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中医说“四十岁前多锻炼,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你怎么看?

娱乐自在A


有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人生的任何一个年龄段,运动都非常重要,只不过是根据年龄的不同,运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

2011年报告的一项大型健康研究表明,

所有成年人 - 包括老年人 - 每天只需15分钟的中度心脏运动即可获益。大约30分钟是官方推荐,除了每周至少两次肌肉强化活动或运动。


锻炼让心脏充血和血液循环,从而建立耐力或“持久力”,是任何锻炼计划的核心焦点。散步,徒步旅行,骑自行车和游泳,为老年人提供适度的适度锻炼; 所以,在花园里工作,耙叶子和推割草机。平衡锻炼计划还需要通过锻炼所有主要肌肉群来锻炼肌肉 - 做体力劳动,举重和练习瑜伽或其他体重抵抗工作 - 以帮助抵消与年龄相关的肌肉损失。此外,伸展运动,保持灵活性和平衡运动有助于老年人保持活跃和无伤害。

规律性对于任何锻炼计划的成功都很重要。每天或几乎每天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是理想的,因为日常运动会迅速增加并有助于保持耐力。但是,如果不能进行每日散步或其他锻炼,那么每周150分钟的适度心脏抽动运动可以分开任何有效的方式。建立肌肉也需要重复和规律。每周至少两次,老年人需要举重,与阻力带一起工作,做瑜伽或以其他方式专注于加强肌肉。

对于步行,骑自行车或其他适度的运动 - 严格到足以使其变得困难但不是不可能 - 老年人应该慢慢建立30分钟的锻炼。如果一次30分钟是不可能的,那么两次15分钟的训练或三次10分钟的训练都可以。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每周肌肉强化课程也应该是每个约30分钟。但根据“柳叶刀”2011年的一份报告,即使是15分钟的中度剧烈运动也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台湾的一项大型健康研究显示,大约有416,000人平均8年,发现只运动15分钟的人每天将所有原因造成的死亡率降低14%,并将其预期寿命提高三年。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指南

60岁或以上的成年人通常健康并且没有限制其活动的健康状况的成年人应该每天活跃。


你应该做:

  • 至少150分钟 中等的有氧运动 ,例如骑自行车或每周行走和
  • 每周2天或更多天的力量练习,可以锻炼所有主要肌肉(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和手臂)

要么

  • 75分 剧烈的有氧运动 如跑步或每周单打网球比赛和
  • 每周2天或更多天的力量练习,可以锻炼所有主要肌肉(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和手臂)

要么

  • 每周混合中度和剧烈的有氧运动(例如,两次30分钟的跑步加上30分钟的快走等同于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和
  • 每周2天或更多天的力量练习,可以锻炼所有主要肌肉(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和手臂)


你也应该试着打破长时间的轻度活动,因为久坐的行为现在被认为是健康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你做多少运动。


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如腿部不适,平衡能力差和一些疾病,应该每周至少2天进行锻炼,以改善平衡和协调。

例如瑜伽,太极拳和舞蹈。


如果您有其他更多关于运动损伤,疼痛康复等急慢性软组织疼痛的问题,可以关注 医享汇 微信公众号,或者 添加作者微信:yixianghui666 我们为您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


医享汇


本人男43岁,以前没有健身基础,身高1.66米,体重152斤,肚皮已经是一个皮球,18年9月开始健身,第一个月每天游泳1小时,从笫二月开始徙手力量训练,俯卧撑从最初一口气的lO个到现在40个,正握引体向上从2个到现在9到10个,平板支撑50秒到4分钟,加上卷腹,悬垂举腿,哑铃,臂力器,体重下降到122斤了,腹部也有一点点轮廓了,但是还做不了站姿键腹轮,背部力量不够。平常是周一做引体向上和哑铃,周二悬垂举腿加平板支撑,卷腹,臂力器,徒手深蹲,周三平板俯卧撑加垂直俯卧撑加原地跑步半小时,周四五六日再依此类推的训练,没有吃蛋白粉,肌酸,睾丸酮之类的,已经有一个月左右无法突破了,最近加大运动量,感觉身体又吃不消,腰疼,求哪位大神指点迷津,教一教我怎么改善加大运动量就腰疼的毛病。


