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 序言

「未来,湖南卫视一定会有更多更优质的原创内容,让世界看到来自中国的创新力量,做中西文化交融的开拓者和践行者」,湖南卫视总监丁诚在2019年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MIPTV的《声入人心》全球鉴赏大会上致辞道。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之媒》曾有文提及第56届法国春季戛纳电视节的中国「成绩」。代表其一便是《声入人心》节目模式在北美地区的成功发行。「卖出去」,代表了湖南卫视推动原创国综「走出去」的阶段性胜利。

而从最初推动这一模式上档上屏,到此次在戛纳电视节上,全程筹划《声入人心》全球鉴赏大会以及《声入人心》北美地区发行合作签约仪式的,正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这一被称作湖南广电创新驱动的主体单位。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近两年,在业内可谓声名鹊起的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通过「飙计划」创新通道,推出了如今占比湖南卫视上屏80%的原创节目,从《声临其境》《我家那小子》《嘿好样的》《嗨看电视》《少年说》《放学后》《更上一层楼》《恋梦空间》《我家那闺女》《声入人心》《快乐哆唻咪》《摇啊笑啊桥》,到《幻乐之城》《我是未来》《无限生机》《亲亲我的宝贝》……

也正是有赖这一集「分享-征集-评估-宣讲-样片制作-编排上档」于一体的「原创抓手」,创新体系闭环雏形已显,以此,才有创新研发中心屡屡惊动业界的举动。

如同此次《声入人心》签约发行北美,不仅为湖南卫视原创海外推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率先实现了中国原创海外输出「三连冠」。此前,创新研发中心还将另外两档湖南卫视的原创模式《摇啊笑啊桥》和《声临其境》,成功推介到了海外市场,同海外知名电视平台达成合作。

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焕斌,曾在前不久的一次接受采访时提到,「我们文化走出去,还是要立足于卖出去。通过我们的价值观,影响别人」。此次创新研发中心筹划的戛纳活动,似乎就完美映照了这句话。

走进今天的创新研发中心,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区域,团队成员彼此紧挨着,互通有无。所有人在这个简单的环境中,纯粹地工作。忙忙碌碌间,仿佛听见共研部的官方邮箱里又传来了新提交的「飙计划」方案,情报部的Sherry在向一线团队提供最新收集的国际资讯,外制部又有一个新项目正式进入商务谈判……

一个「真」字难能可贵

这或许可以作为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的年度汉字总结,亦传递着这个团队的工作追求,真切又实在。

1. 真共研

湖南卫视如今的创新研发中心,下设共研合作部(共研部)、国际合作部(情报部)、外制合作部(外制部)三个部门,创意来源覆盖台内、国际和国内三大板块。

与一直在创新体系中的情报部与外制部不同,共研部是一个平地而起的全新部门。

「每个最开始来到共研部的人,都会带着这样一个问号,我们想要把它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共研部经理陈文浩说。

「后来我们在想,我们部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到一个方式激活频道的创新生态,于是从这样一个思路中逐渐寻找到了发展的路径」。因而形成了共研部如今原创共研、国际共研、新人培养,以及业务培训四大核心工作板块。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在《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2018年度总结》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外人看来何其艰难的跨国共研,湖南卫视不仅首开了业内风气之先,更让一线制作人直接触碰到海外最顶尖模式公司创意奥秘」,霸气十足地点明了湖南卫视在国际共研方向做出的突破。按照陈文浩自己的说法,「我们做的是真正的共研」。

随着海外可利用的模式寥寥无几,国创时代宣告来临,如何借鉴国际创新的先进理念从而为自己所用,成为了摆在新一届创新研发中心面前的命题。通过情报部在前端的联络和沟通,共研部在后端进行评估和改善,最后得以呈现出「集合双方智力水平最高层次的作品」。

要做到真正的共研,第一步是与海外创意伙伴达成共识。「我们首先要说服和『洗脑』合作方,改变他们一贯的思维模式。因为湖南卫视不是变相地引进模式,而是从创意点子和纸模式开始往下推进」,情报部经理胡杨梓说。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走下巨人的肩膀,重新调整心态,实际操作起来远没有话说起来这般轻松。「其实我自己觉得这条路特别难走」,陈文浩坦言。不同团队之间尚且需要打磨与合作,又何况要跨越的是不同国家与文化之前的鸿沟呢?

