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澍:打造開放銀行必須加快完成“兩個自我突破”

原標題:【中國工商銀行(港股01398)行長 谷澍】構建開放生態 打造智慧銀行

新一輪技術革命使全球經濟和商業模式發生深刻變化,以開放為主要特徵的共享經濟、平臺經濟迅猛發展,在撬動傳統行業發生顛覆性變革的同時,也將銀行業推向了大變革、大轉型的新時代。國內商業銀行在歷經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轉型之後,正在朝著智慧銀行的方向邁進。同樣,開放化作為智慧銀行的一個核心特徵,正在推動銀行商業價值鏈和產品價值鏈向外擴展延伸,深刻改變金融服務供給模式,重塑銀行業的生態和競爭格局。開放銀行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開放銀行帶來的變化

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港股03988)業通過增加實體服務網點、構建網上銀行和移動銀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持續創新金融產品等“向內挖潛”方式,增強金融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各類金融服務便捷性,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有力支持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開放銀行的出現,為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打開了全新的“向外延伸”通道,為金融服務創新升級開闢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開放化的過程中,商業銀行轉型的“緊迫感”越來越強,客戶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越來越足。

商業銀行的“緊迫感”在於打造開放銀行必須加快完成“兩個自我突破”。

一是金融創新模式向內部變革和外部合作雙輪驅動突破。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跨界合作、構建金融服務生態圈成為當前的新趨勢。商業銀行對金融產品的設計、生產、運營、銷售從內部延伸到外部,社會化、商品化和產業鏈條化愈加凸顯,價值培育從自身價值鏈發展為跨界價值鏈,充分體現了共享經濟時代的鮮明特徵。開放合作已經成為銀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所必需具備的一種新能力,商業銀行必須要主動適應金融生活化、場景化趨勢,突破固有的創新思維定式,推動銀行創新模式向“內部創新+外部合作”轉型,並針對外部合作創新配套的業務發展與管理機制。

二是金融業態向“數字化、智能化、開放化”突破。伴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全球數據爆發增長、海量聚集。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積極推進金融數字化,積累形成了數量龐大的優質數據資源。在良好的數字化基礎上,商業銀行進入了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開放化新階段。商業銀行必須要主動融入這場“數字革命”,加強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在金融服務領域各環節的智能應用,在開放合作的過程中創造價值,在數字革命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客戶的“獲得感”表現在金融服務體驗的“三個根本轉變”。

一是金融服務變得像水和電一樣便捷可得。開放銀行模式下,金融服務供給主體及服務渠道從4500多家銀行、22萬多個服務網點、銀行線上渠道向所有合作單位及其服務渠道延伸,“先開戶再使用”的傳統服務模式也將被“用戶即客戶”的開放理念取代。銀行不再是客戶要去的一個場所,而是一種服務。客戶在哪裡,金融服務就在哪裡。

二是金融服務變得更加“溫暖貼心”。銀行通過與合作單位跨界合作,促使金融與生活場景充分融合,金融與非金融服務無縫銜接,在一些商業銀行無法覆蓋的垂直業務領域,催生了很多個性化、場景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三是金融服務變得更加“價低質優”。開放銀行促使銀行與其他金融服務供給主體充分協作與競爭,金融服務供給增加,產品同質化程度得到一定緩解。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方式低成本地獲取產品信息並進行充分比較,選擇性價比最高、適合自己的金融服務,最大化保障自身利益。

開放銀行的業務與IT架構

近幾年,工商銀行依託專業的金融服務能力與廣泛的客戶基礎,結合市場需求與行業領域痛點,在金融服務開放化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特別是2018年以來,工行契合新時代科技重塑金融生態的新趨勢,啟動了智慧銀行ECOS建設工程,將“開放”作為智慧銀行的核心特徵,重塑開放化新業務架構,實施IT架構開放化轉型,打造一系列跨界合作平臺,支撐促進數字化、智能化、開放化金融服務建設,推進銀行與生態的融合共生,構建開放的“智慧銀行生態體系”。

1.將業務架構由內部企業級延展至跨界生態,為打造智慧銀行提供架構支撐

過去,銀行通常圍繞部門級需求進行系統開發,形成了大量獨立、分散、並行的業務系統,對內難以形成服務客戶的合力,對外缺乏開放合作的頂層規劃。為打破內部壁壘、深化跨界合作,工商銀行秉承生態化核心理念,對現有的業務體系進行重新審視,構建企業級業務架構,並將業務架構由內部延展至跨界生態,形成覆蓋“全客戶、全渠道、全領域”的全新生態化業務架構,打造全用戶滲透、全市場對接、全業務協同、全流程聯動的金融生態體系,實現客戶到用戶的重新定義,實現渠道電子化向開放合作新生態轉變,重構全行各業務板塊的內涵和流程。

在客戶方面,打破銀行傳統經營的“二八法則”,推動客戶觀念向“全量客戶”轉型,以“用戶即客戶”的理念服務生態圈中的合作方客戶。

在渠道方面,順應銀行服務渠道向外部場景和開放生態拓展延伸的新態勢,通過自建、共建等方式不斷拓寬渠道外延,積極向“開放合作”轉型。

在產品方面,運用平臺化思維,向“產品+平臺+場景”一體化創新轉型,圍繞客戶群體需求對金融及非金融產品服務進行聚合,提升綜合化、一站式服務能力。

2.打造“核心業務+開放生態平臺”雙核心IT架構,為打造智慧銀行提供技術支撐

銀行傳統的核心業務集中式架構數據處理能力強、可靠性高,但在彈性擴容和創新效率上存在不足。而基於分佈式架構的開放平臺橫向擴展性強、開放程度高、硬件成本低、適合雲端部署和運行,更契合開放銀行建設需要。為此,工商銀行積極構建主機與開放平臺並重的“雙核心”IT架構,打造開源、自主可控的科技生態體系,強化對開放服務、場景共建以及價值鏈對外延伸的支撐能力。

