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人說
不得不說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都是劉家人裡面算是最出色的兩個皇帝了。但是也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漢武帝的名氣明顯是要高於漢光武帝的,所以說是不是漢武帝的本事就比漢光武帝的本事大呢?
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從哪方面來看了,漢武帝被稱為是千古一帝,他有自己的功績。漢光武帝也被稱為是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連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都是非常認可劉秀的,劉秀也有自己的魅力。
如果是從民族,國家來說,漢武帝的功績還是要比漢光武帝的大的,我們都知道漢人的尊嚴,骨氣都是從漢武帝開始的,在漢武帝之前可以說漢人已經是被匈奴打的一點尊嚴都沒有了,正是漢武帝重新找回了漢人的尊嚴,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原王朝才開始確立對周邊民族的優勢。其二,漢武帝的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文化的正統。延續了兩千年。其三,絲綢之路的開闢,陸上的絲綢之路就是從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始的,大大加強了中原和西域的聯繫,也為後來西域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奠定了基礎。其四,加強了中央集權,我們都知道漢朝初期採取的是郡縣制和分封制並存的,導致了中央無法管理到這些諸侯國,中央的權利大大削弱,正是漢武帝開始加強了中央集權,推恩令的版圖也是化解了大漢分裂的危機。
我們可以看到漢武帝的功績基本上都是對於後代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對於當時來說可能不是功績而是災難。比如就說北擊匈奴,漢武帝把大漢前幾十年積累下來的財富都打沒了,差點就讓大漢滅亡了。老百姓也確實民不聊生,水深火熱。
我們再來看看漢光武帝,漢光武帝最偉大的成就就是重新建立了劉氏江山,開創了光武中興。這個對於劉氏江山,對於當時的老百姓,天下來說確實功績很大,讓老百姓免於戰火之苦,但是其實對於後世,對於我們現在來說,影響是沒有多大的,而且漢光武帝的門閥制度也為東漢末期諸侯並立的局面埋下了隱患。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漢光武帝的個人魅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沒有擅殺一個功臣,平定了動亂,改革官制,這一時期也被很多人稱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所以說到底是漢武的的魅力大,本事大,功績大還是漢光武帝的大,那就要看自己怎麼去理解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兩個人不是太好比較,漢武帝更偏重於守住並且擴大祖宗留下來的基業。
劉秀則是大漢王室的中興之主,你也可以理解為,劉秀是開國之主,只不過他建立的國家,沿用了西漢的稱號,直接叫了一個東漢。
西漢和東漢的都城不是在一個地,西漢的國都在長安,東漢的國都在洛陽。這就是西漢和東漢最大的區別。
漢武帝的主要功績是和匈奴交戰,把匈奴趕到了漠北,漠北也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一代。漢武帝剛登基的時候,還派張騫出使西域,並且打通了河西走廊等地,讓中國和西亞等地區得到了更加頻繁的交流。
漢武帝時期中國的疆土得到了很大的擴充,奠定了以後各個王朝建國的版圖。
但是,漢武帝也犯了很多錯誤,他好大喜功。因為常年發動戰爭,把本來文帝和景帝給他留下來的一個富庶的大漢帝國,差點會揮霍完了。
他在晚年還犯了錯,被小人江充利用,錯殺了太子,逼死了皇后衛子夫。不過,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又頒佈了《罪己詔》,糾正自己的錯誤。
用司馬遷的話來說,漢武帝有秦始皇的功勞,但是,沒有秦始皇的過錯。
這就是大漢帝國得意持續下去的原因。
劉秀相對比於漢武帝來說,要完美的多。要知道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若是王莽沒有篡權,他還是皇親國戚,過得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
但是,所有的這一切美好,全部被王莽這個外戚派給打破了。
王莽篡權成功之後,劉秀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他再也不是皇室後裔了,就連朝廷每年給他們家發派的皇糧,都被王莽給終止掉了,因為姓王的當了皇帝,是不會給姓劉的人發皇糧吃的。
