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養豬業重要信息彙總

溫氏股份:因非洲豬瘟及豬價低迷,一季度淨利下降逾130%

4月24日下午,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498,下稱“溫氏股份”)披露第一季度財務報告,淨虧損4.6億元,去年同期淨盈利14.08億元,同比下降132.69%。報告顯示,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養雞業務收入下降及養豬業務成本增加。

溫氏股份創立於1983年,總部位於廣東省雲浮市,是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根據其披露的資產信息,目前已上市的肉豬約1904多萬頭,為中國本土最大的養豬企業。

根據報告,2019年第一季度,溫氏股份的商品肉雞銷量為1.84億隻,同比增長20.10%;商品肉豬銷量596.30萬頭,同比增長19.65%;實現營業收入139.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12億元,同比增長6.17%。

但由於商品肉豬、商品肉雞的銷售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導致淨利潤大幅下滑。報告顯示,黃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 14.78%。同時,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1-2月份國內生豬市場持續低迷,加上春節後生豬行情季節性走低影響,溫氏股份稱養豬業務出現虧損。同時,由於在第一季度繼續加大了一系列防控非洲豬瘟的相關安全設施,成本費用有所增加。

3月份,溫氏股份的養豬業務進入盈利期,這是由於受國內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生豬價格出現了短時間的快速上漲。據農業農村部對400個縣定點監測,3月份生豬存欄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18.8%。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2.3%,同比下降21.0%,同比降幅達到了近10年來最大值。特別是一些主產區減產幅度更大。由於產能調減,3月份豬肉價格止跌反彈,全國豬肉批發市場均價環比漲6.3%,同比高出7.6%,生豬集貿市場均價環比漲14.3%,同比高20.5%。

但根據溫氏股份整體未能完全彌補1-2月產生的虧損。報告期內,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均價總體上比上年同期下降4.69%。

此外,報告提到,受非洲豬瘟疫情及防控措施影響,公司養豬業務仍面臨多方面風險。如果種豬跨區調運受阻,種豬場將不能及時換種,將面臨豬苗產量不及預期的風險;其次若豬苗、商品肉豬調運受影響,造成無法及時投苗或銷售商品肉豬,則將面臨豬苗積壓,死淘率上升,商品肉豬不能及時銷售的風險。如果公司擁有的種豬場、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被劃為疫點或疫區,則將面臨生豬被捕殺等風險等。

4月23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勳表示,自2018年8月中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到4月22日,國內共發生了129起非洲豬瘟疫情,除港澳臺地區以外,所有省份均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目前累計捕殺生豬達到102萬頭。在今年近4個月的時間裡,發生疫情30起,有23個省份疫情已經解除。總體來看,疫情形勢仍較嚴峻。

4月24日收盤,溫氏股份報收於42.08元,上漲2.99%。

天邦股份一季度續虧,豬價預期回暖或促豬企迎業績拐點

4月24日晚間,天邦股份(002124.SZ)披露2018年報,不出意外地未能實現盈利。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5.18億元,同比上漲47.63%;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72億元,同比下降318.19%;且公司2019年一季度仍在持續虧損。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2.5億,同比增長47.6%;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4億,同比下降1141.9%。

2018年低豬價及豬瘟的影響拖累著天邦股份的業績。隨著近期國內豬價逐步回暖,在生豬出欄量大幅增長的狀況下,天邦股份能否在2019年扭虧為盈?

投資失敗拖累淨利潤

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同時疊加豬週期處於底部的背景下,國內的養豬上市企業業績均呈現不同幅度的虧損。19年1-2月國內生豬市場持續低迷,公司養豬業務出現較大虧損。

報告期內,全年天邦股份生豬銷售均價僅12.17元,較2017年下降了18.3%。公司稱,價格下降是2018年養殖業務利潤大幅下降出現虧損的主要因素。

此外,天邦股份大幅虧損還受累於公司投資項目的失敗。

2017年10月31日,天邦股份以交易對價2億元現金,受讓了中國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0.4%的股權,彼時公司稱收購是為積極推進公司疫苗板塊業務的戰略規劃,與生豬養殖業務發揮協同效應。

