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密云干部的赤峰扶贫故事

一名密云干部的赤峰扶贫故事

王永福(左一)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上湾子村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阿鲁科尔沁旗——“北方弓箭手”

克什克腾旗——“亲兵卫队”

喀喇沁旗——“守卫者”

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就像草原之于内蒙、玉龙之于赤峰,在无垠草原中、沙漠戈壁间讲述着自己的戎马岁月,饱经岁月仍熠熠生辉。然而,璀璨的历史并没有给这片土地带来繁荣,贫困却给这里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王永福是土生土长的赤峰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安家在了北京密云,但他的家乡宁城县却是国家级贫困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放不下对家乡挂念的王永福,终于在组织的安排下,于2017年3月挂职到了他热恋的家乡——赤峰,这一干就是两年。两年里他走遍了赤峰12个旗县区,走过90多个苏木乡镇,进村入户,调研走访,深入开展京蒙扶贫协作工作。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2个区贫县、4个国贫县摘帽,贫困人口从2017年初的18.8万人减少到2019年初的5.3万人。最让他欣慰的就是看到一贫如洗的老乡脱贫后的笑颜。

一名密云干部的赤峰扶贫故事

主战场

2017年3月3日,对于北京市密云区干部王永福而言,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这是他离开妻子、儿子挂职赤峰市扶贫办副主任的日子。初回家乡,往事一幕幕从他的脑海中掠过。

“到2020年,我们一定要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

一位宁城县普通农民的话至今让他难以忘怀。他的家乡宁城县是个国贫县,而赤峰全市12个旗县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8个、自治区级贫困县2个,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万人,占全自治区的34%,扶贫工作之艰巨可想而知。

“欢迎来到咱们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

扶贫办冯树鑫主任的一句“主战场”,让王永福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没有主抓过扶贫工作的他深知,留给自己适应和学习的时间并不多,他需要尽快熟悉并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迎接挑战。

有人说:“挂职干部,工作差不多就行了,混两年完事了!”但王永福从上岗的那一天起,就没把自己当成“挂职干部”,而是一名建设家乡的“任职干部”。为了尽快摸清赤峰的贫困户情况,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王永福总是抽时间尽量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从刘家营子村贫困户苏凤忠家,到三宝山村贫困户段忠会家,再到元宝山区内蒙古大牧场公司,王永福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看到“雨露计划”正帮助贫困户靠读书摆脱贫困,了解到健康扶贫工作让被疾病摧毁的家庭正重燃希望,意识到电商扶贫对于帮助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拓宽致富渠道的重要意义。短短几个月时间,王永福就从扶贫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行家里手”。

一名密云干部的赤峰扶贫故事

王永福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巴罕村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7月,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办、赤峰市扶贫办承办的“2017发展中国家完善精准扶贫机制与缩小收入差距官员研修班”将在赤峰市举办,从没有外事活动组织经验的王永福,被拟定为这次研修班的牵头负责人。外事活动、零经验、人手不足……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王永福意识到,越是遇到困难的工作,就越要挺身而出。接到工作任务后,王永福没有犹豫,迅速启动了各项筹备工作,和分管科长贾保清两个人就把研修班筹备组的架子搭了起来。

研修班共有来自墨西哥、蒙古、南苏丹、老挝、土耳其等19个国家的53名国外官员参加,计划考察宁城、敖汉、翁旗、林西、克旗5个旗县的12个扶贫项目,人员多、组成复杂、行程密集,这都给组织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保证活动质量,从制定方案到实地踩点再到协调调度、统筹衔接,每一个环节王永福都要自己先走一遍,查缺补漏。从策划到实施,整整两个月时间,王永福没有回过一次家。有一次,王永福驱车8个小时回京开会,第二天还要到研修班参观地踩点,散会之后就急忙往赤峰赶,行驶在京承高速上隐约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家,但繁忙的工作让他根本无暇回家探望。

整个活动调动了负责外事、公安、交通、食药、卫生、翻译、后勤等工作人员80多人,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然而,再周密的安排也难免出岔子。研修班首日,已经晚上10点钟了,仍然有几个学员没有回酒店,这让王永福心急如焚,万一学员在外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组织会务人员及酒店工作人员外出寻找,经过几番寻找才发现,原来是几位外国朋友在酒店周边吃饭聊天忘了时间。虽然没出意外,但这个小插曲让王永福惊出了一身冷汗,当晚就连夜起草制定了严格的学员出入登记制度,安排专人在酒店门口分组值班,同时全面加强外围安保措施,从遵守秩序、活动范围、归宿时间提出明确要求,后来研修班的学员称这些规定为“王三条”。两年间,经王永福着手筹办的各类培训近700人次,其中赴京培训100人次,为赤峰打造会创业、能致富、带不走的扶贫干部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名密云干部的赤峰扶贫故事