劉秀就這樣從皇室後裔,變成了只能靠種莊稼,討生活的一個農民。
到了天下大亂的時候,劉秀和哥哥商議了一下,就開始一起起義了。
因為王莽篡權,皇位來的不正,在加上他統治的年份,國家出現了天災,導致了人民沒有飯吃,對他的統治不滿。所以,人民群眾紛紛起義,要推翻王莽建立的新朝。
農民起義中最大的兩支隊伍就是綠林軍和赤眉軍。
劉秀和哥哥等一大家人,就投靠了綠林軍。
最後綠林軍把王莽給殺死了,劉秀到了河北趁著收復失地的機會,就脫離了綠林軍,自己獨立出來當老大了。
王莽被殺後,綠林軍裡的人推舉劉玄當皇帝,等赤眉軍帶領部隊殺到長安後,就把皇帝劉玄給趕下了臺。
然後赤眉軍開始和劉秀幹仗,最後赤眉軍投降了劉秀,劉秀得到了天下。說要說劉秀的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
史學達人
當然是劉秀的本領大。
劉徹,他有一個聰明的母親,小時候又靈光一閃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坐上了太子的位置,順利當皇帝,以後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操心了。
他拿文景之治的積蓄,三代人的物資,供給衛青和霍去病去戰匈奴。衛霍贏了,為他帶來的千古英明。
而後來他寵愛李夫人,讓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當將軍去打匈奴,不僅全軍覆沒,而且李廣利還投降,實在是大大的給漢武帝打臉。
所以這事儘量低調不說,只說衛霍的豐功偉績。也可見,所謂的識人善用,不過是裙帶關係,不過是運氣。
要知道打仗就是打物資供給。他祖上勤儉節約給他存了很多物質,他是個富四代,運氣好。
說到家庭,他晚年被人挑唆就將老婆兒子孫子女兒孫女都給殺死或者逼死,能說偉大?
劉秀雖然是劉家人,但是當時條件已經很差了。劉秀靠個人卻很優秀。
在昆陽只有28人就一戰成名。
他哥哥被害死的時候,他知道韜光隱晦忍耐。
最終讓眾人歸心,靠自己打下一片江山。
家庭方面,也沒有造成骨肉相殘的慘劇。雖然兩廢髮妻,但是是形勢所迫,手段還算溫和,沒有造成太血腥太痛苦的結局。而漢武帝不過是始亂終棄,完全個人好惡。
我對劉秀基本是正面印象,劉徹則讓人鄙視之極。
實夢閣
當然是劉徹本事大。
漢武帝劉徹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用巫蠱之禍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滅自己三族?——劉徹!
漢武帝時,規定花錢可以免除死罪。賣官鬻爵。導致吏治腐敗。
劉徹重用法家桑弘羊掌管政治經濟,壓榨盤剝百姓。導致國家經濟蕭條。餓殍遍野,國家千瘡百孔,人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還沒滅點匈奴。
漢武帝有一個創舉,堪稱古今中外,開天闢地第一人:大夫顏異使‘天子不悅’。法家酷吏張湯認為顏異欲罵天子,不言而入腹。便以腹誹罪之名處死顏回十世孫,儒家大師顏異。
秦始皇是誰說話,誰死——誹謗罪。漢武帝是誰說話,誰死。誰不說話,誰也死——腹誹罪。
楊朱學派
劉徹vs劉秀,一個是刻薄寡恩、好大喜功的渣男;一個是布衣起家、有顏有才的男神,相信不少人會傾心後者。但若真要論本事,歷史上有幾人能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漢武帝相比?
因此,這一波必須站劉徹!
內政PK:劉徹多的是偉大舉措
作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型,劉秀重新統一漢朝常被看作是他有才能的完美論證。其實,統一固然是大功,但其意義和劉徹開疆擴土的影響比起來,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都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熱衷於大一統的環境下,王莽失敗後群雄四起,必然會有人來重整山河,不過剛好在劉秀手中實現罷了。況且,他一統山河的難度係數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由於完美男神的屬性,劉秀比劉徹更容易圈粉)
劉秀確實有文武雙全的優秀基因,但他之所以能夠迅速脫穎而出,還不是因為對手實在太弱!當時,新莽政權內部矛盾重重,民心盡失;更始軍進入長安後與隨之而來的赤眉軍火併,搞得兩敗俱傷;隗囂雖也想稱帝,但並不介意做條鹹魚,認為能當一個諸侯國君也不錯;公孫述更是作死地錯失進軍中原的良機;其他割據勢力就更別說了,沒啥戰鬥力。
劉徹本事大在哪兒?古有“漢唐盛世”,今有“秦皇漢武”之說就是最好的例證!
秦始皇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他鞏固的;史上最牛B的軟刀子政策推恩令,他頒佈的;絲綢之路,他籌劃的;帝王使用年號,他開始的……就更別說他用人唯才,開創察舉制,興太學,一時名臣良將迭起。還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作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這些哪一個不是深遠影響後世的政策?
