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一種跨越千年執著不渝民間文化現象

一個聯結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象徵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在中國,從南到北一萬多公里的海岸線,從東到西的平原、山區,都能見到女神的廟額高懸,香火旺盛。

近代以來,女神更是遠渡重洋,在美國、法國、丹麥、巴西等20多個國家紮根落戶,成為當今華人世界裡最具威望的航海保護神。隨著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更是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台州市三門海遊媽祖信仰始於南宋初期,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福建浦城人章玫任寧海鎮守,後攜家眷遷居於海遊牆裡,逐漸人丁興旺而發族,海遊一帶居民本為漁民出身,信仰媽祖,遂於章埠嶺東麓(今西山腳)建廟祀之,以護佑族人出海平安,年歲豐收。明清兩代,浙東沿海遭受海禁,廟毀圮為平地(其遺蹟今蕩然無存)。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今之三門天后宮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地址在海遊大洋普濟橋外(今三門醫院內)。2000年4月,因三門醫院建造大樓.按照修舊如舊開發保護古建築的原則,整體建築遷址於城東村馬家山麓碧潭重建,為三門縣城最大的古建築群之2004年10月26日被三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4月4日,在浙江三門縣舉行媽祖文化活動,這天,雖然下雨,但“三門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天後宮”搬遷如期舉行。這次媽祖聖像移駕活動得到眾多敬仰者的熱烈參與,隊伍冒雨步行踩街數千米,終於在媽祖文化園區中臨時搭蓋屋安座。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活動由天后宮金道長主持,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金琰應邀參加活動,浙東民俗文保單位等派人參加。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三門天后宮新址為三門懸渚方盧村,為道教祖師葛玄在三門結廬煉丹處。據悉,建成後的媽祖文化園,將有道教文化,媽祖故事文化,慈愛文化,養生文化,和平文化,商貿文化等文化板塊。將成為三門乃至台州範圍內,一個生命維護煉養方面技術服務的文明社團,也將成為一個三門灣對外宣傳交流商貿合作,及藉助媽祖文化精神走向世界的一個本土宗教的社團。藉助全國信眾及海外華人對媽祖文化的認同,而把天后宮打造成為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和區域經濟深度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核心的主要場所。從而為提升媽祖文化品牌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影響力而貢獻三門的力量。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媽祖出身

這裡要說的媽祖不是虛構出來的神,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媽祖本姓林,單名一個默字,生於宋建隆元年,福建莆田湄洲人林願的第六個女兒。系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林默自幼就與眾不同。她看書過目能誦,且能理解書文含義。當時,林家常與道士往來,總有修道或通曉巫術的方士住在林家。宋代道教興盛,道士們追求煉丹修仙,因此掌握了許多天文、醫藥、化學等方面的知識。林默與道士們接觸的多了,也掌握了一些“道術”,因此年齡雖小,卻見識超凡,可以根據草木異象,風雲變化,察言觀色,推知出旦夕禍福。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北宋時期,中國海上貿易發達,海事活動頻繁,但當時人們對大海的瞭解十分有限,因海難致死者無計其數。林默知道一些天文知識,因此常能準確地預報出海上的天氣變化,使漁民們避過颱風等自然災害。因林默的父兄就死於海難,所以林默常出海營救落海的漁民或商人,加上她懂得一些醫護基本知識,沿海漁民及往來商旅被她救活無數。

相傳,有一次一支商貿艦隊抵達福建,但天色已黑,風高浪險,找不到港口的位置,無法靠岸。當時颱風即將來臨,情況萬分危急,林默知道後,情急之下竟點燃了自家的房屋,用熊熊大火為船隻引航。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湄洲的漁民都非常感激林默,把她視為龍女、神女,敬愛崇拜。後林默羽化昇天成了海神後,依然顯化救人。成了漁民的保護神。

隨時間推移,媽祖的事蹟得到了歷代帝王的認可,由此從民間神,提升成了官方的航海保護神。從宋到清,媽祖曾被受封褒獎過36次,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從莆田到福建,到中國沿海,再到海外。今天,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座廟宇供奉著媽祖,媽祖信眾有兩億多人。

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

三門天后宮 —  華人到處有媽祖

傳說故事有:

林默出世、窺井得道、鼎砂鑄杯、伏機救親、踏浪尋兄、帆髻示志、遍讀神書、焚屋引航、金馬渡海、湄峰祈雨、菖蒲祛病、種藥救人、化木護舟、珓杯鎮龜、擒高裡鬼、降服應佑、收伏晏公、割臂降妖、妙計解厄、羽化昇天、媽祖照鏡、智收雨怪、雷擎鯉精、簪射火龍、龍暇去齒、二聖門法、天釘拴島、聖泉救疫、濟渡餓荒、藥救呂德、引避怡山、雲船救難、平息械門、巧對策讀、暗助窮人、鮮花儆示、錢塘築堤、威懾海盜、火燒海賊、霧海助戰、紅燈導航、金山媽祖、怪島點化、泉井濟師、澎湖破敵、金山攻寨、 “海幫”朝聖、哭臉中軍、微宗賜匾、乾隆進香。

張萬久整理

主編:方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