但他们成功做到了。梳理2018年度国际共研的成果,英国All3Media、英国Fremantle、日本NTV、荷兰ESG、韩国JTBC 5家公司签署跨国共研协议尽数收入囊中,完成《嗨看电视》《声入人心》2个节目、《绽放吧笑容》1个样片的拍摄、大本营全新板块《这一题我会》以及2019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巅峰之夜》,全新样片《一出好戏》进入制作筹备。「今年,我们还在酝酿与以色列顶尖模式创意公司达成全新的合作框架,而这一次会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做出全新升级和优化,让跨国共研产生更好的实际效果」,胡杨梓透露。

「经验是在一步步摸索中得出来的,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巅峰之夜》节目监制、分管共研部的副主任许可说。

2. 真沟通

主任罗昕曾提及「飙计划」为创新研发中心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一线团队的信任,这得益于耐心的沟通和协商。

2018年整个创新研发中心共主导了7轮创新「飙计划」的提案征集,收到提案共 504个。

据共研部龙娟介绍到,在「飙计划」实行初期时,每一次方案提交之后,她都要负责将所有的方案依据节目类型、项目亮点等方面重新提炼,书写总结报告,进而统一在内部公众号上向上层领导推送。

之后随着对一线团队业务培训的跟进,亮点总结的工作逐渐下移至团队自身,而共研部更多地承担起了与团队沟通了解、意见反馈的职能。

经理陈文浩对于内部员工认真阅读提交方案要求十分严格,「你需要对这个方案有思考,写出在你看来还有哪些疑问之处」,进而将中心内部评估组的意见整合成意见提问表,在半小时内以提问的形式,与方案提交团队进行多维度的了解。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每个团队递交的方案绝对不会石沉大海」,陈文浩说。初轮沟通过后,共研部给到团队的是一份结合国内外资讯、极具借鉴性的改进方案,「即使这个方案最终没有进入频道宣讲会,只要你不断在完善,你可以随时来提交。」

这样看来,沟通的关键在于有用。还是那句话,终极目标是得偿所愿。

情报部刘小正的主要工作是韩国资源合作,此外负责原创节目的海外推广。在与国际专业人士交流的过程中,他深感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对国内外对于节目的关注点不尽相同。

「我会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式沟通」,刘小正说,「拿《声临其境》为例,我们曾遇到过内容层面上配音小众的困境,因此在沟通时会更加注重模式本身的介绍。」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声入人心》也是如此。就国际市场对节目模式化设计的期待而言,原版节目赛制结构和环节过于复杂、多变,模式感较弱。在模式化包装阶段,情报部与节目团队多次讨论打磨与推翻重来,抽丝剥茧逐步提炼模式骨骼,才形成逻辑清晰、概念独特的模式卖点,最终得以促成《声入人心》成功签约北美。

3. 真评估

不断是对内还是对外,评估方案在原创孵化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内「飙计划」的评估共分为两轮。在上述部门内部的筛选过后,约有20%的提案得以有机会进入频道宣讲会。「评估到了频道的话,会更加地民主、客观和公平」,陈文浩说。

在频道宣讲会上,由投票制取代传统的评分制,是共研部经过精心讨论和多次测试后采用的机制。即使是频道领导和部门制片人,依旧秉承着每人一票的原则,最终决议完全尊重投票结果。因而才有了诸如《声临其境》《声入人心》等非常规式、「意想不到」的项目得以脱颖而出。

以《声入人心》为例,陈文浩坦言,就传统的电视思维来说,他会对音乐剧、美声这样小众题材是否能够承担起湖南卫视周末的黄金体量心有存疑,但是在频道宣讲会上「所有的制片人给了它肯定和信心,这同样也会给频道领导信心,因此这一方案得到了尝试的机会」。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最终《声入人心》成为了「飙计划」第七轮的冠军方案,成功上屏,并如序言介绍,为湖南卫视原创海外推广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可以看作是湖南卫视在品牌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针对「引领」二字做出的大胆尝试。

