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陽的奮鬥軌跡:“三件”關鍵要事潤民心

中新網4月24日電 “學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醫”是每個老百姓最樸素的心願。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對於地方來說,如何準確把握民生脈動,順應百姓美好期待,是一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命題。

在浙江省東陽市委書記黃敏看來,“學、醫、住”這三件事,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民生要事”,也是地方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念茲在茲,近年來,東陽將教育、醫療、住房等三項保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把“關鍵小事”一項項落到實處,努力將民生難點變成了撬動社會進步的支點。

浙江东阳的奋斗轨迹:“三件”关键要事润民心

忙碌的社區衛生服務站 東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擦亮東陽教育金名片

地處浙江省中部的東陽,是“婺之望縣”,教育底蘊深厚,崇文重教蔚然成風,歷史上進士題名305人,現有“萬名教授、千名博士、百名大學校(院)長、十多位院士”,使得“教育之鄉”美名遠播。

縱然“天資過人”,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新形勢下,東陽的教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才能使之更上一層樓?東陽給出的答案是:必須把教育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工作來抓,特別是“一把手”要親自研究、親自協調、親自推進,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

針對改革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東陽還建立了每月教育工作例會制度,由市委書記牽頭召開,解決具體問題、推進具體項目、落實具體部門,以量變撬動質變。

近年來,東陽加快學校佈局調整和規劃建設,成立了由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學校規劃建設領導小組,每年安排不少於5億元的新建學校經費。同時,加快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加快推進東陽中學教育集團管理體制改革,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東陽教育這塊金字招牌更加擦亮。

政府在主抓,民間也在發力。今年正月初二,情牽故土、情懷教育的巍山鎮鄉賢、校友匯聚一堂,召開新春捐資助學茶話會,20多位鄉賢代表就教育發展出謀劃策、踴躍捐資,2000萬、1000萬、600萬、200萬、100萬……現場共認捐教育基金8300萬元,此後,捐資持續進行,現已達1億多元。“身處教育之鄉,支持教育發展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大事。”這是所有鄉賢的共識。教育之鄉尊師重教的傳統代代傳承,氛圍更加濃厚。

浙江东阳的奋斗轨迹:“三件”关键要事润民心

學生戶外拓展活動 東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治危拆違圓百姓安居夢

東陽的教育事業穩中有進,其住房保障工作亦可圈可點。東陽是典型“七山二水一分田”,發展空間本就有限。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空心村問題、無房房危房戶問題不斷積累,既造成了嚴重的土地閒置和浪費,破壞了農村的整體環境,也影響了農民群眾的住房保障和發展需求。

為徹底統籌解決群眾安居、宜居、發展問題,近年來,東陽將治危和拆違有機結合、共同推進,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幹勁和韌勁,全力拆除危舊房、違法建築以及空心村和城中村,努力將違法建築“攔”在全面小康門外。

在此過程中,東陽以“四個堅持”為統領,首先是堅持讓利於民,不佔用農村宅基地指標,優先解決無房戶、危房戶安居問題;堅持節地模式,把就地安排和集聚安置結合起來,儘可能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此外,東陽堅持地方特色,因地因時因勢開展設計,打造東派民居,同時做好古建築保護利用,延續地方文脈;堅持統籌協調,採取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模式,將新村和整村、改造規劃和控規全覆蓋,建房和環境整治、安居、宜居和發展結合起來。

對於東陽而言,推進危舊房治理改造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解決了無房戶危房戶的安居問題和土地集約利用問題,做好了社會託底,也解決了環境問題和宜居問題,對進一步發展美麗經濟、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醫共體先行先試釋紅利

過去的東陽,和中國大多數縣市一樣,由於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少大醫院”門庭若市“,基層衛生院“門可羅雀”。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也是民生必答題。作為浙江省第一批被選為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的十一個試點縣之一,東陽較早地開始探索醫改之路,通過醫共體的形式,把三級醫療單位緊密地結合到一起,通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優質技術人才下沉,幫助、帶動和培養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逐步提升基層衛生院、衛生服務站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提升基層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

如今在東陽,醫改紅利初步釋放,2018年,東陽市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上升29.32%,住院人次上升89.51%;縣域就診率90.1%,基層就診率65.14%。

雖然“看病難”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不少老百姓看病還是喜歡跑到市級醫院來。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基層醫療單位仍然滿足不了群眾需求,老百姓對於基層醫院還是缺乏信任感。

為提高基層醫療單位的能力水平,改善百姓群眾的信任度,據瞭解,東陽將加快推進醫改的步伐,同時在醫保報銷待遇上向基層傾斜,讓老百姓願意在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

“一方面要讓醫生有積極性,另一方面,要讓百姓要得實惠,這就確確實實解決了醫療健康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有關負責人如是說道。

一項項聚焦民生的舉措多點發力之下,東陽千千萬萬家庭寫就了新的變遷,幸福感與日俱增。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對於東陽而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提升百姓幸福感永遠在路上。(奚金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