(關於治國用人,漢武帝很有自己的一套)
即位後的20年裡,他整理幣制,將貨幣的鑄造和發行直接控制起來;廢各種雜劣銅錢,統一推行“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設立鹽官和鐵官,控制與經濟命脈有關的大手工業和大商業。有了這些政策,漢朝的錢包也慢慢鼓了起來。
後來他又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和西域的聯繫,開闢“絲綢之路”。不然如今哪來的葡萄、核桃、胡蘿蔔、駱駝、獅子、駝鳥……西方又怎會知道我們精美的絲綢、漆器、玉器、銅器?
勇氣battle:劉徹不知道啥叫退縮
作為一名員工,誰不喜歡劉秀這種寬厚仁愛的暖男CEO?然而,這並不能證明他就是一位合格的老闆。
劉秀即位初期,大多沿襲西漢初年的政策,雖然很快就有了些稍具開創性的做法,卻只是臨時起作用,不僅沒有行之久遠,有的甚至還為後世埋下了禍患。比如,度田政策。
(為解決邊境威脅,劉徹全力攻打匈奴)
為了避免豪族失控對統治造成威脅,他推行度田制,丈量土地、核實戶口、收錢糧。然而,他卻從一開始就忽略了,東漢本身就是建立在地主豪族之上的政權,抑制豪族的同時也會給自己的王朝帶來損害。最終,他不得不妥協。妥協的後果就是,地主、豪強獲得了更多發展空間,為東漢滅亡埋下了禍根。
由此可以看出,劉秀沒有能夠排除一切阻力革新的魄力。所以,他這種性格也造成了東漢制度不立。自己在位時倒是能夠震住場面,但是後世之君大多年幼即位,而且“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哪怕成年後,才智也沒能達到劉秀的level,朝政自然混亂不堪。
(有人認為,劉徹晚年迷信巫蠱之術,算不上偉大)
而劉徹就不一樣了!為了實現政治抱負,他不惜向整個權貴階層開戰: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對付諸侯王;酎金奪爵對付勳貴集團、外戚勢力;刺史制度、遷徙茂陵對付地方豪強;算緡告緡對付大商人。這些勢力哪個好惹?但是劉徹硬生生把他們收拾了個遍,前幾任皇帝遺留下來的問題迎刃而解。
為了提高北方邊境地區的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他還決定改變漢初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不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先後發動了3次大規模匈奴反擊戰。最終,對方遭受致命打擊,一個長期以來的威脅基本解決。單看這份決心和勇氣,是劉秀能比的嗎?
然而有人卻覺得,劉徹晚年迷信巫蠱之術,甚至因此害死太子劉據、盲目任用李廣利,實在算不上一個偉大的君王,你覺得呢?在評論裡和我一起分享吧!
Allhistory:基於AI知識圖譜,展現不同角度的歷史世界。歡迎關注!
全歷史
論功績應該是劉徹的大,主要是開疆拓土,打通西域,痛擊匈奴,打出漢族威風。劉秀在國土面積上並沒有什麼貢獻。
題主問的是誰的本事大,這點劉秀就是全方位碾壓了。首先一個打仗,劉徹是大膽任用諸多無名將領時碰巧遇到衛霍兩個曠世猛將,衛霍之後劉徹還想用原來那招,用一敗塗地來形容再適當不過,要不是後來的託孤大臣裡有個霍光,估計漢武帝要變漢煬帝了。其次論治國,劉徹賣官鬻爵,官員將領犯死罪也可以交錢免死,司馬遷的腐刑本也可以交錢了事的,可惜沒有。再論氣量,劉徹在君王裡算是很不錯的,至少說容忍史記流傳下來,晚年還能發罪己詔。
