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財務給股票過篩子————一帶一路概念股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這無疑是最近最受關注的大事。 作為股票而言,一帶一路概念也是一直備受關注, 筆者今晚主要從財務的一些指標來給“一帶一路”題材股做一個簡單的體檢。

我用東方財富輸入一帶一路概念,顯示了206只股票,見下圖:

用財務給股票過篩子————一帶一路概念股

顯然不能所有股票都買了,於是我想再進一步過濾,我想到我們普通股民很多股票的購買都是來自券商的研報、基金公司的股票池,於是加了一條“基金持有”,希望能過濾掉大部分股票,過濾完發現:206只一帶一路題材股,基金持有了191只,覆蓋率92.72%,這也是為什麼筆者一直認為券商包括基金不靠譜,他們把市場上大部分的股票都買了,然後有一隻大漲,然後告訴你這隻股票是它強烈推薦的。

如果你說這可能只是巧合,可能因為一帶一路題材股業績都很不錯,那麼請看下圖:

用財務給股票過篩子————一帶一路概念股

A股裡包括ST股在內3900多隻,有3132只股票都有基金買入,ST股都算在內基金覆蓋率都達到80%以上,我們知道市場真正像茅臺那樣能不斷創造新高、業績穩定上漲的股票並不多,所以你如果憑藉隨便的機構推薦、基金持有而買入一個股票是多麼的值得商榷。

長話短說,下面我通過了幾個非常簡單的財務指標給一帶一路的206只股票做體檢。見下圖

用財務給股票過篩子————一帶一路概念股

用財務給股票過篩子————一帶一路概念股

206只股票過濾掉了182只,只剩下24只股票,只是用了很簡單、相對合理的指標。

下面我就說說我為什麼設置這些條件過濾股票:

  • 第一:我設置淨資產收益率6%以上,因為我們去銀行買理財,相對很安穩年化收益率都可以達到4%—5%,淨資產就是總資產減掉負債,即股東權益,淨資產收益率也就是股東的投資回報率,要求一個企業的股東投資回報率高於6%不為過吧?否則冒著那麼大風險投資企業持有股票還不如買理財呢
  • 第二:我設置毛利率>20%,如果毛利率都只有不到20%那企業是很難有大的利潤空間的,像沃爾瑪這種大型超市毛利率很低,靠非常高的存貨週轉率也可以創造很高的利潤,但是一帶一路概念股多數為工業企業,存貨週轉率相對一邊都很低。設置20%以上的毛利率個人認為不嚴苛。
  • 第三:我設置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小於80%, 流動比率1倍以上。這主要是從企業的經營穩定性和安全性考慮,資產負債率小於80%好理解,一個企業就和個人一樣,如果負債過高隱患就會過高,如果企業運轉出現問題,比重過大的負債可能會讓企業難以招架。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流動比率大於1能保證流動資產可以完全覆蓋流動負債。一般而言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越可靠。
  • 第四:我設置了每股收益>0 ,設置了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0,每股收益>0也就是最起碼企業不虧錢吧,至於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我甚至認為重要性不低於每股利潤,因為如果一個企業宣城業績靚麗,但是經營產生的現金確是負的,就很讓人懷疑這個企業的利潤水分。這種情況很好理解,就比如你工作一年,工資應該是20萬,但是老闆一分沒給你,說先欠著明年一起給,你說這樣的老闆是不是很值得懷疑?換成企業也是一樣,如果口口聲聲宣稱今年利潤爆表,但是一看經營現金流卻沒有實實在在的錢進賬,是很值得懷疑的。這裡建議甚至可以用每股收益和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做比較,如果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更大,一般而言企業的利潤更靠譜一些。因為有可能是企業比較有競爭力或者說與上下游更有話語權,比如採購的時候可以賒欠,賣產品時可以獲得買家的預付款,這些都能導致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每股收益(即每股產生的淨利潤)。

我簡單的再篩選了一下24只股票,符合現金流>淨利潤的公司只剩下10個,分別是:

三一重工、 招商港口、 五洲交通、 海興電力 、寧波海運 、臥龍電驅 、廣匯物流 、曲江文旅 、鹽田港、三鑫醫療

剩下的就好分析多了,10個股票可以分別比較看看經營能力指標,比如總資產週轉率、存貨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等等,這時再去看看投資機構的研報,看看企業是幹嘛的,前景如何,看看企業過往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能力,如果業績穩定甚至可以估算未來永續利潤折現預算出合理價位,也可以配合一些技術分析指標買入。總之細緻的研究下來,真正想買的應該不會超過3只。

可能很多人實在不願意耐著性子去從各個角度分析研究個股,覺得沒用,就相信所謂的資金炒作追漲就可以了,但是我個人的體會是當你付出的心力研究的越多越透徹、對你持有的股票就越有信心,就越容易拿住,最終越容易獲取高額的回報。而且即使篩選完了,也不是終點,還要隨著每個季度企業的業績,定期再給它體檢一次,看看它每個季度符合預期或者超預期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不達預期的地方。從我個人而言這些流程構成了我的操作原則,讓我減少操作頻率,不斷去尋找財務上相對更“健康”更“便宜”的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