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野生獼猴桃,離致富更近一步

野生獼猴桃是指野生的獼猴桃。野生獼猴桃被譽為“水果之王”,富含豐富維生素C的,以及其它營養成分,可以抗氧化衰老,一般都生長在大山裡,純野生環境生長,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沒有膨大劑。野生獼猴桃非常適合老人兒童孕婦的水果,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地區,陝西秦嶺一帶,秦巴山區分佈較多。

種植野生獼猴桃,離致富更近一步

主要價值

1. 營養價值

獼猴桃是一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其果實細嫩多汁,清香鮮美,酸甜宜人,營養極為豐富。它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100-420mg/100g,比柑桔、蘋果等水果高几倍甚至幾十倍,同時還含大量的糖、蛋白質、氨基酸等多種有機物和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質。獼猴桃還含有良好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獼猴桃果食肉肥汁多,清香鮮美,甜酸宜人,耐貯藏。適時採收下的鮮果。在常溫下可放一個月都不壞;在低溫條件下甚至可保鮮五六個月以上。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果汁、果醬、果酒、糖水罐頭、果乾、果脯等,這些產品或黃、或褐、或橙,色澤誘人。風味可口,營養價值不亞於鮮果。因此成為航海、航空、高原和高溫工作人員的保健食品。獼猴桃汁更成為國家運動員首選的保健飲料,又是老年人、兒童、體弱多病者的滋補果品。

2. 經濟價值

獼猴桃號稱“維C之冠”,營養價值很高,含有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和其它活性物質,具有清熱生津、鍵脾、止瀉等功能。同時它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給果農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獼猴桃耐貯性強。採後的鮮果常溫下15天后個別軟化;而採收得當的,30天后才開始個別軟化,如果有低溫貯藏條件,效果更好。在常溫下,加上通風設備的地下庫,加除乙烯劑。可保鮮貯藏3個月。若在低溫庫加除乙烯劑,可保鮮貯藏6個月。近幾年,野生獼猴桃的營養、藥用、保健價值及食用方法備受消費者關注,做為綠色果品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野生獼猴桃的價格也逐漸提高。

發展前景

獼猴桃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某些致癌物的阻斷率高達98%,因此被譽為“水果之王”,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我國13億人民,許多人沒有吃過或者乾脆沒見過獼猴桃,因此,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種植野生獼猴桃,離致富更近一步

栽培管理

野生獼猴桃栽培技術要點

獼猴桃喜溫暖、溼潤,栽培上要選擇背風向陽,土壤深厚、靠近水源,坡度一般不超過 30 度,最好不要在山谷窪地、狹小盆地、山頂或風口栽植。建園應選擇在交通便利,土壤疏鬆、排水良好、腐殖質含量高、土壤為微酸性或中性的半陽坡、半陰坡的山坡地建園。獼猴桃種植主要採用平頂大棚架,可就地利用原有的小徑樹作活樁,再加一些可替換的竹木樁,在關鍵部位使用混凝土樁。一般架高 1.8 米,用鐵絲編織成“井”字形網絡狀結構,鐵絲間距一般為 60 釐米左右,栽培株行距平地為(3~4)米×(4~5)米,坡地為(2.5~3)米×(3~4)米。可採用播種育苗、扦插育苗兩種方式。

1. 播種育苗。種子採集和處理:在 9~10 月採集充分成熟的果實,採收後堆放腐熟、變軟或搗碎後搓洗,用水漂洗出果肉與果皮,陰乾後去雜淨種,放在通風處陰乾後,裝入細紗布口袋中,掛在冷室內貯藏。播種前 3 個月進行沙藏處理,用 40℃溫水浸種,待水降到室溫時浸種 24 小時後,拌入種子體積 10 倍的細河沙,在 5℃左右的環境下經常翻動催芽處理,時間 40~50天,當種子有 1/3 裂口時即可播種。

播種和田間管理:春季 5 釐米深處的地溫在 10℃時播種為宜,由於獼猴桃種子很小,播種時要同細沙一起撒播,播種量每平方米 1.5~2 克,播種後要撒上一層細沙土或腐殖質覆蓋,以看不見種子為宜,覆土厚度為 0.3~0.5 釐米,再用稻草覆蓋床面,並進行遮陽,用噴霧器澆水,保持床面溼潤,出苗後在苗床上用遮陽網遮陽。

2.扦插育苗。嫩枝扦插一般在6月上旬進行,選當年生長良好的新梢,截取組織充分的部分作插穗,每段長15 釐米左右,保留2~3 個芽,摘除插穗下部的葉片,一般在溫室、塑料薄膜覆蓋的苗床中或大田中進行,插在基質為細沙的苗床中,扦插深度為5~6 釐米。保持插穗田間溼潤,插後要立即進行遮陽處理,1 個月後即可成活生根。