湖南一一东风


同样是60岁的人,一个坐办公室平时很少运动,一个是普通打工者,班后经常参加球赛和其它运动,两个人站在一起你会发现,一个腰板挺直,神采飞扬!一个弯腰佗背,有气无力。这就是运动与不运动的最大区别,在我的旧同事,有很多70至80岁的老人,一早去饮茶,然后去登白云山,有时我在山顶公园见到他们,据了解他们从不坐缆车,每天从小路登上山顶。我认为,60岁后为了有好的身体,想长命百岁就一定要加强锻炼!别信那些专家的废话,我还有半个月就步入70岁了,我每星期有3至4晚在户外快步走1小时,回耒还要做30个俯卧撑,有人说我变态,都快70岁了,还每日上班,经常运动。正因为我变态,我才有今日的好身体,不知头条的朋友会不会都认为我是变态佬?


车仔佬42104839


我就是这样做的。

今年刚好六十岁了,身体没有原则问题,就是膝盖疼,牙齿有点问题。

年轻时就有晨练的习惯,主要形式时慢跑,四十岁以后改成了暴走,一直坚持到去年,膝盖开始疼了以后就停下了。

今后就不准备刻意锻炼了,想增加一些爱好,意向是:游泳,骑车,加上原来的钓鱼,摩旅,摄影。我想足够了。

我认为年龄大了运动量过大对身体是不利的,特别是膝盖,过度的使用膝盖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老年人的腿一旦坏了,比眼睛,耳朵出毛病还要可怕。

60岁以后不运动并不是不动,是要避免过度运动,还是要坚持: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能走着不坐车,增加一些负荷较轻的兴趣性质的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十月秋风寒


在这个问题上,呆牛有一些发言权。首先,我做过十年公园健康访谈,近距离接触过很多不同年龄段的优秀健身者。比如天津有个老杨,今年94岁,每天跑步十来公里,曾经几次做客央视《夕阳红》。很少有人知道,30年前他是一个胃癌患者,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一。天津南翠屏公园有个81岁的刘大爷,每天跑步五公里,不认识他的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还有天津的西沽公园,至少有十多位六十岁以上老人玩单双杠比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玩的好。我在全国很多城市的公园也采访过很多老年段的健身达人。其次,我做过十年的医疗,去过全国数百家医院,见过无数的三高、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炎症、风湿免疫病、腰椎颈椎病的中老年患者。只要上前问一问,绝大多数都是平时不太喜欢运动的。再次,从慢病的发病原因来看,世卫组织明确指出,60%取决于生活方式,17%取决于环境因素,15%取决于生物遗传,8%取决于医疗条件。所以,不论哪个年龄段,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想保持健康快乐,必须重视饮食、运动和睡眠的平衡。如果各位读者朋友还有疑问,欢迎到今日头条阅读呆牛的慢病预防日记。


呆牛的慢病预防日记


有的中医说“四十岁前多锻炼,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你怎么看?

听中医说的,以后发射卫星都可以不用火箭,老母猪就可以了。

世界上权威运动指南都有针对分年龄段人群的具体建议。

在现代社会,40~,50~,60~65岁年龄段都属于成年人阶段,年龄在65岁及以上才算是老年人。

像美国国民运动指南就有专门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章节。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运动指南

分为两个部分:

与成年人相同的部分:

没有运动受限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也应该跟一般成年人一样,全天尽可能多的活动,少久坐。体力活动,有总比没有好。少坐一些身体活动总比没有好。那些少久坐的人,从事任何量的中等到剧烈运动,总能获得健康好处。

如果想要获得实质性的健康益处,老年人也应该跟成年人一样,每周应该进行至少150分钟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至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等价的中等强度和剧烈强度有氧运动的组合。全部活动最好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在一周的时间内。

每周超过30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以获得额外的健康益处。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也应该跟一般成年人一样,还应该进行中等或更大强度的肌肉强化锻炼,并且每周有2天或更多天进行涉及所有主要肌群的锻炼,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健康好处。

