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和土地庙的区别是什么?

今年不结婚


虽说都是庙,但城隍庙和土地庙可相差大了,不仅供奉的神不一样,神的等级也不一样。

先说土地庙

土地庙供奉的是土地爷,中国人一向重土安迁,这种对于土地、故乡的眷恋来源于数千年的农耕传统,土地,是中国人的根!

中国人擅长造神,自己的根自然也要造一些神来,土地爷便应运而生,这种来源于民族习惯的信仰可谓遍布全国,基本上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多多少少总会有土地庙。

广泛的好友往往是低级,由于村村有土地庙,自然不能奢望土地庙有多么豪华。这些土地庙多是村民自发修建,官府一般不出面,因此资金就比较缺乏,也造不出什么高大上的建筑。

土地庙造型大多简单,简陋的就是在路边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中间一块石头刻上字,那就是土地公公了,在我家乡的土地庙就是如此。

国人的等级观念也是比较深的,简陋代表着土地爷的等级不太高,作为基层信仰,土地神分布广泛,在神之间的等级也比较低。

如果将神类比成官员体系,土地神类似于现在的村官,都是村民合计出来的,不是上面委派的,他干的也是村里的小活,比如登记谁做了好事,谁做了坏事,保佑村里的收成、村民的财运等等。

土地爷一般没有降妖除魔的本事,出现在传说中也多半是因为邪灵侵占土地庙、活人亵渎土地庙遭天谴之类的,很少有土地爷出来惩治恶人的,因为他不管事。

再说城隍庙

顾名思义,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又称城隍爷。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城隍跟城有关,跟流离于广大乡村地区的土地爷不同,城隍爷是庇护城池(有水的护城沟叫池,没水的叫隍)的。

城隍是道教的重要神祗,最低界限是县,因为县以下就没有城了,这跟古代皇权不下县一样,涉及不了那么远。

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令“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将城隍从之前的单纯神位规定为与人间阳官相对的阴官,并为人们所接受。这种官府插手的情况导致城隍庙的等级要高得多,像南京城的城隍爷更是被封王爵,府城隍正二品,州城隍正三品,县城隍正四品。

相比于土地爷的没品,城隍爷碾压。

而且职权上,城隍爷是有一套班子的,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

如果谁对城隍爷不敬,无需城隍爷出马,牛马将军半夜就来了,如果是大恶人,有枷锁将军出马,把魂枷到城隍庙,就有文武判官把你罪状列出来,该怎么罚,怎么判,自有分说。


平沙趣说历史


城隍庙与土地庙的区别非常大,供奉的是两种不同的神。这首先要从两者的本意开始说。

城隍庙里供奉的神是城隍,而城隍的本意是城池。在中国古代,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会挖有堑壕,用来阻止敌人进攻,其中有水的堑壕被称池,没水的堑壕被称隍。所以“城隍”就是城墙与堑壕的合称,是用来保护城市安宁,抵御外敌入侵的。顾名思义,城隍这种神就是城市的守护神。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相当于人间的地方官。比如县城的城隍是县城隍,相当于知县,府城的城隍是府城隍,相当于知府,省城的城隍是都城隍,相当于巡抚。城隍基本都是由朝廷册封,国家认证,都有爵位。都城隍一般是公爵,威灵公;府城隍是侯爵,绥靖侯;县城隍是伯爵,显佑伯。担任城隍的大多是真实的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历史人物,比如东南三大著名城隍: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文天祥、上海二城隍秦裕伯。

城隍的职责是保境安民,奖善惩恶,管理人死后的亡魂。所以城隍也承担了一部分阎王的职责,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牛马将军、枷锁将军等等,设有阴阳司,可以拘捕临终之人的灵魂,并根据人生前的善恶进行奖惩。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一般是民间乡村自发建设的小型建筑,造型简单,规模很小,往往极为简陋。土地庙里供奉的自然是土地公,又被称为福德正神。其实土地公就是中国古代土地崇拜的人格化。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而土地能生五谷,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们为了祈求丰收而祭祀土地,这就是土地公和土地庙的起源。中国古代祭祀“社神”,这就是最早的土地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

土地公显然没有办法与城隍相比。最低级的城隍相当于知县,掌管着一个县的安宁,而土地公则只能管理一小块土地,相当于村长、里长。所以土地庙是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欢迎关注我,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先说说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又称城隍爷,城隍爷是自然神,凡是有城池的地方,就建有城隍庙。是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的神仙。城隍庙也是阴间的县衙门,城隍爷就是阴间的县令,也是主掌地狱冥籍之神。

土地庙供奉的是土地神,一般建都在乡村。土地神是道教只能管理小乡村的最低价的神。是地方上的行政神,就相当于现在一个村长大小。保佑着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同时也是城隍的手下,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也是地府的行政神。