对外而言,评估则更是外制部的工作核心。分管外制部的副主任刘庆荣毫不掩饰地表示湖南卫视的高门槛和严要求,「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节目负责,对观众负责。」

内容层面上,湖南卫视针对外制项目会在创新性、资源量、类型新等维度进行评估;同时,收视预期与广告创收亦是考量的重点。《向往的生活》系列便是外制部在评估试播样片后引入的成功案例。

好节目,电视人都懂

在笔者12位受访对象中,不论职位高低,工种各异,无一例外地提及了中心内部「节目至上」的工作原则。

一则,团队最初的元老成员们大都出自一线团队,他们本身阅片无数,对节目本身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感情

二则,这是新一届创新研发中心的工作宗旨,不做纸上谈兵的研究员,而要做深入团队的电视人。「我依旧会按照做节目的逻辑,旨在打造出一直非常有干练的节目团队的方式,来跟大家共事」,分管共研部的副主任许可说。

共研部因而孵化出了一套针对导演工作核心需求的调研机制。每一位共研部的工作人员都被要求要有计划地走到制作团队身边。

龙娟用「美好」和「奇妙」来形容自己在凌晨观看《恋梦空间》录制的情景。在自己书写当日的录制总结时,这位曾经的一线电视人再次找到了制作节目的热情。

曹萍波则用「像爱情人一样爱创意」来描绘自己现在的心态。说起对于中心各部门、项目和同事的了解,负责外宣的她不无调侃,「同事都很厉害,但只有我们工作到位,他们的厉害才能被看见。」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情报部即使在面对国际各方的不同要求时,仍能够不忘初心,秉持着生产出适合本地市场和湖南卫视频道的项目的终极宗旨。

杨洋是情报部负责跨国共研对接的项目经理。她在工作过程中,逐步探索着如何让对方能够迅速了解到中方需求的方式,「其实每个合作公司都有不同的特长项,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双方的特长去共同合作完成节目本身」,杨洋说。

「能够让好节目继续呈现在电视屏幕上,这是我们最大的努力方向」,情报部公众号编辑何雅男说。

也正是出于节目思维和节目导向,才有了外制部「内外一致」的评估标准。所有向湖南广电进行提案的外制公司,均得以公平地与所有台内团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比较和评估。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据外制部副经理贺丽丽介绍说,相比台内较高频率的方案征集,外部方案的提交则更多以不定期的方式呈现。「整个中国电视市场获悉的资源是差不多的」,因此方案撞题也是常有之事。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估团队坚持从项目本身出发考量。「我们是没有分内外的,相较台内团队,外制公司可能会有资源、招商、艺人、嘉宾等方面的优势。」

在面对各有所长的情况下,二者嫁接亦是解决之道。这是一种合作方式和合作生态的创新。在2018年名声大噪的《幻乐之城》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正如共研部经理陈文浩所言,「对于创新研发中心而言,我们所做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服务到节目和创新本身。」

成长来敲门

大多人是带着期待和兴奋来到创新研发中心的。

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制作一线,开启了对于「创新是什么」、「我能做什么」的探索,尽管困惑和迷茫会不时在路上,但所幸每一个人都在创新研发中心这座象牙塔里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成长。

信息是最直观的收获。

共研部经理陈文浩将创新研发中心比喻成一个「巨型的图书馆」——「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情报部掌握了所有全球娱乐资讯和节目,今天早上韩国电视台在播什么,当天下午湖南卫视的大家就会知道。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尽情地通过资源库汲取你所需的信息,学习到你想要学习的内容」。信息爆炸成为了推进学习滚轮的强大驱动力。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这股驱动力,对于长时间埋头做节目的一线团队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创新研发中心搭建情报分享公号,不仅涵盖国际创意灵感和趋势,还有国内的行业动态和观察,让制作团队吸纳创新营养,在飙计划中呈现更精彩的原创。「过去一年我们打造了手机端的分享通道,今年我们还在筹划云端智能平台,为全频道打造更高效的资源分享机制」情报部经理胡杨梓补充道。