仅适于老年人的指南:

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或可能的运动和受限状况,

为了达标每周的体力活动,老年人应该进行多种组合的运动,包括耐力(有氧),力量(无氧),平衡和灵活性锻炼。

老年人应该确定适宜于他们的健身目标的体力活动水平。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该向医生了解他们的病情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他们安全地进行日常体力活动的能力。


当老年人由于慢性病而不能达到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他们应该在能力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进行运动。

老年人保持持续运动的好处

规律的体育活动的对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健康意义,对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尤其重要。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通过规律的体育活动同样可以实质性健康益处。

除了一般成年人可以获得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健康、保持健康体重等好处外。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大的好处首先在于,保持体育锻炼,可以使得自己更容易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吃饭,洗澡,上厕所,穿衣,上下床,以及遛弯。

——也就是是可以最大限度延长生活自理能力。这不仅对健康有好处,更可以使得自己获得有尊严,和赢得赞誉,获得更大的心里满足。

规律的体力活动,尤其是规律地进行多组合的运动,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老年人的跌倒,即使发生跌倒,也不大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我们知道,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跌倒特别容易发生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如果不及时,或负担不起手术,比如髋关节置换手,或不能获得良好的照顾,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生活是很惨的,这时早死甚至都不算事坏事。

规律的体育活动还可以保持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这有助于延长独立生活的时间,并延迟重大疾病和残疾的发生。


当然,老年人是一个年龄跨度和身体状况差异很大的群体,大多数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或癌症等,这些病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尽管如此,身体活动对所有老年人都有显着的健康好处。身体活动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关键。

规律运动的其他好处还包括降低痴呆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

此外,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可以提供参与社交和互动的机会。要知道,对于老年人来说,孤独是最“致命性的疾病”。


挣脱枷锁的囚徒


我是晓薇,曾于临床工作,然感疾病预防胜于治疗,顾后从事国家慢病非药物生活方式干预课题研究及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有所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可获取更多健康资讯,如有助于您请点赞支持,有疑问可评论留言!

有的中医说“四十岁前多锻炼,五十岁后少锻炼,六十岁后不锻炼”,这真的是中医说的吗?这是在黑中医吗?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凝神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增强体质,而现代医学也证实运动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等作用。

俗话讲生命在于运动,无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讲健康的四大基石还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都提到了运动,动则不衰,无论什么年纪都应该要运动,只是不可过量运动而已。

中医认为运动应掌握意守、调息、动型的统一,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特色的运动养生方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则建议每天应该6000步,要常做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步跑、游泳等。

当然随着年纪的增加,我们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且要适度不宜过量,避免运动损伤及发生运动意外。


薇健康


这个说法有它的道理,但是也有观念上的落伍。

有道理的是前两句:40以前多锻炼,50以后少锻炼。

上边这两句按照现代的理论解释的话,就是:

人的训练量,需要和年龄,骨密度,肌肉含量,激素含量,代谢水平相结合。

人体在40岁以前,尽管是已经是度过了最健旺的年龄段

但是整体而言上述的那些要素,都还没有衰减到一个阈值

在这个年纪多锻炼的话,对人生后半场是生命质量是有好处的

尤其需要抓紧的是从20岁左右,到35岁这段时间

这十几年属于发育期差不多结束了,更年期还没有到来的年龄段

多训练的话,其实就是在为老年生活积累健康值。

比方说用老年期比喻人生的冬季的话,年轻时候的训练,就是在冬季来临以前囤积的粮食和大白菜

你储备的越多,年龄大了越是好过些

那么在50岁以后,生理机能就有非常大的下滑了

而且,无论男性女性,在这个年纪都会面临更年期的到来

从性格到身体状态,都是一个阶梯状的下滑趋势

此时减少训练量,是对身体的变相保护措施

当然,有些人从年轻时候到50岁,一直不间断的运动,那么不需要减太多的量

下图这位郑州的老爷子,已经81岁了,他从21岁开始健身,现在还能卧推100kg

因此,训练减量是因人而异的。

训练有素的男士,甚至可以把更年期推迟到70岁左右

----------------------------------------------

落伍的一句话是:60岁以后不练。

因为中医是一门古典医学,很多理念是面向千百年之前的人。

那个时候没有营养学一说,食物也比现在稀缺,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

当时说:“人到七十古来稀”

