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黑洞照片已经公布,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星际穿越》

​​4月10日21点整,「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项目正式在全球六地(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以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和日语四种语言同步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即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一直“活在传说中”的黑洞终于露真容了!


首张黑洞照片已经公布,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星际穿越》


看到这张 “照片”,小文不禁想起了相对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为电影《星际穿越》设计的黑洞“卡冈图雅”。 其深不见底的黑色中心与明亮立体的气体圆环,让人记忆犹新。 耳畔还伴随着那句: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夜……”


首张黑洞照片已经公布,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星际穿越》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星际穿越》中的 “卡冈图雅”时,都会被震撼到。 而当基普·索恩看到在他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黑洞时,他心里是这么想的: “当然啦,黑洞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

然而,基普 ·索恩第一次看到的黑洞模型是这样的:

这是根据索恩提供的公式,视觉特效工作室Double Negative的特效人员专门编程开发了新的渲染软件和“弯曲光线渲染器”,首先模拟出了虫洞的模型,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最终呈现出了黑洞模型。

虽然黑洞模型很震撼,但是导演诺兰为了将故事进一步升华,也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将这一模型进一步升华,这才有了《星际穿越》中雄伟壮丽、令人震撼与难忘的一幕。


首张黑洞照片已经公布,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星际穿越》


借助黑洞带来的理论及影像支持,再加上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等一群星光熠熠的好莱坞明星,《星际穿越》开启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可以说,得益于索恩的理论支持,《星际穿越》为观众上了一场真实准确又生动形象的科学课。黑洞的制作一共使用了1000台计算机,1年的计算量,而整个影片最终拥有超过800TB的特效数据量,最复杂的一帧镜头渲染时间竟然高达100个小时。正是源于导演诺兰及工作人员所追求的真实感,最终也为观众带来了强有力的震撼体验。

那么,《星际穿越》1000台计算机,1年的计算量,800TB的特效数据量,一帧渲染100个小时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文创资讯找到了蓝海创意云渲染农场技术大咖超哥了解了关于影片渲染背后的复杂程度。

对硬件、技术、安全性等都是极大的考验

1000台计算机,1年的计算量,才最终做出了“黑洞”的模型,“从渲染的规模、周期等,不难看出制作团队对于《星际穿越》的重视,甚至有的1帧渲染时长达100个小时,可见对镜头的质量要求极高”,超哥说,“这本身对设备的性能、稳定性等都有极高的要求”。

就蓝海创意云渲染农场来说,是蓝海彤翔携克拉玛依“云渲染之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等大数据中心共同打造的专业云渲染平台,拥有数千台服务器。其线上客服7x24小时的服务,能够保障客户在渲染过程中每遇到一次问题都有人能及时处理;而且会为项目配备专属渲染工程师,实时监控渲染进程,保证渲染任务顺利进行。

不仅如此,“对这种大体量的影片来说,每天都有大量镜头需要渲染,对上传和下载速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对于不少服务商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超哥说,“蓝海创意云自主研发的高速传输解决方案——LHDT(Landhightech DataTransfer),可以有效提升5-10倍传输速度,另外我们还支持业界广受欢迎的高性能文件传输协议Aspera,多管齐下,可以共同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对于这种体量的影片,渲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也是必须考虑的,”超哥说。前不久,蓝海创意云渲染农场正式完成了美国TPN(The Trusted Partner Network,美国电影协会MPAA和内容传输和安全协会CDSA的官方合资机构,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第三方娱乐行业评估、检查机构)的检查,成为大陆地区首个TPN供应商(Vendor)。超哥兴奋的介绍到,“可以为TPN成员提供最安全优质的渲染服务,这是对蓝海创意云渲染农场实力的一种肯定,也进一步实现了蓝海创意云渲染农场海外市场的拓展。”


首张黑洞照片已经公布,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星际穿越》

The Trusted Partner Network


同时,蓝海创意云渲染农场自主研发的Golden Farm集群渲染管理软件,融合了云计算、并行存储等前沿技术,高效进行渲染节点资源调度、任务分发、传输管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渲染进度,帮助制作方大大缩短项目的渲染制作周期。

在人类有史以来首张黑洞正式公布之后,再回想《星际穿越》中那些关虫洞、黑洞、奇怪的光线等炫目且令人震撼的画面,当观众在感叹“哇哦,那真是漂亮啊!”,当索恩在赞同“哇哦,那真是真实啊!”,背后的渲染人员则会认为,“哇哦,那真是一项充满创意和挑战的工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