年報指出,該項目在2018年出現變化未達預期,中國動保未能如期出具審計報告並復牌,面臨退市風險。公司一直在積極採取措施剝離該資產以儘可能避免損失,但截止2018年底尚未有明確結果,出於謹慎原則,公司全額計提了相關資產減值準備及投資損失共計4.0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2018年業績預告中,公司預計的資產減值計提約為2億元,而最終實際計提的減值幾乎是預計金額的兩倍。

營收大幅增長

天邦股份2018年雖未能實現盈利,但其營收和生豬出欄量都保持著穩定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生豬出欄216.97萬頭,同比上年增長113.93%。出欄量的高增長也帶動了生豬銷售同比去年增長73%。

公司稱出欄量及生豬銷售的增長主要受益於生豬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報告期內,天邦股份新建存欄3000頭規模的廣西貴港核心場投產,並從美國CG公司分兩批成功引進種豬2380頭,包括有生長快、料肉比低、繁殖力高、肉質好(肌內脂肪達6%)、綜合效益高的5個品種。至此,公司在安徽、廣西擁有兩個核心場。

從年報的營業構成來看,2018年生豬養殖業務佔比營收為62.01%,共計28.0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近10成。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發揮智能養殖技術優勢,2018年前三季度養殖成本同比下降6%,四季度因非洲豬瘟影響成本雖有小幅上升,全年平均養殖成本仍同比2017年下降2%。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的動物疫苗及飼料銷售為其業績錦上添花,兩者均實現不同程度漲幅。其中疫苗業務實現淨利潤8,798萬,比去年同期增長16%;水產飼料和豬飼料銷售總量為61.82萬噸,同比增加32.21%,實現銷售收入24.73億元,同比增加30.43%。

扭虧預期上升

據農村農業部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2月我國生豬存欄同比下降16.6%,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19.10%,生豬產能明顯下滑。

多家研報指出,隨著豬肉需求的季節性恢復和去產能效果的傳導,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國生豬價格將迎來快速上漲,並預計本輪豬週期上漲將持續2-3年,高點或將突破25元/公斤。更有專家計稱,下半年的豬價可能同比漲幅達70%。

事實上,自3月來豬肉價格的回暖非常明顯,豬價從月初11.97元/公斤上漲至3月10日15.11元/公斤,漲幅26%。中下旬豬價震盪調整,在14.5—15元/公斤。

隨著豬價的回暖,A股養豬界“風向標”牧原股份(002714.SZ)銷售報告顯示,3月開始公司已實現盈利。

考慮到天邦股份的“兩點式”的生產模式,即 “公司+家庭農場”兩點式規模化養殖,將生豬養殖進一步專業化分工,種豬育種、母豬擴繁產仔階段生產過程,這一階段由公司直接負責。

種豬的存量及產能或將涉及到後期生豬的出欄量。財報顯示,公司的生物性資產方面種豬的期末餘額合計達6.43億元,且2018年生物性資產較上年同比增長43.25%。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儘管非洲豬瘟以來,母豬存欄數不增反降,但是公司種豬資源充足,未來母豬擴張能力強,且公司資金實力強,公司防疫體系不斷提升,預計防非洲豬瘟能力將持續提升,並預計二季度,公司能繁母豬存欄有望重回增長,並驅動公司出欄量繼續高增長。

銀河證券研報表示,受三月壓欄惜售後的四月集中拋售壓力以及屠宰場凍肉庫存檢查的政策影響,豬價呈現短期疲軟狀態;隨著五月政府抽檢的逐步推進,屠宰場開工率的回升,將迎來豬價的快速上漲階段;同時,,預計19年全年生豬均價在18元左右。上述背景下,具備優秀防控能力、出欄量有保證的大型養殖場將顯著受益。此外天邦股份2019年計劃新建10個母豬場,出欄力爭超過300萬頭。

