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一种跨越千年执着不渝民间文化现象

一个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象征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在中国,从南到北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从东到西的平原、山区,都能见到女神的庙额高悬,香火旺盛。

近代以来,女神更是远渡重洋,在美国、法国、丹麦、巴西等20多个国家扎根落户,成为当今华人世界里最具威望的航海保护神。随着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的精神财富。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台州市三门海游妈祖信仰始于南宋初期,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福建浦城人章玫任宁海镇守,后携家眷迁居于海游墙里,逐渐人丁兴旺而发族,海游一带居民本为渔民出身,信仰妈祖,遂于章埠岭东麓(今西山脚)建庙祀之,以护佑族人出海平安,年岁丰收。明清两代,浙东沿海遭受海禁,庙毁圮为平地(其遗迹今荡然无存)。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今之三门天后宫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地址在海游大洋普济桥外(今三门医院内)。2000年4月,因三门医院建造大楼.按照修旧如旧开发保护古建筑的原则,整体建筑迁址于城东村马家山麓碧潭重建,为三门县城最大的古建筑群之2004年10月26日被三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4月4日,在浙江三门县举行妈祖文化活动,这天,虽然下雨,但“三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天后宫”搬迁如期举行。这次妈祖圣像移驾活动得到众多敬仰者的热烈参与,队伍冒雨步行踩街数千米,终于在妈祖文化园区中临时搭盖屋安座。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活动由天后宫金道长主持,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金琰应邀参加活动,浙东民俗文保单位等派人参加。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三门天后宫新址为三门悬渚方卢村,为道教祖师葛玄在三门结庐炼丹处。据悉,建成后的妈祖文化园,将有道教文化,妈祖故事文化,慈爱文化,养生文化,和平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板块。将成为三门乃至台州范围内,一个生命维护炼养方面技术服务的文明社团,也将成为一个三门湾对外宣传交流商贸合作,及借助妈祖文化精神走向世界的一个本土宗教的社团。借助全国信众及海外华人对妈祖文化的认同,而把天后宫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深度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核心的主要场所。从而为提升妈祖文化品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影响力而贡献三门的力量。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妈祖出身

这里要说的妈祖不是虚构出来的神,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妈祖本姓林,单名一个默字,生于宋建隆元年,福建莆田湄洲人林愿的第六个女儿。系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林默自幼就与众不同。她看书过目能诵,且能理解书文含义。当时,林家常与道士往来,总有修道或通晓巫术的方士住在林家。宋代道教兴盛,道士们追求炼丹修仙,因此掌握了许多天文、医药、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林默与道士们接触的多了,也掌握了一些“道术”,因此年龄虽小,却见识超凡,可以根据草木异象,风云变化,察言观色,推知出旦夕祸福。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北宋时期,中国海上贸易发达,海事活动频繁,但当时人们对大海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海难致死者无计其数。林默知道一些天文知识,因此常能准确地预报出海上的天气变化,使渔民们避过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林默的父兄就死于海难,所以林默常出海营救落海的渔民或商人,加上她懂得一些医护基本知识,沿海渔民及往来商旅被她救活无数。

相传,有一次一支商贸舰队抵达福建,但天色已黑,风高浪险,找不到港口的位置,无法靠岸。当时台风即将来临,情况万分危急,林默知道后,情急之下竟点燃了自家的房屋,用熊熊大火为船只引航。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湄洲的渔民都非常感激林默,把她视为龙女、神女,敬爱崇拜。后林默羽化升天成了海神后,依然显化救人。成了渔民的保护神。

随时间推移,妈祖的事迹得到了历代帝王的认可,由此从民间神,提升成了官方的航海保护神。从宋到清,妈祖曾被受封褒奖过36次,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从莆田到福建,到中国沿海,再到海外。今天,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座庙宇供奉着妈祖,妈祖信众有两亿多人。

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三门天后宫 —  华人到处有妈祖

传说故事有:

林默出世、窥井得道、鼎砂铸杯、伏机救亲、踏浪寻兄、帆髻示志、遍读神书、焚屋引航、金马渡海、湄峰祈雨、菖蒲祛病、种药救人、化木护舟、珓杯镇龟、擒高里鬼、降服应佑、收伏晏公、割臂降妖、妙计解厄、羽化昇天、妈祖照镜、智收雨怪、雷擎鲤精、簪射火龙、龙暇去齿、二圣门法、天钉拴岛、圣泉救疫、济渡饿荒、药救吕德、引避怡山、云船救难、平息械门、巧对策读、暗助穷人、鲜花儆示、钱塘筑堤、威慑海盗、火烧海贼、雾海助战、红灯导航、金山妈祖、怪岛点化、泉井济师、澎湖破敌、金山攻寨、 “海帮”朝圣、哭脸中军、微宗赐匾、乾隆进香。

张万久整理

主编:方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