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肺小結節"的診治,"鷹眼"、"虎膽"下方能彰顯外科技術的極致

眾所周知,伴隨胸部CT體檢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肺小結節"、"純磨玻璃結節GGO"、"混合磨玻璃結節GGN"被發現。而被專業醫生認定為"肺高危結節"的部分人士的確需要進行適時的手術干預而獲取最大的"幸運"。

但,一切事物的發展均有兩方面,這便是中國大地經常會出現的"過度"和"偏離"!前有全民氣功的普及,後有曾經風靡的自體免疫CIK/DC直至魏則西,再有甚至於消費後免費贈送的"基因檢測",諾貝爾獲獎的免疫藥物治療的鋪天蓋地......太多炸眼的"重大突破"、"醫生說了實話"、"癌症在中國就是慢性病"......

"肺高危結節"一樣面臨著這種艱難的平衡!侯醫生甚至於看到一些非常可怕的情景,"肺結節篩查"後的綠色通道,看似借鑑了心梗、胸痛的思路,實則印證著某些非常極端、細思極恐的思路!

這篇文章,侯醫生更多的只是閒談個人胸部腫瘤外科專業層面的人文思考和社會責任的分擔。

體檢發現肺結節,即使是評價後的"高危肺結節"果真需要"爭分奪秒"的手術切除嗎?

NO!NO!NO!

這真的可能是對民眾"肺結節恐懼心理"的綁架!侯醫生至今不相信一個小於<1cm內、首次發現的磨玻璃肺結節,即便是所謂的“高危”,短期的觀察會對生命有何影響?

因為就在我的身邊,經自己嚴格評判後允許觀察的“肺磨玻璃結節”,被那些朋友理解為“保守或不自信”轉投他處,走向了"手術切除"、"穿刺活檢"、甚至於口服"神藥"、"絕密配方"的旅程!

但,真正那些的確需要及時手術的“微小肺癌”(影像學閱片後自己判斷的典型病變)病人卻因這種"亂象"的干擾而選擇漠然,只至明顯進展而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

盲目的"過度""渲染"才是這種災難、信任缺失的根源!

侯醫生在多篇文章均肯定的提到:衛健委頒佈的《關於原發性肺癌等18種腫瘤診療規範2018版》才是每一位醫者切實遵守的"金標準"!

肺結節有沒有判斷、評價便進行手術切除?這種術前的判斷,僅僅是依據放射報告的結論還是主刀醫生親自閱片做出的判斷?最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那體現胸部腫瘤外科醫生最終實力的術前術後惡性病理符合率有多少呢!

侯醫生的文章中曾引用"上海肺科醫院胸外科"評估醫生的標準,我不禁發出感慨:如果一位主刀進行肺高危結節手術,達不到90%的病理符合率,那真的需要反思!

即使您的手術技能再高,但肺結節術後的病理多是"良性疾病",那麼侯醫生想說:你的拙眼真的需要醫學知識的治療了!(醫學允許失誤,特別是面對微小肺癌“漏診”後對病人更大的損失,但也要夯實自身、儘可能的不要錯判吧。當然,這絕不存在法律層面的問題,只是侯醫生作為醫者自身修為的建議而已。)

曾幾何時,"鷹眼"是對外科醫生敏銳洞察力的褒獎,在肺結節的診斷中,更需要自己一雙辨析細微變化的影像診斷能力,而不是外行般只依據放射科同行的紙質報告。"鷹眼"更要發現一些觀點不同的細節,結合醫者自身臨床的"修煉"做出果斷的治療方案!

這便是侯醫生所指的"虎膽"!

"放射醫生不敢報、手術醫生不敢做"這是太多網上諮詢者對於"高危肺結節過度觀察"最大的困惑,也是在國內現有醫療環境下許多醫者的無奈之舉!

如此發展,肺癌早篩、早診、早治的先進性定會“蕩然無存”。作為高危肺結節診治最為重要一環的胸外科醫生,是應該有所擔當了,依靠自身的閱片的"鷹眼",敢於發現並診斷本專業疾病、敢於和病人以及家屬攜手面對風險意外的"虎膽",這本就是在"兇(胸)外科"重壓後必備的"專科魅力"!

此例病人,如果沒有自己的讀片後發現那一枚0.4cm的結節,如果沒有手術的規劃設計,如果沒有對切除標本細緻的解剖取樣,萬萬不可能進行兩處病變的病理明確。術中完整切除,術後病理均證實"雙源肺腺癌",Ia1期臨床治癒!

如果沒有"鷹眼"的積澱,兩處病變不可能同時診斷;如果沒有果敢的手術決策,這位美眉很可能被冠以"肺癌轉移"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

經過侯醫生術前的薄層電腦閱片,即使一些仍有臨床意義的特殊部位或對側結節,無法或不適宜同期切除,或另處結節不具有手術指證。術前我會告知,術後嚴密監測,必要時二次手術!

這是醫學的侷限和安全前提下的謹慎!但這也是術後複查時判斷"新發、進展"的唯一依據,可想而知,"原有結節的增大"和"術後新發結節"本就有本質的區別,前者多原發肺癌結節的"二期切除"仍能取得同樣的極佳效果,而對於冠以"轉移"的肺癌術後結節可能只有另闢蹊徑採取非手術治療。

因此,在那些所謂的術後轉移的診斷意見時,侯醫生真的想問:您看過術前的CT薄層片嗎?您根據結節影像特點結合術後的病理類型、分期做出正確的術後預警和處理嗎?

也許,箇中的細節我會在進一步的科普文章中剖析。但讀到這裡,朋友們是否早已明白,這篇文章其實彰顯的核心:面對"高危肺結節",胸外科醫生應擔負起絕對的主力,依靠影像學診斷的實力,果敢判定具有手術指證的高危結節,以最大的手術病理符合率彰顯自身的"實力",這便是外科技術的"極致"!

我懇求"一刀切"、讀報告、機械手術的醫生,請給他們的"結節"多一些評價的時間,除非你真的有令人信服的手術依據。因為,您畢竟不是"急診"!

醫者,切莫自大、切莫絕對!對於高危肺小結節的診治,"鷹眼"的放射學閱片、"虎膽"的果斷決策、全局的把控後的個體化手術,“菩薩心 ”支配的“性價比、費效比”......此時才是對我們外科技能極致的考驗!

(編者注:本文的發表,相信會有很多的共鳴。但純屬侯醫生個人觀點,切勿過度解讀!歡迎轉發,您的轉發才能讓更多的朋友得以審視、正視和敬畏!侯醫生文章,均屬原創,還望基本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