过对中国画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角度,认识和理解其中个人的感受和思考,面对郑思肖坚贞不屈的家国情怀,倪瓒洁身自爱的品徳情操和郑板桥倾听民间疾苦声的铁肩傲骨?!真正的懂得什么是中国画境界高低的标准和最高境界。(附:宋代郑思肖代表作《墨兰图》、元代倪瓒代表作《六君子图》和清代郑板桥《墨竹图》),欢迎你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交流!谢谢你关注于秋水工作室!





国画家于秋水


大家不要喷,我觉得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画人都不像,画山水都一样!

于是就会有人说了,许多画家画的人物很像,比如有画毛泽东周恩来领袖人物的都比较像。我承认没错,但大家注意到了吗,能画像人物的作品都是用了西画素描里的明暗来处理的,他们是用的素描的方法,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画和我们推崇的国画技巧。不是有许多国画大师在抨击那些个写了实的画家们?呵呵,因为自己画得不像所以才抨!他立标准,以他为最!

所以我说因为这些个权威们,国画的最高境界就变成了:画人都不像,画山水都一样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国画的局限性也的确有些大,我觉得书法和国画可以分到一类,国画不是艺术,更不是纯绘画艺术,它应该同书法分到文化那一类!的确如此,中国是书画同源,与绘画无太大关联。

所以国画不用写实,不用画像,而只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承接,我们学国画主要是师古人,古人的一切手法就照搬,比如许多人画唐卡或者雕佛像什么的,难不说你还能创作一番?!

我是个画西画的水彩画家,所说所画的当然有所局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学习进步!











水彩名家


中国画博大精深意境超凡妙趣横生,国画最高境界表现在立意主题鲜明,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似是非似洽到好处为宜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达到神似之目的。源于画家精神状态思想竞界,至善至美,文学艺术修养,以及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认识悟性,思维敏捷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心领神会,国画气势磅礴笔墨韵味无穷,以墨代色的浑厚华滋美。留白是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形式美,是国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制布局章法,密不透风,疏能走马。以无当有,以少胜多,既白当黑,黑白对比画外有话,事半功倍。欣赏国画妙在会意,能修身养性心旷神怡,妙不可言,心静神畅,缓解精神压力,起迪智慧感化人生之功效。


gzl与世无争


我个人认为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的情趣修养通过国画技法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




刘继农紫柏山人


当今的国画是没有境界可言,除了炒还是炒,越炒越糊,何谈工笔笔法绘制,一天一幅甚至数幅的作品,只属涂鸦之作,完全摒弃了古代高超高难度的绘画技巧,为何古代名画能流传千古而使人趋之若鹜?这是自有道理的,古画材质等全取自天然,能历经千年而不腐栩栩如新,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给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当今的国画绘画技法水平只有给人吊打的份,这种现象属于闭门造车,掩耳盗铃,自娱自乐,自我陶醉之举,实难以成气候。



《伶盗龙》十一哥


出神入化,人能看懂,。


陈秀顺1


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需要作者有纯熟的笔墨工夫,深厚的人文学养,良善的思想境界。他不是为钱而画,而是为人而画。也要象那些先贤圣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人文关怀,当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