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三国后主刘禅?

逆风飞扬的梦想者


看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禅这个人,刘禅是蜀汉的皇帝,但是刘禅并不是人们口中的昏庸的皇帝,他做的很多事情让人看到了他的过人之处。诸葛亮去世后,刘备立刻就废除了丞相制度,让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让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这样一种精致的安排难道是弱智的人能够安排出来的吗?而且后来蒋琬去世之后,刘禅直接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国内发生叛乱的时候,刘禅派人平定了叛乱,很从容的治理着国家。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刘禅的能力和才华。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刘禅并不是然们口中的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刘禅还真的是一块当皇帝的材料。人们平时看到的的刘禅是表面的现象,并不是刘禅的真实一面。

刘禅出场的场景就很与众不同。 人们最早认识刘禅都是从长坂坡上赵云在百万敌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方才救出了刘禅,然后刘备见到赵云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的爱才之心,要将刘禅给摔了,让赵云为之感动。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也就成为了后来的一个歇后语,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刘禅就正式的出场了,以后的刘禅肯定也是在英明的刘备的悉心教导之下成长,最起码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刘禅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刘备为了让流传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禅学了《申子》、《韩非子》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刘禅学习,刘禅还拜伊籍为老师学习了《左传》,并且刘禅还学习了武功。可以说刘禅也得到了刘备的真传。刘禅虽然没有刘备的英雄之气,但是也绝对不是一个草包和无能的人。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功业,建立了蜀汉政权,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功劳很大,没有诸葛亮的出现,就不可能有刘备的成功。刘备当上了皇帝之后,没有几年的时间自己就在白帝城与世长辞了,就是再伟大的人,也决定不了自己的生命长度,只能够决定自己的生命的厚度。刘备在去世之前,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让诸葛亮辅佐自己的儿子刘禅。

刘禅登基的时候年龄仅仅才17岁,在以后的时光里,诸葛亮做的很好,他一直在鞠躬尽瘁的辅佐着刘禅。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学习过诸葛亮写的《出师表》,看到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诸葛亮很伟大,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忠臣、能臣。刘禅很幸运,遇到了诸葛亮这样的人。蜀汉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诸葛亮进行处理,在诸葛亮当权的时期,是显示不出来刘禅的水平的,因为诸葛亮的光芒太强了。刘禅后来在蜀汉灭亡的时候,朝廷中的很多大臣都战死了,但是刘禅为了保全性命而投降了,这一点还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的,后来的一个成语“乐不思蜀”说的就是刘禅的故事。


我和名人是知己


首先题主把蜀汉后主刘禅的名字,错误的写成刘婵,虽然是无心之失,却也是大大的不妥。

刘禅,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刘备的儿子,天生的皇子。


刘禅又是不幸的,因为刘备雄才大略,而他资质平庸。甚至可能,连平庸也称不上。

对于刘禅的资质的探讨,我们有两个重要的线索。都是三国志记载的。

第一个,

是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身染重病。这个时候,诸葛亮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很特别,没有写什么重要军国大事,却专门写了刘禅读书的事。告诉刘备,说刘禅很聪明,近来读书,颇有进益。


刘备病重,多少军国大事要处理。诸葛亮却专门写这么一封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就是诸葛亮在给刘备宽心。刘备心里清清楚楚,自己的儿子刘禅资质太差,此刻他命在须臾,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傻儿子能不能担起蜀汉的重担。

诸葛亮来信专门说,刘禅很聪明,读书有进步。就是告诉刘备,不用担心,刘禅没问题。

我们却能从中看出,刘禅的资质确实不高,否则有识人之明的刘备不会这样担心,诸葛亮也不会这样精心安排。

第二,就是诸葛亮对刘禅的教诲。

诸葛亮北伐之前,给刘禅上呢一个出师表。对刘禅千叮咛万嘱咐,惴惴教诲。其中有一句很特别:

陛下亦宜自谋。

诸葛亮告诉刘禅,皇上你也要自己多动脑子谋划大事。

说明刘禅平时不动脑子啊!没有主见。


刘禅是个好人。

刘禅有诸葛亮的辅佐,应该说是幸运的。否则以他的才能,蜀国很快就会灭亡。

刘禅又是不幸的。因为诸葛亮太强势,刘禅作为皇帝,其实很多事情做不了主。

但刘禅是个好人,他没有因为诸葛亮专权就猜疑诸葛亮,反而对他信任有加。成就了主贤臣忠的千古佳话。


上将嗳福斯


乐不思蜀,亡国之君,亲小人远贤臣等等,大家一想到刘禅,脑袋里蹦跶出来的都是这些贬义词,为什么呢,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可是实打实的蜀国出身,三国志中处处流出出尊刘贬曹的意思,怎么会让大家对刘禅的评价这么低呢?我觉得原因无非有三:

1.刘禅确属亡国之君,不置可否。历史上对亡国之君的评价除极少数如崇祯帝等不是一概而论之外,其它的像什么商纣王,秦二世,陈后主,隋炀帝等等都是一边倒的“大昏君”,昏庸懦弱,视人命如草芥,好大喜功,不思进取等等词语都是其贴身符咒,刘禅虽无大错,但亡国之君注定没有较高的评价。

2.大汉国祚四百年,封建王朝忠君爱国的思想又深入人心,大汉朝曾经也是何等的辉煌。老百姓心中对大汉朝肯定是有感情的,刘备的蜀国无形之中成为老百姓对大汉寄予的最后一丝希望,但正是刘禅,让这一丝刚燃起的希望破灭了。老百姓心中难免对其有所不满,因此贬低刘禅的说辞典故很快就传播开来,以至于出现如“扶不起的阿斗”等典型的恨铁不成钢的典故。

3.蜀汉后期,刘禅确实有亲小人远贤臣的嫌疑,过于亲近宦官黄皓,以至于姜维被逼远离都城,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为邓艾的偷袭成功创造了条件。

但是对于刘禅的评价远不及此,只说三件事,大家就对刘禅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1.蜀国灭亡时姜维退守剑阁阻挡钟会,邓艾率领一支三万人的精锐从阴平天险绕过剑阁,直扑成都平原。蜀军后方的江油城措不及防,守将不战而降。邓艾乘胜进军,在涪城、绵竹连续击溃从成都方面赶来的诸葛瞻的援军,两城皆失,诸葛瞻战死,主力被歼,而姜维的主力也是困守剑阁腹背受敌,无法驰援,至此成都方面已经无兵可调,胜负已分。继续鏖战只会徒增伤亡,刘禅在此时收手投降既可以为自己争取到生存空间和富贵的可能,也能避免蜀中百姓继续遭受战乱之苦。

2.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立即废除了丞相制度,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监管军事,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监管行政,将原来集诸葛亮一身的职务的权利,一分为二,而且还让两人互相交叉,相互制衡,试想,能做出这样一种政治安排的人难道会是庸劣之主吗。

3.在司马懿发动叛乱,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后,夏侯霸走投无路去投靠刘禅。我们都知道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是被刘备的部下黄忠给斩杀的,此时刘禅为了冰释前嫌,使用感情牌(刘禅的张皇后的母亲,即张飞之妻和夏侯霸是本家)巧妙化解了这些往事,让夏侯霸感恩戴德,从此一心一意安心效力蜀汉,可见刘禅也算得上是一个懂得谋略的君主。

蜀汉的灭忙有很多必然因素,本来就偏居一隅,人口和地盘跟曹魏相差太大,实力相差悬殊。加之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虽互有胜负,但都是无功而返,并未能扩张地盘,充实人口,只有粮草和人口的损耗,因此自刘备去世之后,蜀汉本就不殷实的实力是呈下降趋势的。所以,蜀汉的灭亡不能全部归因于刘禅。且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以一己之力还独撑蜀汉达三十多年,并不容易(想想隋炀帝接手的可是一个大一统的富庶国家,不过14年便灭忙了)。相信大家对于刘禅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客观看法,如果说的有不妥的地方,欢迎斧正。


MrSHBK


蜀汉建立只有两位皇帝,开国皇帝刘备,亡国之主刘禅,看似刘禅软弱无能,实则不尽然。蜀汉在三国之中属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实力最弱的一方。刘禅十七岁登基,在位四十一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刘禅精通御臣之道,是一位聪明的领导,领导动动嘴,部下跑断腿,比之事必躬亲来得更有成效。调节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糸,支持部下工作就是基本工作,余下时间就是享受人生了。累死文臣,战死武将,在位期间无一人谋权篡位,这就是能力,就是聪明之人。虽然最后投降了曹魏,但为民着着想,使蜀汉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保住了刘氐家族的灭顶之灾,自己安享富贵,寿终正寝。比之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的几位皇帝的结局下场,,刘禅在偷偷的笑。


一壶浊酒喜相逢


亡国之君一般都是昏庸无道之主。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又有山川险阻,易守难攻,是安逸享乐的好地方。所以刘禅没有忧患意识。等到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望风而降,可见何其懦弱,相比北地王刘谌的不屈,后主愧对刘备。后来投降在洛阳安度晚年,封为安乐公,可谓安于现状,贪图享乐,实至名归!


剑胆琴心01


历史学家已评价过:扶不起来的阿斗。

谢谢!


手机用户68063485589


刘禅绝对大智若愚型 而且宅心仁厚


多多62399902


睿智仁厚之君


谈文论史


虎父无犬子,非雄主,乃人杰。他做了所有选择里最好的,却没有跳出选择。应该说是普通人的极致。


观复其心


城破之日则自尽之时方为血气!吾佩崇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