全局思维则更高一层,按照主任罗昕的说法,便是「台长思维」。

每一个来到创新研发中心的一线电视人,都需要突破原本固化于节目本身的思维模式。「之前可能只会关心自己的节目做得好不好,收视率如何,那现在更多地是需要站在一个全台的高度和维度来看待节目创新和发展」,副主任许可说。

这也是对于一线团队而言,为什么要有创新研发中心存在的必要。

理论化的自我升级则是能够实现的最高水平。

置身于这样一个大的数据库中,兼顾研究员与电视人的双重身份,这使得曾为一线团队的中心人员得以机会将此前的经验形成思维体系,从而形成「经验-理论-反馈」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进而通过与制作团队的沟通,呈现在节目上。

基因的奥秘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灵魂。基因根部的驱动,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最大的「底气」所在。

这里是一群「30未满」的人。

「30未满」是共研部为激发频道青年导演创新活力从而打造出的视频方案大选。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2018年12月,情报部将「30未满」视频方案大选第一二名选送至新加坡ATF亚洲模式大赛,最终冠军方案《解忧邮局》(原《萌娃养老院》)顺利击败百余个原创模式,一举夺得大赛亚军,并获得ATF史上首个「特别荣誉奖」。在情报部的多次跟进下,《解忧邮局》成为湖南卫视第一个被英美主流公司相中的纸模式,稳步推进海外发行接洽。共研部经理陈文浩说,「让年轻人上战场是『30未满』最好的结果。」

而「30未满」同时又是所有中心人员的性格特征。

三十余人的团队,虽有80、90的生理年龄差距,却都有一颗「30未满」的心。「我们湖南广电人一直都在追求青春和创造的黏性价值观」,共研部龙娟说,「这一定会激发你一颗不老的心,才能够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去从事一份具有创意性的文艺工作。」

因为「年轻」,所以乐于开拓,所以见招拆招,所以不畏面对挑战,所以不惧承认问题。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因而,长沙俚语「霸得蛮」成为了湖南广电工匠精神的代名词。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采访过湖南广电人的记者同行一定不会对他们身上的湖南精神感到陌生。似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套至少无上的艺术标准,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是这群目标一致的人们身上共同的特质。

情报部副经理周璇讲述了这样一个轶事: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英文名字,译为Golden Eagle Broadcasting System,而GBS的简称则被内部员工戏称为「搞不死」的集团精神。正如她职业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全员加速中》。短短两个月,节目完成了从立项到上档的全部过程。如今回忆起与日本富士电视台短时间内的疯狂沟通,周璇笑言,「在湖南人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踏实真诚地工作,原则宗旨的坚守,成长收获的积累,加之精神内核的驱动,这便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自称湖南广电创新驱动的底气所在。一次旁观者的群访,倒让笔者自己红了眼眶。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从未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副主任许可口中「主动出击、活力激发、能力升级」的12字目标,吹响前进的号角。

如此优秀的团队,也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认真又实干的新人到来,它从未将目光只着眼于广电传媒内部,如经济学背景的主任罗昕、法律背景的副主任刘庆荣、出版学专业毕业的经理陈文浩,便是其中代表。国际化思维下的无所畏惧与敢于表达,或许才是这支团队中最为看重的。

漫漫从业路,匆匆不许多时。永远以年轻之心朝气赤子般面向前方,何其珍贵。这或许才是笔者愿以一份致敬之意结尾的初心。

受访鸣谢|

罗昕(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主任)

刘庆荣(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副主任)

许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副主任)

陈文浩(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共研部经理)

胡杨梓(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情报部经理)

贺丽丽(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外制部副经理)

周璇(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情报部副经理)

龙娟(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共研部成员)

曹萍波(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共研部成员)

何雅男(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情报部成员)

刘小正(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情报部成员)

杨洋(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情报部成员)

联络鸣谢|

曹萍波(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共研部成员)

陈方正(湖南广播电视台办公室秘书科成员)

感谢以上传媒人,共同完成本文创作!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群访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