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美了“气质”就佳 省级美丽乡村黑城村的漂亮“转身”

“颜值”美了“气质”就佳 省级美丽乡村黑城村的漂亮“转身”

“颜值”美了“气质”就佳 省级美丽乡村黑城村的漂亮“转身”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春回大地,万物勃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旭永特约记者火心文/图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春回大地,万物勃发,走进省级美丽乡村——永登县柳树镇黑城村,但见房前屋后、渠旁路边,红艳艳的桃花开满枝头,白墙红瓦掩映其中,相谐成趣。

这壁厢,桃花报春春意闹,那一头,村庄文体广场上,广场舞正酣。乡村的这份悠闲,最叫人心头舒畅,这座被时髦地称作为“人居环境”的村庄,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来。

4月24日,记者走访这座村庄。该村村支书何文明介绍说,近年来,这座村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引导农民树新风、倡新风,在涨“颜值”、提“气质”上下足功夫,稳步走上了一条“生态、美丽、富裕”的融合发展之路。

精雕细琢提“颜值”

当日清晨,清风徐来,杨柳依依,该村村民刘重雄放声高歌。77岁高龄的他,每天在凉亭中唱歌,形成习惯,这是老人家的晨练曲目,于养生锻炼中欢度悠闲时光。

谈起村庄的变化,老人家的话匣子被打开。他说:“如今,保洁员扫得路溜滑,大伙儿身体健康,都奔上小康水平,变化可大了。”

谈村庄的变化,这就要从2016年说起,黑城村的利好,缘于美丽乡村建设这项惠民政策。何文明说,这座村庄,自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两委会立足实际规划设计,全面动员拆除违章建筑,全村拆除残垣断壁及占道建筑540户5600平方米,拆除庭院外厕所圈舍120座,清运垃圾1320方,搬移柴草垛120堆,改造墙体6300平方米。通过整治,彻底消除了村庄内乱搭乱建、“赤膊墙”等现象。

“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先说服自家兄弟拆除了占用村道的房屋,这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何文明说。

如今的黑城村,移步换景,处处焕发新生机,处处皆是新面貌。当初,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村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这是黑城村推动环境整治与整村美化靓化工程的初衷,也是目标。如今,回头看,就像一场美梦,美梦终圆。

彻底改善环境面貌,这座村庄积极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先后投入630余万元,硬化村级主干道5公里,硬化村级道路10公里,砂化田间道路2.5公里。投入200余万元,修建农灌渠道26公里。眼下,全村建有农村沼气池256座、安装太阳能路灯共150盏、修建花池300个、种植树木1300株。全村有438户村民家中完成了厕所改造,改造率达70%。

还修建成一处垃圾集中填埋场,成立了12个人组成保洁队伍,专门配置的垃圾清运车与吸粪车,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粪便集中处理全覆盖,黑城村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管理机制日益健全。

“美丽经济”更芬芳

“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名气也响了,还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就得依靠产业。”这是大伙的共识。

那么,如何培育好的产业呢?思路一变天地宽,这座村庄通过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越国开心农场与甘肃赛和生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特色种养殖业。

目前,全村建成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95座,规模养殖场2处。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700亩,发展黑城生态林1200亩。

记者走访了解到,“三变”改革伊始,黑城村积极培育“三变”改革承接载体,搭建‘三变’改革平台。村上将100万元财政补助的村集体经济投入越国开心农场,以入股的形式实现红利分红,每年保底收入6万元。还集中流转土地1700亩,引进企业进驻,通过劳务入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村民有土地流转收入、就地务工收入、营利分红收入。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群情振奋。

村庄为尽可能放大村民效益,还利用河滩改造的地方,建设烧烤园、垂钓池,助推乡村旅游,同时发展200亩林果园,帮助更多农户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以产业兴村、生态靓村、文化强村,打造新型生态田园综合体,让农村美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柳树镇党委书记刘复彬说。

他说,这是柳树镇提出的“一核二轴五片区”的总体规划,以城市近郊生态游为思路,对现有的优势资源和村庄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旨在将“荒山”变成“金山”,“风景”变成“产值”,“美丽”变成“生产力”,把黑城村等辖区村庄打造成为永登县的设施农业示范村。

移风易俗树新风

“丧事简办,反对迷信,不慕虚荣,不讲排场。”在村民邓文英家中,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柳发胜,正在将移风易俗的相关规定向邓文英一家人细细做出讲述。

前些年,受传统风俗的影响,黑城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催生了“人情债”,一度让很多村民不堪重负。

邓文英是黑城村4社村民,前段时间父亲过世,按照习俗,她本想按照“惯例”操办后事,把丧事办得体面点。得知此事后,村红白理事会多次上门,向邓文英宣传移风易俗相关规章制度,鼓励她丧事简办。

去年,黑城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村规民约进一步完善,并按照相关程序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引导村民遵守践行。同时,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向村民发放《移风易俗树新风》倡议书,使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平常居家过日子,相互送一点礼物属人之常情,如果用钱多钱少来攀比,会让人疏远。红白喜事少收礼,给大伙儿减轻不少负担,村民间的关系反而更亲近了。”柳发胜说。

“人情简单,关系融洽。村里的风气好转了,邪门歪道的东西,没一个人沾边。”提起村里的“四会”,村民人人皆知。分别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这“四会”,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成立,村民公开推选成员。村民心里有一杆秤,民意就是定盘星。“四会”成员包括老党员、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等,这些人不但威望高、品德好,而且乐于为群众服务。“有了引导员,方向不跑偏”,村民韩大才说:“村里的各路模范带头移风易俗,减轻了村民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这些进步,看得见,摸得着,村民都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