由此可见,城隍庙一般建在有城池的地方,土地庙都建在乡村,相对比较简陋。城隍庙的规模相应要比土地庙大的多。


长江6号5130952037746


城隍庙和土地庙,顾名思义,庙里各供奉着城隍爷和土地爷,两者皆为道家神灵。

两者庙内所供养的城隍神和土地神,均可在天上、人间、地府自由出入,在三界里均有自己的香案神籍。

城隍庙与土地庙的区别在于:城隍爷为地方神灵也,盖水为隍,庸为城,乃曰城隍。

农历五月十一圣诞日,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保帮”之神,称他能应人所求,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

又以城隍为管理亡魂之神,当建醮超度亡魂,需发文书祈请城隍,方能拘解亡魂到坛。城隍庙的建立制度,为县、市级以上。

土地爷又称土地社神,也称福德正神。土地社神,农历二月初二为圣诞日。

土地之主也,、盖各地凡有里社必祀土地之神。土地神之像,老而须发皆白,左手端一大元宝,右手扶杖,以能招财与守财。土地庙可建立遍布神州各地。


缘圆起名


城隍庙和土地庙,顾名思义,庙里各供奉着城隍爷和土地爷,两者皆为道家神灵。

两者庙内所供养的城隍神和土地神,均可在天上、人间、地府自由出入,在三界里均有自己的香案神籍。城隍庙与土地庙的区别在于:城隍爷为地方神灵也,盖水为隍,庸为城,乃曰城隍。

农历五月十一圣诞日,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保帮”之神,称他能应人所求,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

又以城隍为管理亡魂之神,当建醮超度亡魂,需发文书祈请城隍,方能拘解亡魂到坛。城隍庙的建立制度,为县、市级以上。人家管商品粮。土地爷又称土地社神,也称福德正神。土地社神,农历二月初二为圣诞日。

土地之主也,、盖各地凡有里社必祀土地之神。土地神之像,老而须发皆白,左手端一大元宝,右手扶杖,以能招财与守财。土地庙可建立遍布神州各地。严格滴说:土地庙只管老农民。


    大风起兮偶飞扬


    城隍庙多建于城里或有一定历史的城镇,建筑规模较大较讲究,有豪气大气之气魄。供奉的是“城隍爷"。

    土地庙多建于山间乡村或村头村尾大路旁,规模较小较简单,全国所有的各种庙宇当中,土地庙是最简单矮小的庙,90%以上的土地庙矮小到连参拜的人都不能进人,只有在门外参拜。

    土地庙供奉(安座)的是“土地公"即土神,而绝大多数土地庙里简单到连神台都没有,把土地公神像放在垫高的地上,因土地公是不离开地面,上不了神台的。

    其他地方有二月初二“龙抬头“的习俗,我地区二月初二称为“土地公诞",二月初二拜祭土地公(庙)。因有很多土地庙简单到连小屋都无,在路旁当天的地方造个象坟墓形式的形象,随便安放上一个“土地公"。

    二月初二"土地公诞"拜祭时,定会给土地公戴上一顶纸扎的帽子。如果当天有雨下,淋湿了土地公帽,预示当地在一百天内以多雨潮湿天气为主,百天内晴天日子较少,据说很灵验。


    言由心声5


    城隍最早显灵的记载是在南北朝的时候,根据《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时,被南朝梁军包围,梁军以荻洪断水路供应(荻,像芦苇一样的植物,制作成障碍物,用来阻塞航道),形势危急。这个时候身边的士兵告诉他城里有一座神祠,俗称城隍,不管什么事都有求必应。这个时候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听从士兵的意见,率领身边的人一起前去祈请城隍,希望能帮助他们。没过一会儿,天上便刮起了大风冲天而去(应该是龙卷风),水中也是惊涛骇浪,一下就把障碍物给冲断了。下为原文: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须臾,冲风歘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

    城隍是自然神,在古代凡是有城池的地方,就会建有城隍庙。城隍的职责为守护城池或者国家,同时也会帮助阳间的官员管理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等。据清朝黄六鸿《福惠全书》记载,凡事新来的县官上任,都要在前一天或者三天到城隍庙斋宿一晚,这样以便在梦中请教所管辖的区域内是否有悬而未决的冤案。

    城隍的级别随着行政区级别不同,官职大小也会不同,下为明朝官方“城隍阶级封号”的说法:

    京师城隍(王爵,福明灵王)

    都城隍(公爵,明灵公):掌管省

    府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府

    州城隍(侯爵,灵佑侯):掌管州

    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

    但是没有城池的街道或者行政区域,可是又有奉祀守护本地的神祇怎么办呢?则会把城隍, 改称为“境主尊神”。而各地的城隍供奉的并不是同一人,一般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者忠良贤达之人,也有些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城隍这个名词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复于隍城隍神,勿用师”。在古代“城”是指挖土筑的高墙,而“隍”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用来保护城内的老百姓。城隍也是儒教《周宫》八神之一的“水庸”,“水庸”就是护城河的意思。


