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验站桩中力的传导问题

我们打拳,首先要理解力的传导过程。

正面打出这一拳如直拳,为什么拳头要向里向下旋那么一下,为的就是把小臂外侧肌肉拧过来,有利于力量从肘部到拳头的输送。

如果是立臂坠肘向上打钻拳呢?手心有个里旋的劲儿,也是为了小臂力量的向上传导。

每天平心静气、环抱静立的站桩,这里面有一个小臂向上或向下的拧滚之意,但不做出来。

小臂、手心上翻为钻,下翻为劈,手心向前为扑、为打,手心向后为拉、为偏挂;凡此种种一触即发,但外形蓄养不动,含着各种可能。

这样站桩,意思就丰富了。

那么背部肌群是怎么向胳膊传送力量的呢?

背部肌群向胳膊的力量传送,需要两个条件:脊背弓起和肩撑肘横。

挥拳击向对手,要想打出背脊强大的力量,首先要锻炼脊背伸直到前弯弓起的弹性功能。

所谓的脊背伸直是相对而言,直立动物脊椎的三个自然弯曲谁也不可避免,这里只是近似于伸直,比如站桩所要求的头部上领和似坐非坐的对应作用。

脊背伸直是个蓄力,那么发力则是前弯弓起,一直一弯,富有弹性;但这个弹性是由丹田收缩牵引人体前面的肌肉如腹肌、肋肌、胸肌等向下拉,由此造成脊背瞬间的弹性一弓,背部肌群的力量于是爆发。

衔接背部与胳膊的重要节点是肩膀的三角肌,三角肌需要下沉前翻,如此才能完成背部力量向胳膊的输送,这就需要桩法特定的肩撑肘横。

好多人一辈子不知肩撑肘横是为什么,只是照猫画虎。

肩撑肘横,是发力的一个特定状态,不能一直架着胳膊,端着抱球桩应敌。

站桩时,身体松靠,保持适当的挺拔,肩撑肘横,意在使肩部三角肌有前翻之意,问问自己背部肌肉的力量能不能往胳膊传送。

在身体挺拔的意思中,不时可以体会脊椎由直到弯的弓形弹性,体认背部力量向手臂梢端的脉冲式释放,外形放松静立,只是内动。

最后再来谈谈下肢力量从脚到膝到胯的传导。

站桩练功一定要有严格的层次性,稍有颠倒都会影响练功的进度。

不能上来就练两腿的拧裹,第一步要练下肢的放松,两腿近似于直立,静待功时的增加,等功时练到一两个小时不累了,可以适当弯曲进行第二步,两腿外侧肌肉有意识的微微向里拧裹,不能勉强。

上来直接练腿部的拧裹,下肢容易练僵,失去蹬力的弹性,更谈不上力的传导。

左手打拳,蹬左腿,身体右转,左腿外侧肌肉产生向里拧裹;右手打拳,蹬右腿,左转身,右腿外侧肌肉里拧。

这一点要贯彻到站桩中去,在静态放松中体会下肢拧裹导力的动态,静中寻找那种动的感觉,如此站桩才不会跟拳法动作产生脱节。

站桩,不是一味地站在那里耗时间,这一段时间练什么,目的必须要明确。

我的力的传导,需要解决胳膊、躯干还是下肢?站桩都要有其准确的目的性,然后练试力、发力动作,还是解决同样的问题。

练功的效果不好,很大原因是某个或某一段时间没有自己的重点规划,光注重外形了。

每个人的弱点不同,解决的办法也各异,根本无法一个拳师示范,带着一群人模仿,这也是内家拳难以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