王永福在赤峰市敖汉旗黑毛驴产业园与国际减贫研修班学员合影

挑重担

2018年4月,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了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明确北京援助内蒙古扶贫协作资金将从原计划的县均1000万元增至县均3000万元,三年扶贫协作资金从原计划的9.92亿元增至29.75亿元。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将京蒙扶贫协作工作由发改部门调整至扶贫部门牵头负责,而这份重担自然落到了王永福的肩上。

这可是涉及几个亿扶贫款的大事,牵扯到赤峰市十几万贫困人口的未来。每当想到如何保证扶贫款项用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如何把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变成贫困户手里的“摇钱树”?王永福总会辗转难眠。

“万事开头难!”面对困难,王永福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在没有特设科室和人员的情况下,他与市扶贫办主任冯树鑫沟通探讨了多次,在方案和工作思路基本清晰后,立即着手筹备交接工作,连夜起草相关方案材料。涉及协调政府调整部门职能、明确工作思路形成全市一盘棋、理顺工作机制、加强推进力量、落实工作责任五大方面内容,形成了可靠实用的交接方案和工作计划。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王永福还提议成立赤峰市京蒙扶贫协作专项工作推进组,市扶贫办主任为组长,4名京蒙对口帮扶挂职干部为成员,确保帮扶成效。从无到有,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方案完善了,王永福也瘦了一圈儿。5月,赤峰市政府召开办公会议,按计划落实市发改委和市扶贫办交接工作并向各旗县区政府下发通知。

“徒法不足以自行。”完善的制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而工作执行的怎么样同样左右着这场战役的走向,开展实地督查,是做好京蒙扶贫协作专项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6月,在自治区扶贫办第二督查组来到赤峰进行督查之际,王永福提议开展一次自治区与赤峰市共同进行的联合督查,深入了解全市8个国贫县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经过研究,由王永福和自治区及赤峰市共4名干部组成联合督查组督查国贫县京蒙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7天、8县、4人,他们一路马不停蹄,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寻找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县政府并提出整改时限和要求。在担下京蒙扶贫协作重担的同时,王永福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抓扶贫协作成效的努力当中。

胜负手

该怎么发挥北京干部的优势帮助贫困户?在完成自己分管工作的基础上,王永福经常自己琢磨。利用挂职干部团队讨论的机会,挂职干部们达成了一致“发挥北京人才优势,将输血向造血转变!”说干就干,王永福和挂职干部们积极协调北京方面,组织赤峰市相关干部到北京考察企业、对接项目,挂职团队引进了北京德青源、大北农、京东方等诸多项目,现已全部发挥了减贫带贫效益。开展交流帮扶和培训教育活动,帮助打造赤峰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致富带头人。两年时间,通过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劳务协作等手段,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失业贫困户有了收入、大病贫困户有了保障、贫困地区资源得到了科学开发,脱贫攻坚也进入了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贫困退出,这也是检验脱贫攻坚成功与否的“胜负手”。

一名密云干部的赤峰扶贫故事

王永福在赤峰市宁城县带队开展贫困县退出初审工作

根据工作安排,王永福负责赤峰市第二初审组,对松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开展贫困县退出初审工作。贫困退出不是简单的看资料听汇报,审查组需要进村入户,一户户地转,一家家地访。寒冬塞外,王永福一行59人一干就是18天,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探讨研判,18天的“白加黑”“5加2”。在走访喀喇沁旗一个贫困户的时候,资料显示该贫困户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可是王永福注意到贫困户家的山墙隐约有修补过的痕迹,经过问询才得知,原来是房子破旧没钱修理,墙缝用白灰补上了。在当晚的研判会上,王永福就提出了他的这个发现:“连可靠的住房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脱贫!”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辖区政府的处理,贫困户的安全住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旗县区摘帽,18天的辛苦付出终迎硕果,3个区县旗具备了“摘帽”条件。

2019年春节刚过,上班第一天,王永福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一段来自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宪东在赤峰市脱贫攻坚工作简报上所作的批示:“看了永福同志的事迹,很受触动也很受教育。永福同志虽是挂职干部,但是没有临时心态和过客思想,始终倾情投入,专心致志于扶贫一线的工作,体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我们要衷心感谢永福同志的积极贡献,更要认真学习永福同志甘于奉献的精神,切实用心、用情、用力把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好。”

两年的时间不长,纵然放心不下没钱上学的孩子、忘不了重病贫困户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舍不断心底的丝丝乡愁,但组织需要王永福到新的岗位继续他的工作。此时,北京派驻到内蒙的挂职干部团队已由两年前的36人变为100人,未来还将有更多像王永福一样的干部踏上这片土地,怀揣首都人民的深情厚望,与内蒙古同胞携手奔向小康,迈向富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