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说,中国短期内不具备再次降准的条件,对此你怎么看?

淡淡禅风


完全同意盛松成的观点,如果对货币政策与经济关系比较了解的话,就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央行中短周期内很难再次降准,这个问题我已经谈过两次了,但是有些重点问题有必要再说明一下。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前防控经济风险的功能已经渐渐大于调控经济的功能,为什么?因为国内目前的利率水平不高,准备金率的下调空间有限,面对当前全球资产泡沫风险问题,中国必须预留风控上的货币手段,如果这些手段提前用尽,一旦国际间出现金融危机,并且这一危机向中国市场传导时,如果央行没有货币手段去应对,那么中国经济会出大问题。

假如国际间出现较大危机,尤其是美欧出现经济危机的话,经济多米诺骨牌效应会非常强,这会严重打击风险资产价格,这时房地产价格大跌与股市崩盘,债务问题扩张,流动性严重下降,央行如果不保留一定的货币手段又怎么去调节市场呢?没有货币手段就只有印钞来解决市场流动性问题,那么经济就会出现一片乱象。

目前,央行在准备金率上预留大概300个基点左右的可调整空间,而利率上只有150个基点左右的可调整空间,这个空间对于应对国际间的经济危机来说,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因此央行对再度下调准备金率是非常谨慎的。为了避免国际间对人民币的套利,国内利率水平已经尽量压制在低水平,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准备金率也压制在低水平,中国经济的防风险能力就非常低,这对未来整体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而下调准备金率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经济、调结构、提通胀、稳就业。当前GDP走稳,一季度GDP为6.4%,强于预期;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业增长明显,并处于景气值;温和通胀已经回升至2.4%,通胀上升较快;就业基本稳定,这种情况下短期降准是不可能的。

国家今年财政上降税减费将释放2万亿人民币,再加上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大幅降准,其实这个货币释放已经是超规模了,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反应周期会滞后,一般货币周期要延迟半年左右才会体现出效应,而今年六月左右才是货币效应的集中爆发节点,在节点没有到来之前经济表现就已经趋向良好,央行完全没有必要去画蛇添足,所谓的降准预期完全是市场中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随着经济的走稳,供产销过程会逐渐提速,这时货币的周转速度就会提升,货币的周转率提升会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再次降准很容易导致火上浇油,这会推动市场向高通胀发展,现在这个时点去降准显然是错误的决定。

因此4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9年一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674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央行采用了2674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就说明不仅短期降准不可能,连短期定向降准也不可能,这说明央行在中长期风控问题上是非常清醒的,对目前国内经济趋势的把握也是清晰的,这与央行多次否定降准的态度是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