截至發稿,4月24日,天邦股份漲幅5.11%,收22.2元/股。

肉製品行業突遭非洲豬瘟疫情 淨利潤銳減七成

截至4月23日,共17家肉製品企業披露2018年報或快報,受非洲豬瘟等因素影響,雙匯發展、上海梅林和雨潤食品龍頭企業在內的超半數肉製品企業營收表現疲軟,甚至出現負增長。

2019年4月2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資料圖: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開幕,嘉賓參觀雙匯展臺。 謝藝觀 攝

行業業績銳減,“二師兄”拖累團隊

據Wind數據統計,近三年,肉製品上市企業營收繼續保持正增長,利潤總額卻在2018年出現大幅下滑。

2016年-2018年,17家肉製品上市企業營收總額分別為1160.94億元、1225.28億元和1270.9億元;利潤總額為51.9億元、53.19億元和15.19億元,2018年利潤總額下降了71%。

梳理發現,遠離“二師兄”生豬的肉製品企業業績則多數表現理想,海欣食品、安井食品、絕味食品、煌上煌2018年淨利潤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有趣的是,同是做鴨脖出名,絕味食品營收利潤雙升,周黑鴨營收利潤雙降。

17家肉製品上市企業中,9家出現業績下滑,9家企業中有生豬及豬肉製品業務的佔多數。“老大”雙匯發展和“老二”上海梅林營收均出現負增長,“老三”雨潤食品業績則大幅虧損。

2019年4月2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資料圖。

雙匯發展、上海梅林、雨潤食品三家肉製品企業主營業務均與豬肉息息相關,2018年三家營收總額佔行業營收達66%,成為拖累肉製品行業整體業績主力。

2018年,雙匯發展營收487.67億元,同比下滑3.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49.15億元,增長13.8%。這是雙匯發展連續第二年營收下滑,2017年雙匯發展營收504.47億元,同比下滑2.7%。

此外,上海梅林營收221.79億元,下降0.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3.06億元,增長9.1%;雨潤食品126.51億元,增長4.9%,但淨利潤虧損了47.59億元。

除了雙匯發展、上海梅林和雨潤食品,從事豬肉屠宰與肉食品加工的龍大肉食和中糧肉食業績同樣表現一般。

2018年,龍大肉食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7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7.4%;中糧肉食虧損6.28億元,較上年下降239%。

中糧肉食在年報中解釋,豬價下跌對利潤影響較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調整前的虧損為2.17億元,同比下降143.6%,主要因生豬價格同比降低19.8%所致。

2019年4月2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資料圖:甘肅隴南市宕昌縣興化鄉郭家莊村七星黑豬加工扶貧車間。 劉國慶 攝

非洲豬瘟成業績不佳“殺手”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肉製品行業整體業績下滑,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瘟疫情下很多人降低了豬肉消費,需求不足,肉價持續下降,連帶效應影響肉製品企業業績。

去年8月,非洲豬瘟在國內首次出現,並迅速向多地蔓延,截至今年4月22日,我國共發生了129起非洲豬瘟疫情。目前,疫情累計捕殺生豬達到102萬頭。為了控制疫情,跨省生豬調運被停止。

雨潤食品稱,受成本、總產能、需求和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行業內企業運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梳理發現,不只是雨潤食品,“非洲豬瘟”也是其他一些肉製品上市企業解釋2018年報業績的高頻關鍵詞。

中糧肉食年報中就表示,疫病的發生導致生豬死亡,生豬產量降低,帶來經濟損失;疫情增加了公司在防疫上的投入,且疫情給豬場的生產帶來持續性影響,淨化過程使豬場生產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進而降低效益。

雙匯發展在年報中也表示,面對非洲豬瘟疫情等複雜多變的形勢,由於豬價低、肉價低,收入同比小幅下降。2018年10月份,雙匯火腿曾陷入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的風波。

據東興證券分析,非洲豬瘟影響下,雙匯發展去年屠宰生豬1630.56萬頭,14.27%的增速較2017年有所下滑。屠宰量增速下滑疊加豬價下滑,導致其屠宰業務收入同比減少4.9%。

在朱丹蓬看來,影響雙匯發展業績的還有高管團隊的不穩定,對於營銷策略落地、執行、規劃帶來的影響。

雙匯發展在2018年8月以及2019年2月均發佈過高管變更公告,公司常務副總裁、多個副總裁職位、財務總監的職位相繼換人。

2019年4月2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資料圖。 中新社發 張宇 攝

豬週期提前,行業業績會否變好?