可是這樣本事跟劉秀都沒法比,論打仗,劉秀昆陽3萬草寇大敗42萬正規軍,之後更是孤身闖河北滅王朗,殲赤眉,將領聽話則打勝仗。
論治國,劉秀柔道治國,釋放奴婢,史稱光武中興?論氣量,對岑彭,朱鮪之類屠殺自己宗族,陷害兄長的人能理解他們的立場與處境,並委以重任。
coldevil
長話短說,簡明扼要。
光武帝和武帝的詳細生平,史書和百科裡都有很清晰的分解,這就不多加贅述了。
兩個人都是比較有名的戰鬥狂人,論述對比兩個人的本事首先得從他們所處的當下環境和人文狀為前提條件。
劉徹蒙兩代福廕,身處盛世,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劉秀遠遠不及的。故而劉徹在世料當中的名氣遠遠大於劉徹是情理之中。
雖然劉徹終其一生的對外戰爭的確是可以用強悍來形容,但是追根揭底,其實不在乎於其本身好戰的本性罷了。衛·霍兩代將軍終身戎馬,並沒有得到劉徹絲毫提點和戰術佈置。所以說,漢武時期的武運昌隆,實質上並非跟劉徹本身有著什麼過多的關係。但是給他的親信和家屬謀得了很多封侯的機遇。
有說“無為而治”本就是帝王治理賢臣能將的至高作為。這我不否認,但是戰爭的發起,以及戰後的處理,這些在最高執政者的胸中應該是有著很明晰的條框才對。而劉徹並非如此,一直處在“犯我必死”的狂熱狀態,文景的遺蓄全部耗盡不說,戶口減半也是血淋淋的事實。
至於戰爭的對錯,有說當代不好評判,這也很有道理,但是一個文治武功的皇帝,首先要做到“功在當下”,然後再去想“利於千秋”。否則如同後來的隋煬帝,還沒將思想完全貫徹到下一任繼承者,國家就完蛋了。漢武晚年,數不清的農民起義就很說明問題了。更甚者,漢武中後期賣官買罪等用錢換前程的方式已經公開合法化,將所有賺錢的行業統一國家控股,雖說緩解了戰爭帶來的強大消耗。但是限制了民生,更也限制了社會發展。
拋開代價來說,漢武帝北擊匈奴,南滅越族,西破大宛,威服西域。的確是功績滿滿。但作為對比,光武帝對異族的恩威並施,的確是要比他的前輩高明許多。
光武帝從無到有收復失地,功績之大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就單說對比,光武帝對匈奴始終實行仁政守勢,將邊境百姓內遷的確是上善之道。最終被困擾的匈奴果然內亂,南匈奴主動依附和親,北匈奴內災不止。徹底被光武拖死,對漢民族失去威脅。不戰而屈人之兵,大抵如此。朱重八後來在對待外族的戰略上效仿光武,也得到了不俗的成效。不得不說劉秀的高瞻遠矚,真知灼見。
身為一代帝王,國家的至高掌控者,主動發起戰爭,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勝與負,而是勝了之後怎麼樣怎麼做,也就是說這場戰爭的目的明確性,以及戰後的處理。還是那句話“剿不得撫,不如不剿”。
一場仗打完,百廢待興,如果不能及時建立制度以及計量戰後的即時收益是否足夠應付各種剛需,那麼這場仗就是昏庸之戰。 只攻不守以戰養戰的閃電戰術,只有蒙古鐵騎做到了。那跟漢朝的情形和制度完全不是一個回事。
曾經和我同為學員的時候,就這個問題跟我討論過,大致意思說為了拓疆土無需考慮甚多。我深不以為然。蛇吞象被撐死的典故很多人都聽說過,也都以此為戒。沒有計量好戰後的收支,戰後如何賑災重建?若不得重建,極有可能發生民變,鎮壓還是棄守?棄守了何來拓疆土?鎮壓之錢糧何處出?戰爭雖然瞬息萬變,有勝有負,那麼提前對勝利之後的事情都沒有詳加考慮,不是昏庸是什麼?