那么60岁基本就进入了耄耋之年,身体机能退化的厉害

当然是不适合训练的。

而在现代则不同,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达到了70岁以上,营养状况也大大改善

在这种人体素质平均线上升的年代,60岁从事轻度的训练不是错的

一个身体健康的60岁人,可以每天从事一些快走,慢跑,游泳甚至轻度的徒手力量训练。

而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也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不良体质。

同时,在60岁以后,由于肌肉量大约只是20岁时候的60%左右,反而要增强训练,保留肌肉量,才能有健康的代谢水平。

这位是来自印度的健美老人马诺哈尔,在自己的百岁生日上秀二头肌。

这足以说明,健身是以年龄划分界限的。

----------------------------------------

希望有帮到你。


虎山行不行


还好是有的中医说,如果是全部中医说就完蛋了,极个别的人说话,不要去相信他胡言乱语,并他个人的观点看问题,不要当真。什么四十岁多锻炼,五十岁少锻炼,六十岁不锻炼,四十岁的人是成家立业的人,身宽体胖的人,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贷款买房子,还贷款,精神压力重,负担重,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的工作,平时工作忙,睡不好觉,身体亚健康,早上或者晚上需要抽空多运动,或者是周末两天,通过运动提高免疫力,四十岁的人,通过运动可以减肥,通过运动可以有精神,五十岁的人基本上都是身宽体胖的人,大肚子,头发白了一半的人,体重超标的人,平时不注意饮食,吸烟,喝酒,打麻将打通宵,颈椎病,高血压,脂肪肝,动脉硬化,这样的人都是亚健康,所以说五十岁的人必须要多运动,最好的运动就是跑步,跑跑跑跑掉大肚子,跑跑跑跑掉卡路里。跑跑跑跑掉小毛病,跑出精神,跑出健康。再说说六十岁以上的人,人到老年,年老眼化,身宽体胖,弯腰驼背,小毛病常常有,大毛病369,退休工资不够看病的医药费。人老先老腿跑跑更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现在国外和国内80.90多岁还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老年人赛是健康,赛的是精神,再来说说我本人吧,我今年已经65岁了,退休前几年一直是高血压,血粘度,脂肪肝,冠心病,体重超标。退休了开始跑步,开始慢慢跑几公里,现在是天天跑十公里,周末跑半马,并且我还参加马拉松比赛成绩很不错。十公里比赛成绩是40分钟,半马成绩130,通过跑步三年,我现在身体每年体检全部正常水平,高血压血粘度脂肪肝,全部没有了,通过跑步增强体质,增加了肺活量,提升了心肺功能。走路快了,精神面貌好了,特别是以前晚上失眠,睡眠质量不好,通过跑步现在我已经今非昔比了,吃饭香,睡觉香,这就是我的体会,所以说每个老年人更需要运动,从运动中取的收获。从运动中得到健康,快乐,度过夕阳红。











袁老师164034506


首先这位提问者可不可以表明这是哪一位名中医说的话?如果不能说明这番话的来源,还是不要这么传播。因为这个说法应该还是错误的,第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第二容易给大众引起错误导向,容易让老年人产生不在运动的想法。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

首先明确态度,无论什么年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都是有好处的。欧美的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无论是体力活动的高低,有体力活动就比没有体力活动对身体好,科学的、适量的体力活动更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的方式和运动量的确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哪一个七十岁的人和一个五十岁的人比较,保持身体健康的运动量和运动形式肯定不一样,如果是跟年轻人比较那就更加不一样了,这很好理解。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方式尽量柔和,不要过于激烈和过大。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运动量的建议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年龄,而是规定在自己所在年龄段进行相应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每星期5次就可以。这个中等强度运动不同年龄段达到的心率不同,但是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中等运动相对应的心率标准,注意以心率来衡量就可以了。

最后,张大夫提醒老年人注意锻炼身体很重要,注意方式和运动量,别产生运动伤害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