今年春節過後,豬肉價格已止跌轉漲,3月份全國豬肉批發均價一度恢復到非洲豬瘟發生前的水平。

受非洲豬瘟影響,現在規模豬場補欄比較慎重,一些小散戶加速退出,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數持續減少,連續三個月同比下降超過10%,按照六個月生豬生產週期推算,預計下半年豬肉供應可能趨緊。

“總的情況來看,豬價已經提前進入了上漲週期,預判全年豬肉產量會下降,後期生豬供應會趨緊,四季度活豬價格將會突破2016年的歷史高點。”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勳4月23日在發佈會上如此表示。

專家初步預計,下半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可能超過70%,創歷史新高,養豬的盈利水平將持續向好。

申萬宏源分析,2019年,市場普遍擔憂豬價上漲對雙匯發展肉製品成本端帶來的巨大壓力,但實際上豬價並不是影響肉製品盈利的核心變量,公司可通過直接提價、增加進口、庫存凍肉等多種手段來平抑成本波動。

雙匯發展在年報中也提到,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對肉製品在品質、健康、營養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受環保政策、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行業集中度預計在未來將持續提升,有利於大企業發展壯大。2019年爭取實現收入利潤正增長。

朱丹蓬認為,“今年肉製品行業的業績應該會上升,估計今年行業整體業績可能會在40%左右。”(完)

非洲豬瘟導致中國缺豬,十年罕見豬週期引發通脹擔憂

“總的來講,疫情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對於自2018年8月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4月23日,在介紹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時,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勳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嚴峻形勢的表現是,在不足9個月內,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疫情已經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截至今年4月22日,中國共發生了129起非洲豬瘟疫情。目前,疫情累計捕殺生豬達到102萬頭。”王俊勳說。

4月17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專家初步預計,下半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可能超過70%。

非洲豬瘟疫情對中國生豬產能的影響,在今年春節過後,已經開始顯現。豬肉供給快速下滑,豬價在3月出現淡季抬頭。受食品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 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時隔3個月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重回“2時代”。

“市場裡豬肉、雞毛菜等價格小幅上漲,但可替代的食材也不少,因此影響不大。”上海市民王麗近日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

豬肉漲了,市民可以選擇其他肉類、禽類替代。但如若豬肉價格長期處於高位,情況可能就複雜一些。

由於即將到來的夏季是非洲豬瘟疫情的高發時節,在為非洲豬瘟防治帶來挑戰的同時,豬價也很可能加速攀升,繼續推高CPI。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團隊認為,這將推動今年二季度通脹上升至2.5%~3.0%的區間。中性假設下,二季度CPI增速將升至2.5%以上;如果豬價上漲更快,2季度生豬價格升至17元,那麼二季度CPI同比高點將達到3%;考慮豬價上漲擴散較為激進的情況,二季度CPI同比增速高點會突破3%。

該團隊也提到,本輪豬價高點將超上一輪。本輪生豬價格高點將在2020年,預計達到25元/千克;2019年4個季度的生豬均價預計為12.5、15、17、18元/千克,年內最高點可能接近20元/千克。當前仍是結構性通脹,因此豬價上漲導致貨幣政策全面收緊的可能性小。

在未來加速攀升的豬價背後

在中國暴發非洲豬瘟之前,從各國鬥爭非洲豬瘟的國際經驗來看,非洲豬瘟的影響不容小覷。

1921年此類型豬瘟產生於肯尼亞,並從非洲走向了歐洲。從傳入到根除非洲豬瘟病毒,西班牙用時35年,從實施淨化措施到根除,葡萄牙也花了10年時間之久;巴西傳入非洲豬瘟病毒時間稍晚,但從傳入到根除同樣長達7年,從實施淨化措施到根除也耗費了4年時間。