光武帝和武帝的對比勝出不僅僅停留在軍事層面,漢武晚年,淫蘼奢華。重用小人術士,連心心相印的衛皇后和太子都被逼迫致死。又建立後宮等級十三,古之未聞。反觀光武,一生只出十子,九子出於兩代皇后。
如實對比,設身處地最是直觀。光武若處於文景之後,漢朝必成光武盛世。而劉徹處於新朝之年,是否能憑藉星火之力復國?深值得推敲。
偏偏一句話說不完
劉徹,漢世宗孝武皇帝。
劉秀,漢世祖光武皇帝。
無論廟號和諡號,二人均很相似。
1,從個人建功立業之心來看,劉徹從登基之日起便雄才大略,他的一生就是為了建功立業。
劉秀則不同最初只想做執金吾,娶陰麗華,後來稱帝一統天下被稱為“位面之子”。
2,從個人打仗能力來說,劉徹並無實戰的機會,而劉秀卻是戰場上走出來的,這方面劉秀本身更強。
但劉徹能御將,衛青霍去病均是不世之才,這一點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恐怕略遜一籌。
3,從對中國的影響來看,劉秀是完全不能跟劉徹相比的。
劉徹西域鑿空、北擊匈奴,開拓了華夏族的生存空間,第一次將漢族的勢力伸向了遙遠的西域。
同時,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思想統一的基礎,完成了從秦始皇開始的大一統。
漢武帝與秦始皇並稱千古一帝。
劉秀太學生出身,太學同樣是劉徹首建。
劉秀的價值在於以優秀的個人能力將大漢國祚又延續了近兩百年,且以柔道治國,善待功臣,但不足以與劉徹相提並論。
心向青山
兩個人的時代不一樣,漢武帝時代,基業興隆,文景之治得到了大發展,而且北擊匈奴,南攻諸越,西滅大宛,可以說開疆擴土,功績非常大。
漢武帝而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以說統一了中國人的思想,雖然後期發動了巫蠱之禍,加上發動戰爭又耗費了文景之治兩代的基礎,可以說在當時功過參半。
光武帝劉秀,昆陽之戰名揚天下,但是對於安撫將領不如漢武帝,手下的兵沒事也去打家劫舍,而且統一天下後,修文偃武,勵精圖治,大力的發展儒家和經濟,同樣在這之後就沒有多大的作為。
而且光武帝雖然被稱為漢世祖,滅掉了新朝,隨後又建立了東漢,可以說功比不上漢武帝開疆擴土,但經濟開始發展的很好。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吧,有不同的意見請留言評論
獨坐靜飲閱盡世態炎涼
我一點都不認為漢武帝劉徹是一個糟糕的皇帝,應該算是功和過都很突出的皇帝,但是,劉徹拿什麼跟光武帝劉秀相比呢?
第一,以內政政績而言,劉秀結束亂世,開創了新的盛世“光武中興”,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一點可能是劉徹相較劉秀失分最多的一點,劉徹不僅沒有開創盛世,反而因為連年戰爭,將 “文景之治”留下的所有財富消耗殆盡,“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社會經濟幾近崩潰,差點重蹈秦亡之跡。
值得強調的是,兩人接手時的底牌完全不一樣。劉徹接受的是文景二帝留下的盛世之基,而劉秀接手的是歷經混亂的王莽時代及之後的數十年戰亂折磨的國家,除了白手起家,身無長物。
第二,如果談及軍事上的成就,漢武帝顧名思義,自然是成就巨大,打殘了匈奴,但問題是,漢武帝基本上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漢帝國也被打光了家底和元氣,從個人軍事才能而言,劉徹只是戰略決策型的,並沒有親自帶兵上陣的才華,在戰略上也屬於“以本傷人”型的;而劉秀呢,起家時沒有什麼軍事上的本錢,真正是篳路藍縷,親臨戰陣,一仗一仗一刀一槍,在戰爭中越戰越強,最終統一了中國,重光漢室。在個人軍事才華上,劉秀的江山是自馬上得之,幾乎親歷了“光復”漢室的所有關鍵性戰役,更有在偉大的昆陽之戰中,親自率領數千死士大勝王莽四十餘萬主力的戰爭神話。
或許有人說,與漢武帝相比,劉秀的軍事成就是要打折扣的,因為劉秀的戰爭都是對內的,而劉徹打的是開疆拓土的外戰。這個邏輯本身我並不反對,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第一,漢武帝只是以慘重代價打殘了匈奴,這當然非常偉大,但漢武帝的征伐並沒有徹底消滅匈奴,漢武帝被迫停戰之後,匈奴在西域的勢力仍然很強大,否則也就沒有日後班超的功績;再看劉秀,劉秀統一全國後迅速投身反戰主義陣營,與民休息,以柔道治國,恢復國力,剋制了“好大喜功”的政治誘惑。儘管,劉秀個人並沒有取得外戰上的成就,但正是因為劉秀的剋制與修養生息,讓東漢王朝恢復了元氣,積累了雄厚的國力,劉秀是在公元57年去世的,在他的兒子漢明帝時代出了威震西域的班超,孫子漢章帝時代出了“燕然勒石”的竇憲,徹底解決了匈奴問題。更重要的是,此時東漢對付匈奴已不用像漢武帝時代那樣吃力,基本上都是損失不大的殲滅戰。
劉秀給我們的啟示是,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情。善戰卻不發動戰爭,將戰爭和榮耀留給機會更好的子孫,這如果不能叫偉大,我不知道什麼叫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