目前,已建成了基於企業級分佈式技術框架的開放平臺,將業務快速增長、業務需求旺盛、個性化和創新要求高的應用功能遷移至開放平臺,目前境內系統開放平臺部署應用佔比已達90%,對高併發場景的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打造了自主可控的雲計算平臺,實現資源快速供應、軟件快速部署和自動化運維,系統擴容時間由30分鐘縮短至秒級,對互聯網爆發性增長業務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創新了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區塊鏈、大數據服務雲、物聯網等一系列企業級金融科技平臺,加速技術能力向業務價值轉化,進一步拓寬跨界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3.形成“自有平臺+開放平臺”融合共生的建設模式,為打造智慧銀行提供平臺支撐

工商銀行以自有“三融”平臺為開放基石,以API開放平臺、金融生態雲平臺為跨界合作抓手,積極探索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新生態。“三融”平臺為打造開放銀行奠定戰略基礎。融e行客戶規模突破3億,月活客戶達到5840萬戶,持續保持行業客戶規模第一、客戶粘性第一和活躍程度第一;融e購穩居銀行系電商之首,融e聯月活躍客戶數躋身銀行業APP榜單第四名,“三融”平臺已具備主流平臺級客戶規模,為開放銀行建設提供了客戶基礎,成為跨界合作的“基石”。

API與金融生態雲平臺支撐跨界合作“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其中,API平臺實現了工行優勢產品服務的標準化封裝和輸出,具有“嵌入場景、輸出金融”特徵,是工商銀行“走出去”跨界合作的基礎。目前已對外開放9大類600多項API服務,為1000多家合作方提供服務,生態已經初具雛形,成為銀行同業中“合作伙伴最多、服務最全面”的開放平臺。金融生態雲實現了系統、產品的“綠色部署、敏捷上線”,支撐工行自建、工行與第三方合作共建SaaS軟件的部署,聯合合作伙伴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生態圈,是工行實現合作伙伴“引進來”的重要承載。

以開放的“金融+”模式服務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

工商銀行全力推進科技和業務融合發展、內外部跨界融合發展,用“開放化”新模式,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改善社會民生,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

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方面,工商銀行對外開放領先的金融科技平臺以及金融服務,與政府、企業及銀行同業等開展深度合作,形成開放的金融生態,為精準扶貧、數字中國建設積極貢獻力量。工商銀行與貴州省貴民集團合作建設了首個專門用於扶貧資金精準管理的區塊鏈平臺,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與精準扶貧三者有機結合,實現扶貧資金從審批到撥付的全流程“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從2017年5月到2019年初,極貧基金劃撥3807筆,涉及撥付金額共61.95億元。工商銀行與雄安新區政府合作,實現金融服務區塊鏈與政府管理區塊鏈的跨鏈對接,並在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和拆遷建設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服務“數字雄安”建設。

此外,工商銀行還在業內首創涵蓋全國所有工商註冊企業的國內最大、最權威的國家級金融信息產品工銀融安e信,涵蓋200個類別,30億條風險數據,為150多家金融同業和1.6萬家企業客戶提供權威智能的風險防控服務。投產應用兩年多來,已覆蓋1.5億客戶端,攔截電信欺詐25萬筆,為客戶挽回財產損失58億元,有效守護了客戶的“錢袋子”。

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工商銀行秉承“不做小微就沒有未來”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開放化”的發展模式,通過與工商、稅務、核心企業等加強跨界合作,打通小微企業服務最後一公里,提供直抵客戶的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成長。如:工商銀行接入外部評估公司的評估數據,為持有優質房產的小微企業和小微企業主打造網貸通e抵快貸模式,提供“自助申請、快速審批、只跑一次、隨借隨還”的優質用戶體驗。目前,網貸通小微客戶數超過2萬戶,餘額超過1200億元。再如:工商銀行推出“經營快貸”產品,對新註冊的企業,可提供最高20萬元的“開戶貸”服務;對於成長期客戶,基於稅務、結算等數據,可提供最高500萬元的“納稅貸”“結算貸”服務。截至去年底,融資餘額達到155億元。

在改善社會民生方面,工商銀行全方位聚焦交通出行、教育醫療等社會民生熱點,與優質合作伙伴共建場景,實現客戶日常生活場景與金融服務無縫銜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

目前,工商銀行正在全國拓展“智慧出行”服務,與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停車場企業成功合作,推出了軌道交通線上購票、刷手機過閘、高速公路收費站無感通行、停車場快速繳費等新業務,便利乘客出行,節約公共交通管理成本,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同時,工商銀行與醫院聯手推出“商醫通”服務,支持患者便捷開展線上預約、線上掛號、自助繳費,有效改善就醫體驗,同時還支持醫療機構進行藥品、醫療設備、醫用耗材、維修零備件等醫療物資精細化管理,為醫院和上下游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此外,工商銀行面向各類學校、培訓機構和學生、家長推出了“銀校通”SaaS服務平臺,實現學籍管理、繳納學費、賬務管理、考勤打卡等學校日常管理業務的自動化處理功能。“銀校通”上線一年來,已經推廣學校9000多家,服務客戶117多萬。

未來,工商銀行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充分運用“開放銀行”的新理念,在更廣闊領域開展創新實踐,不斷增強金融服務供給質量,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做出更積極貢獻。

本文源自金融電子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