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虛開“支票” “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如期落地

(“一帶一路”論壇)不虛開“支票” “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如期落地

中新社北京4月25日電 (王慶凱)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六年來,各項投融資合作正如期落地。

兩年前,首屆高峰論壇宣佈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2500億元等值人民幣“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目前已完成合同簽約2607億元等值人民幣,截至2018年末,國家開發銀行累計為600餘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融資超1900億美元。同期絲路基金協議投資金額約110億美元,實際出資金額約77億美元,並出資20億美元設立中哈產能合作基金。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與相關國家投融資合作不斷深化,並在此基礎上統籌構建了對外投融資合作框架。

為實現資金融通,中國與多個國際機構共同發佈《“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據財政部數據,目前已有28個國家核准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商業銀行不斷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拓寬多樣化融資渠道,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穩定、透明、高質量的資金支持。

中國央行與世界銀行下屬國際金融公司、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開展聯合融資,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投資100多個項目,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帶一路”倡議下,發展成果不斷惠及沿線國家。世界銀行研究組的量化貿易模型結果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發展中的東亞及太平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加2.6%至3.9%,“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減貧脫困、農業、教育、衛生、環保等民生問題也不斷得到改善。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25日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資金融通分論壇時表示,中國金融機構已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超過4400億美元。其中,金融機構自主開展的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超過3200億元人民幣。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為相關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沿線國家和企業在中國境內發行熊貓債超過650億元人民幣。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血脈,不僅能直接支持設施聯通、貿易暢通,還有助於促進政策溝通,為民心相通奠定基礎。

“‘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但屬於世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在25日的分論壇上表示,近六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惠及各方,引發國際社會共鳴,收穫累累碩果。

易綱說,中國將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下一步將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互利共贏”的原則,構建開放、市場導向的投融資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