    而土地神的来源则是“社神”,社稷的社,这可是真大神,与稷神后稷并成为社稷之神。主管大地山川。在古时候皇帝会专门祭祀社神,以求保佑社稷江山。《孝经援神契》有载:“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

    据《礼记·祭法》载,当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文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民间的百姓希望土地同样能有好的回报,自然只能祭拜小社神了(土地神)。现代供奉土地神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同时土地神也兼职“财神”一职。有些地方安葬死人建造坟墓时,也要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安置“土地之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希望能帮助守护坟墓。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直到唐代的城隍信仰盛行后,土地神所管的范围逐渐缩小,成了城隍的下属。到明代后,土地神已遍及全国每个乡村,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到了现代,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供奉的人会比较多,有些地区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供奉。

    所以城隍庙与土地庙的区别在于所辖范围大小不同,等级制度类似于人间行政制度,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一方水土的平安,也都是值得我们恭敬的。


    方见


    城隍庙和土地庙有什么区别。

    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在神话的故事中,神灵也是有级别的,据我所知,就有城隍和土地的区别。

    那么城隍和土地有什么区别呢!

    它们的区别是这样的在古代,人间的官职有县,有里正,县以下就是里正(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或者是村长)。

    在古代神话中官职的区别有城隍,有土地,城隍的官职就相对于现在的县府,土地就相对于现在的村长或者是乡长,那时候县府以下就是里正。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城隍庙和土地庙的区别了吧!

    是的,你说的不错,城隍庙就是在神话中的城隍收香火的庙,土地庙就是神话中的土地收香火的庙 。

    那么城隍庙里供奉的是城隍,土地庙里供奉的是土地公公。

    在山里的山神庙里供奉的是山神爷爷。


    初来乍到197180235


    首先,城隍所处的,应该称为庙,而土地所处的,确切点说,应该称为“祠”。

    就像,主要供奉佛祖的叫“寺”,供菩萨的都叫“院”,供着罗汉的那叫“堂”一样,比较正式的分类,通常把人民供奉的神祇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由于神祇信仰产生在封建时期,因而有着明显的阶级痕迹。

    在道教的理论中,将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层,一层有三万里,天外的地方就称为无极,而天内的天就称为太极。太极的天分为五天,即东、南、西、北、中,玉皇大帝是宇宙中最高无上的神灵,而所有神灵皆须听令于玉皇大帝。其余,各按章法,依次排序。

    供奉各类神仙,便以阁、庙、台(亭)、祠、坛来区别各个神仙的地位。

    自古,祭祀有“八神”。据《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记载:

    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

    城隍归于“阴主”之列,而土地公则归于“阳主”之列。也就是说,土地比城隍,要低一等。

    在神话中,城隍的职权范围是“一城之辖”,不仅是主城,包括城池所管辖的村镇,都在城隍的权力笼罩之下,是专职。城隍手下,还有颇多可以供其指挥调动的属下;

    土地,则是“一碑一地”,即,一个地名,就有一位土地神,并且还可以兼职。例如,岳飞,就兼职着临安太岳的土地神。土地神没什么属下,混得好的也不过有个老婆傍身而已。

    在官方信仰中,城隍得到的封号也比土地神高。例如,明朝时,将京师城隍敕封为“福明灵王”,以王爵祀之。都城隍,封“明灵公”;府城隍,封“威灵公”;州城隍,封“灵佑侯”;县城隍,封“显佑伯”。

    在爵位中,从小到大依次是男、子、伯、侯、公、王、君,再往上就是“帝”,那就是皇上了。城隍所获的封号,都是高级贵族。

    很显然,土地公也远没有这般待遇了。

    因此,受这样的封建阶级观念影响,土地神虽然在民间很广泛,但地位着实不高。也因此,城隍庙,就算不是金碧辉煌的高达殿堂,起码也是间正经房屋,而土地公,虽然有些也处于庙宇之中,但大多数土地,只好委委屈屈住在低矮的小祠里了。


    纯钧LHGR


    城隍和土地神都是道教里的神仙,人们为了敬畏神灵,习惯在他们的神威尊加一个爷字,称城隍爷,土地爷。城隍二字本意是城池,有水为城,无水为隍。城隍也有大城隍,二城隍,和总都城隍的区分,一般的称城隍庙供奉的是汉代将军纪信,清末慈禧也曾封赵树翘为城隍。城隍爷不管是城市和农村都受供奉,城隍庙可以是独立的寺庙,也可以是偏殿,总体来说高大上,可以摔土地庙几条街。土地神也称四方土地,接受的供奉要早于城隍,很少有人知道土地姓甚名谁,据说姓张,土地庙的规格相对较小,多是一间以下的小庙。另外土地和城隍无论是城市和农村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不是简单的说城隍就是城市的,土地就是农村的,也不是说城隍就相当于市长县长,土地就相当于乡长村长,两者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