定植及撫育管理

春、秋季均可定植。因獼猴桃多為雌、雄異株,定植時應注意配置授粉樹,雌、雄株的比例以 8∶1 為佳。定植前整地深度一般為25~30 釐米,定植挖寬 30 釐米、深 35 釐米的栽植坑,株、行距為 2.5 米×1.5 米,將苗木放入定植坑中,要充分舒展根系,回填熟土灌 2 次透水後,再覆土輕輕踏實。當年定植幼樹萌芽、新梢開始生長時進行第 1 次追肥,追施速效氮肥尿素。第 2次追肥在 7 月下旬,追施磷、鉀肥,也可追施人糞尿,以促使枝蔓充分成熟、芽眼飽滿,利於果實發育。獼猴桃喜溫、溼條件,一般可結合施肥進行灌水,入冬前灌防凍水,解凍後進行春灌,就可滿足其生長結果的需要。

整形修剪及疏果

整形和修剪可在夏季和晚秋進行,獼猴桃的枝芽生長旺盛,整形和修剪對提高產量、延長其結果壽命都很重要。主要用棚架整形,對栽植 1~2 年的主要培養 3 個主蔓,對栽植第 3 年的主要培養結果枝。通過修剪使側蔓上的結果母枝及其結果枝分佈均勻,經 3~4 年的培育可使枝蔓佈滿架。灌水和施肥在春、秋季均可進行。

整形要根據搭架方式而定,應充分利用架面,使枝條分佈均勻,從而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獼猴桃修枝前分冬剪、夏剪和雄株修剪。冬剪在落葉後至早春萌芽前 1 個月期間進行,以疏剪為主,適量短截。多留主蔓和結果母枝,應剪去過密大枝、細弱枝、交叉枝和病蟲枝。夏剪主要是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進行除萌、摘心、疏剪及綁縛,及時抹去主幹上的萌芽,安排枝蔓空間。雄株修剪在 5~6 月花後進行,每株留3~4個枝即可,但每條枝需留芽4~6個,當新梢長到1米時就應摘心處理。疏果一般在花後1個月內進行,留中間果,疏邊果,達到每4~5 片葉留 1 個果。一般枝每 20 釐米留果1~2 個,弱枝 20~25 釐米留果 5~6 個,以株產 50 公斤留果500~600個為宜

成功案例:浪溪村精準扶貧種植獼猴桃成功脫貧致富

成片成片的陽荷綠苗,一眼望不到頭的獼猴桃園,一棟棟融合古建築和現代風格的小洋樓......8月23日,在茅箭區大川鎮浪溪村,小編看到了這樣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種植野生獼猴桃,離致富更近一步

“這塊地是前年已經脫貧的村民張正保家種的,他們家的陽荷很不錯,這十幾畝地都是他家的”,在一片綠瑩瑩的陽荷地邊,浪溪村支部委員、治保主任鄭天斌介紹,張正保曾是村裡一個特困戶,經過扶貧政策幫扶,在2015年順利實現了脫貧。

種植野生獼猴桃,離致富更近一步


從債臺高築到成功脫貧:日子有盼頭

“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我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了!”談起現在的生活,張正保抑制不住滿臉欣喜,“去年種了13畝陽荷,一畝地補貼400元;餵了三頭肥豬,白豬補貼400元,黑豬補貼500元;養了5箱蜜蜂,一箱補貼500元;養了20只雞,每隻雞補貼5元,家裡兩個外出務工的孩子政府還補貼每人500元,一年收入下來加上政府的這些補貼,不僅還了大半債務,生活條件也變好了不少。”

據瞭解,張正保一家四口人,他自身患有慢性胃炎,妻子患有多種重病,兒子媳婦常年在外地,沒有什麼經濟來源,2012年妻子在太和醫院重症監護室住了四十多天沒挺過來,家裡也因此欠下近十萬元的外債。自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區政府和村委會充分利用扶貧政策,幫助張正保發展陽荷種植業和蜜蜂、豬、雞養殖業,使其一家不僅擺脫了債臺高築的困境,還一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如今,該村扶貧搬遷的房子也正緊鑼密鼓的修建著,預計年底張正保一家就可以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種植野生獼猴桃,離致富更近一步


從單一幫扶到多方扶持: 果農心底樂開花

“精準扶貧政策好,農民有了收入,現在生活是越來越有盼頭了!”說起現在的日子,張正保覺得幸福而滿足。

據瞭解,2013年8月在政府的幫助下,張正保開始種植陽荷,從最初的一兩畝地,發展到現在的十四畝土地,生活越來越忙碌,他脫貧致富的幹勁也越來越足。

張正保告訴小編,除了產業的幫扶,他們家還享受到了很多其他扶貧政策,連家裡上學的孫女也有政策補助,區人大副主任蘇立梅每次來家裡,總會帶來米麵、糧油、衣服等。“政府是真把咱當親人!”張正保說。

小編了解到,在浪溪村像張正保這樣,通過精準扶貧成功脫貧致富的例子很多。目前,該村已經種植了200畝陽荷、216畝獼猴桃、30畝鮮桃、100畝蔬菜,產業發展逐漸形成規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