對於新一輪的基因Ⅱ型非洲豬瘟病毒,俄羅斯則至今未能成功淨化,且在十多年的時間裡不斷蔓延擴大。

平安證券研究報告提到,借鑑國際上的歷史經驗,以及根據非洲豬瘟疫情發酵的季節性規律,從5月開始,未來兩個月,我國非洲豬瘟疫情有逐步重新變得嚴峻的可能。

因為進入夏季後,寄生蟲、老鼠、蚊蠅氾濫,有助於病毒的傳播蔓延。根據俄羅斯的經驗,5、6、7、8月均是非洲豬瘟疫情的高發月份;歐盟、拉脫維亞、波蘭的疫情則均是從5月開始加速,7月達到高發的頂峰。

由於非洲豬瘟截至當前仍無有效疫苗,這意味著,不論是從短期來看,還是從一個較長的防控週期來看,非洲豬瘟防控壓力都很大。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非洲豬瘟的持續影響,將長時間影響我國生豬存欄量的恢復,預計到2021年之前,中國生豬存欄都難以恢復到2017年的水平,豬價將長時間處於高位。

從年度來看,2019年豬肉減產將超過15%,3月末至今冷庫凍肉持續出庫,壓制了豬價上漲,但隨著進入5月份,凍肉去庫存基本完成,生豬存欄不足問題進一步發酵,豬價大幅度上漲概率增強。

業內預計,6~8月份全國豬價階段性有望達到25元/公斤,5~6月份生豬均價較2018年同期將上漲在60~80%,這將極大推高物價指數。

政府部門已及時採取了一定措施。今年3月,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連續發佈了三批豬肉收儲的公告,這從側面表明,政府擔心6~8月份豬肉供應緊張。

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對產能造成嚴重影響,今年國內豬肉減產的幅度遠高於過去幾個上漲週期。林國發表示,2019年政府收儲的三個批次豬肉,對整個供應缺口的影響極小,後期的拍賣更多隻是對市場心理的影響。

冠通期貨生豬分析師姚桂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輪週期受到非洲豬瘟影響,價格波動幅度和時間維持長度都會比以往週期強的概率比較高。目前在生豬供給端,不僅僅是父母代受到疫情衝擊,同時國家核心種豬場的產能也有大幅縮減。父母代和核心種豬群(原種豬和純種豬群)數量大幅減少,必將引起至少近三年生豬供應量減少,如果原種豬和純種豬數量在短時間不能快速跟補,三年後的生豬市場供應也會偏緊。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3月份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出現“雙下降”。生豬存欄同比下降18.8%,母豬存欄同比下降21%,下降幅度、速度之快,是近十年來出現的最大值。

大量豬肉將影響歐美國家物價水平

豬肉在中國的食品消費中佔比較大,消費量佔我國四大肉類的65%左右。由於豬肉產量大幅減產,出現了大量的豬肉需求缺口,刺激了牛羊肉、禽肉、禽蛋的需求,進而推動牛羊肉、禽、蛋、奶的價格上漲,強化了食品通脹預期。

業內預計,受5~8月份豬肉及其他食品價格上漲的推動,CPI將在2.5%上方,不排除階段性突破3%,進一步引發通脹的擔憂。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發佈的一份研報稱,此輪豬週期可能將帶動豬價在今年上漲50%左右。目前非洲豬瘟還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治療,因此可能對供給側擾動的時間更長、強度更大。基於歷史比較和量化測算得到,豬肉價格年末增速可能達到45%~55%,將推高CPI最高達2個百分點。

根據國泰君安研報,從消費結構看,豬肉仍佔了肉禽類消費的絕大部分,雞肉和牛肉之和不到豬肉的40%。因此,消費習慣決定了牛肉、雞肉對豬肉只能存在部分的替代性。據測算,豬肉價格每上漲1%,將拉動整體CPI 0.04個百分點,其中0.03約為其自身佔比的貢獻,剩下的0.01為對其他商品的帶動作用。

