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襄陽父親“割肝救子”,給孩子第二次生命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

襄陽8個月大的男寶辰辰,父親給了他兩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的時候;第二次,父親毫不猶豫捐出了自己的部分肝臟,挽救了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他。昨日,出院一週後回武漢同濟醫院複查的辰辰,各項指標都比較正常,爸爸、媽媽帶著他,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出院了。

95后襄阳父亲“割肝救子”,给孩子第二次生命

2個多月寶寶黃得發黑

辰辰媽媽是重慶女孩,性格很開朗。昨日,她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她跟丈夫是在廣州工作時認識的,去年準備結婚時發現自己懷孕了,雙喜臨門讓小兩口感到很幸福。之後,整個孕期一直都很順利。直到去年8月,她懷孕36周產檢時,醫生髮現胎兒宮內窘迫,於是在當地醫生接受了剖宮產手術,兒子辰辰誕生了,體重接近3千克,在溫箱裡住了幾天就出院了。出院時,護士說孩子黃疸有點高,家長注意觀察一下,滿月以後來醫院複查一下肝功能。

“辰辰2個多月的時候,黃疸依然沒有褪掉,不僅如此,孩子還黃得發黑。”辰辰媽說,辰辰長得胖胖的,很可愛,能吃能喝,又愛笑,除了黃疸退得慢,和其它小朋友沒有區別。所以起初他們沒在意,直到孩子黃得越來越重,她才有些慌張,帶到當地醫院去檢查治療了一段時間,在醫生的建議下轉到了武漢同濟醫院。

95后襄阳父亲“割肝救子”,给孩子第二次生命

肝移植是唯一的救命辦法

同濟醫院小兒外科馮傑雄教授介紹,2019年1月,第一次看到小辰辰時,辰辰已近6個月大了,此時他的肚子因為腹水腫脹得很高,渾身都是黃黃的,所以當即對辰辰實施了腹腔鏡肝活檢術,明確診斷為膽道閉鎖、肝硬化,而且病情危重。

馮教授介紹,剛出生的寶寶,若出現黃疸,在兩週內未退,大便開始變成淺黃或灰白色,要警惕膽道閉鎖的可能。膽道閉鎖是小兒常見的肝膽外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梗阻性黃疸,呈進行性加重,若不治療,會膽汁淤積性肝硬化、門脈高壓,最終肝衰竭。在我國每年大約有二、三千名嬰幼兒,因膽道閉鎖造成終末期肝硬化、門脈高壓,死於肝功能衰竭,死亡率超過90%。所以肝移植是膽道閉鎖發展至終末期惟一有效的治療手段。

在小兒(年齡小於18歲)肝移植中,膽道閉鎖所佔比例接近一半,其中1歲以內中,所佔比例約90%。但是幼兒免疫系統不全,身體綜合情況並不好的情況下,直接肝移植手術風險更高,最好能及早發現,把握出生兩個月內的黃金時間進行肝移植前過渡治療—葛西式手術。但辰辰黃疸進行性加重,肝纖維化,肝功能衰竭,根本無法先進行葛西手術,再等著他長大一些,必須馬上進行肝移植手術了。

“95後”爸爸毫不猶豫捐肝

辰辰的病情重進展迅速,無法等到合適的器官捐獻肝源。親屬捐肝活體肝移植手術是另一個辦法。得知這種情況後,24歲的辰辰爸爸毫不猶豫的主動提出,為兒子捐獻肝臟,而且配型成功。

辰辰爸爸的決定遭到了除妻子之外的所有家人的反對。“你們小兩口都還年輕,以後還可以再生,而且手術前前後後還要花很多的錢,你自己也要挨一刀,總歸對身體是不好的吧。”辰辰爺爺很擔憂,反對兒子捐肝。“不惜一切,我都要救我的孩子。”辰辰爸爸打斷了自己父親的話。

辰辰媽說,“我剛剛做完剖宮產,不能捐獻,丈夫和兒子要接受這麼大的手術,我心裡也很擔心,但作為孩子的父母,無論如何都要救孩子,我支持丈夫的決定。”

3月17日,同濟醫院小兒外科與兒科、肝臟內科、移植外科、麻醉科等相關學科專家通力合作,在醫務處、超聲科、手術室護理部等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馮傑雄等專家一起為辰辰實施了“親屬左外葉供肝活體肝移植手術”。因為患兒體型小、管道細小、肝門空腸吻合後腹腔粘連、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因素使膽道閉鎖,這也成為兒童肝移植的難點。有驚無險,顯微鏡下血管吻合,手術很成功,術後第二天辰辰肝功能基本正常。

95后襄阳父亲“割肝救子”,给孩子第二次生命

寶寶移植手術順利康復

抗感染、抗排異,手術後辰辰繼續在小兒外科的重症監護室裡過渡一段時間,加上之前就有嚴重的肺部感染也需要控制,從抱進手術室後,辰辰的媽媽就再也沒有看到辰辰,每天辰辰媽媽只能通過朱丹護士長傳過來的視頻看到孩子的情況,除了去看看在另一個病區的辰辰爸,她基本上24小時守在病房門口。“今天,辰辰吃了20ml牛奶!”“今天,辰辰笑了,很開心地笑了!”“今天,辰辰咳嗽好很多了。”“今天,辰辰小淘氣,知道藥苦,騙他喝他都不上當了,用舌頭試!”“今天,辰辰拉了粑粑,墨綠色的。”……一天天過去了,朱丹護士長也時時地將辰辰的情況的告訴等在病房外的媽媽。小辰辰也很努力地慢慢康復中,所有的指標都慢慢正常了。

如今辰辰已經8個月大了,長得白白胖胖,圓圓大大的眼睛,彷彿會說話,看到穿著白大褂的醫護人員,他捏起小拳頭,手舞足蹈,開心地笑了起來。完全看不出來一個月前,他剛剛接受了肝移植手術。馮傑雄主任囑咐辰辰爸媽說,肝移植後,孩子容易發生各種類型的細菌、真菌、病毒感染,在家一定要積極的預防感染、增強體質,補充營養,多吃一些富含微量元素和優質蛋白的食物;遵醫囑堅持服用抗排異藥,定期複診。

據瞭解,目前,小兒肝移植適應證包括膽道閉鎖、膽汁淤積性病變、肝臟代謝性疾病、肝細胞性疾病及肝臟腫瘤等。凡患有上述疾病的患兒出現肝臟功能不全、門脈高壓消化道出血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到小兒外科看診。馮傑雄主任介紹,兒童肝移植術後可以獲得良好的存活率,目前我國兒童肝移植的手術例數和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移植術後1年存活率可達95%,5年存活率達90%以上,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達到正常生長髮育、學習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