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史公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圖)

4月21日下午,陝西韓城國家文史公園的工作人員段緒超在巡園過程中,於瀛洲觀荷景區發現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褐馬雞生活在韓城市西北直線距離27公里左右的林區,此次在城區附近發現還是第一次。


國家文史公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圖)

攝影:段緒超

褐馬雞是馬雞屬中的一個種,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身高約60釐米,體長1米~1.2米,體重5公斤,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豔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

被譽為“國鳥”的它,既健碩有力,又美麗嬌媚,不輸丹頂鶴。它是我國特有、世界瀕危級珍禽,中國十大珍稀動物之一。中國鳥類學會把褐馬雞作為會標。它在國際上與大熊貓齊名,亦被世界雉類協會放在其會徽上。

褐馬雞以英勇善戰而著稱,一旦遇敵,絕不後退,定會與敵人“決一死戰”,表現出一種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自古以來,人們就將它看作勇敢的象徵,以其羽做重要的裝飾。到了清代,以褐馬雞尾羽製成的“褐冠”,是激勵將士打勝仗的最高賞賜。特別是清代官員所戴的“頂戴蘭翎、花翎”,都是用褐馬雞的羽毛製成。


國家文史公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圖)


國家文史公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圖)

國家文史公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圖)


褐馬雞出現在國家文史公園,是一個喜人的訊號,它實實在在地說明了國家文史公園所在地生態環境的改善。原先,這裡是韓城市境內黃河支流澽水河入黃口,地勢低窪,生態脆弱,屬於黃河水倒灌區。一遇洪水,澽水河和黃河水位升高,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都構成一定威脅,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在韓城市委、市政府的總體佈局、大力支持和浙江人文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規劃設計、精心營造下,終於建成了這樣一個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的,風景優美、富有文化內涵的山水園林。

公園建成後,1200畝園林景觀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吸引了各種鳥類在此棲息。園內大大小小的湖泊,均與澽水河、黃河相通相連,形成整體循環水系。遇到洪水,工作人員通過開閘與關閘,對澽水河、黃河的河水進行合理調度,起到防洪、排洪的作用。 當年的水患頻繁、環境惡劣之地,如今已成為人們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天堂。

公園佔地面積約3200畝,園內景觀大都根據原有河流溼地改建,湖泊、河流、亭臺、樓閣、石橋,加之“北雄南秀”的設計風格,規模宏大、景色優美。它是中國唯一一座以文史為主題的公園,陝西重點建設的三大國家公園之一——黃河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沿襲一池三山的古典佈局,既不失北方園林的大氣豪邁,又充滿江南園林的秀美精緻。

黃河國家公園,正是依託國家文史公園這樣的景區,以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保護和適度旅遊開發為基本策略,通過較小範圍的適度開發,實現大範圍的有效保護,達到保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目的。同時,也為公眾提供旅遊、科研、休閒等場所。

國家文史公園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