中國是豬肉淨進口國,並且近年來進口量與出口量之差呈現擴大趨勢。2018年,中國豬肉進口量和出口量分別為119.3萬噸、4.2萬噸,淨進口量高達115.1萬噸。

海通證券丁頻團隊認為,考慮到非洲豬瘟疫情,中國存在巨大的產能缺口,將刺激豬肉大量進口。

丁頻團隊認為,通過對2009~2018年的生豬均價與豬肉進口量進行單變量線性迴歸,生豬均價每提高1元/公斤將導致豬肉進口量上升15萬噸左右;在生豬均價分別為16/17/18元/公斤的假設下,大致匡算2019年豬肉進口總量分別可達170/185/200萬噸,在生豬均價分別為21/22/23元/公斤的假設下,大致匡算2020年豬肉進口總量分別可達245/260/275萬噸。

在此背景下,中國有望取消針對美國豬肉進口實施的諸多限制性措施,未來美國或將貢獻重要豬肉進口增量。

由於中國豬肉減產幅度到了全球豬肉產量的7.5%以上,遠大於全球豬肉年貿易量——2017年全球的豬肉貿易總量約800萬噸。因此,豬肉進口不可能根本性解決國內豬肉缺口問題。

不僅如此,中國大量進口豬肉也推動了國際市場上豬肉價格的暴漲。美國芝商所(CME)豬肉期貨價格從2018年8月8日至今 上漲超過1倍,目前指數價格在93美分/磅左右。

由於中國存在巨大的進口需求,未來6~9個月CME豬肉指數有望上漲至150美分/磅左右,刷新歷史最高價。

林國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大部分歐美及南美地區國家,豬肉佔物價指數比例均較少,但中國面臨巨大肉類需求缺口,在豬肉進口增加的同時也將帶動牛羊肉、禽肉進口增加,推動全球牛羊肉雞禽肉上漲,一定程度上影響歐美國家物價水平。

此外,中國生豬存欄大幅下降,還將影響全球的大宗農產品貿易及價格。過去十年中國大豆進口逐年快速飆升,主要得益於中國養殖規模擴大及飼料行業發展。非洲豬瘟疫情席捲,將大幅削減飼料需求,減少大豆蛋白需求,預計全球大豆將維持弱勢運行。受中美貿易摩擦因素的影響,2018年,美國大豆種植無法獲得正向的收益,如果2019年因中國需求銳減,再次無法獲得正向收益,將嚴重打擊美國農場種植大豆意願;玉米的生產也存在類似情況。

CPI是影響貨幣政策重要因素。2008年,由於豬價暴漲,中國人民銀行多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趨向偏緊。

但十年後的今年,國內經濟運行和全球經濟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通脹雖然會成為貨幣政策重要考量因素,但央行最終還是從全局考慮貨幣政策。

哥倫比亞《證券報》:非洲豬瘟造成中國豬肉市場大缺口,哥應推動豬肉對華出口

4月24日哥倫比亞《證券報》發表了題為《哥倫比亞應利用中國豬瘟危機》的文章。文章稱,受非洲豬瘟影響,預計中國本國生豬數量減少1.3-2億頭,中國作為豬肉消費大國,勢必出現巨大市場缺口。今年3月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豬肉價格已漲逾53%,1月以來,巴西食品加工企業JBS股價飆漲50%,國際豬肉價格上漲可期。文章指出,面對此形勢,哥應把握機遇,儘快獲得對華豬肉出口檢驗檢疫許可,打開中國豬肉市場。哥貿工部副部長巴爾迪維索表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特別是豬肉市場規模達20億美元,豬肉是哥對華出口的重要潛力產品,目前,哥貿工部正同農業部、農牧研究院(ICA)、貿促會(ProColombia)等相關部門一道,推動取得豬肉輸華資質工作。哥豬肉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哥豬肉年產量41萬噸,其中約10.1萬噸可供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